中國的精神記憶

《中國的精神記憶》是2009年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羅海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的精神記憶》主要內容:在共和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上,2008年堪稱多事之年、挑戰之年、勝利之年。在這一年裡,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戰勝了南方冰雪災害和四川強烈地震的嚴重影響,全力迎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嚴重挑戰,以及“台獨”、“藏獨”和“東突”恐怖主義勢力逆流的惡行,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並使“神七”傲然騰空,航天員太空漫步……回顧一年間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動人場景,我們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磨難,也見證了中國迅速發展的強大力量。

編輯推薦

《中國的精神記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悲和大喜交織,激情和夢想飛揚。每一次巨大的嚴重災難,都以歷史的進步做出了加倍的補償,而每一個輝煌的成就,都閃爍著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進步和發展的光芒。

正是緣於這個時代背景,《中國的精神記憶:2008沉思錄》一書讀後令人感慨系之。作者羅海岩同志作為新華社高級編輯,一位資深的新聞和出版工作者,在這部評述性的著作中,融匯了他的諸多思考,體現了他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民族意識。可以看得出,他的思考與全國人民的精神追問是合拍的,可以引發共鳴的。出版《中國的精神記憶》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作者簡介

羅海岩,新華社高級編輯,新華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1985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91年中國新聞學院國內新聞專業畢業,獲新聞中文雙學位。長期在新華社從事新聞編輯業務工作,後從事出版管理工作。曾出版《走讀時光》、《聆聽的筆》、《法拉奇向世界投不信任票》等著述。

目錄

卷一 生命: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觀

卷二 國家:大國復興挑戰國家生命周期

卷三 人性:信仰的偉力源於真美善的復甦

卷四 媒介:一種傳媒方式總要最適合一個時代

卷五 公民:成熟的公民善於應對不完美的社會

卷六 軍隊:和平不是一支軍隊的腐蝕劑

卷七 情懷:放飛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胸懷

卷八 信念:熱切追求被認為是最好的東西

卷九 履新:新社會階層不經意間登上歷史舞台

卷十 理智:不僅戒除惡行,還要戒除惡念

後記:總把新桃換舊符

序言

2008年,中國歷史上必將用如椽大筆來書寫的一年,也必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從新年伊始特大冰雪災害陡現南方地區,到“藏獨”勢力引發的暴力事件;

從山崩地裂、萬民倒懸的汶川之難,到盡情表達中國文化內澀的奧運盛典;

從首次實現千年夢想的太空漫步,到波及世界的對中國食品業的失望和懷疑;

從巨大的垮壩事件和礦難事故,到尾隨至年末的經濟危機的重重陰影……

這一年裡,中國經歷了諸多極不平凡的重大事件,飽經了苦難、震撼、激揚和傷情。

一個個動人的場景銘刻在人們的心裡。一幕幕起伏跌宕的悲喜劇,擦乾了人們或悲傷或幸福的淚水。

這是人類與自然的較量,是中國與世界的互動,是文明與愚昧的印證,是邁向世界強國之列的中國,發出的雄渾和強勁的足音。

13億中國人民還將記下在這段時間裡,參與或目睹的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第一次,它標註著我們度過的極不平凡的艱難時局:

第一次舉國為普通遇難者降半旗並設立哀悼日,第一次出現170萬之眾的志願者隊伍,第一次募捐創出470億元的紀錄,第一次設立時間、區域有限的自由示威區……

我們無法迴避災難、矛盾和挑戰,中國人民的勇氣和智慧,已經將一切磨難作為過程,注人了文明演進的歷史長河。

2008年是中國前進過程中的一個“撐竿跳”,是今後前進路上的“北斗星”,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繞不過去的一個“門檻”。不認真總結和反思2008年怎樣達到了頂點的最高值,就不會在今後的發展中執其牛耳。忽略和遺忘2008年給我們的示範性,就會使許多事情在今後的嬗變中,重新探究摸索,枉費時間和資源。

我們有必要從紛繁複雜的世象中,提挈綱目,理順這一年的思路,從中發現內在的本質規律性。因為只有作出這個努力,才能不負過去一年的曲折和勞頓,才有理由和資格向過去的一年行“告別禮”,轉身迎取新的生活。

每一次民族的進步都是過去歷史的演進、孕育和積蓄,是對未來發展取向的昭示。悲壯的過去,常常成為偉大的開始;勝利者的歡笑,常常衍生意想不到的悲戚和不測。

在這裡,謹向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英雄史詩的同胞們表示敬意。

向改革開放三十華誕和共和國六十華誕致敬!

後記

這是一部完成了的書稿,又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述。書中介紹的一切都將變成昨天的歷史。走過刻骨銘心的2008年以後,許多事情還將是這一年的延續,或證明、或校正著走過的歷程。

中國正在迎對後奧運時代的挑戰,為更大的突破和發展破題。四川災區重建還在艱難地進行,滿目傷情的大地上,到處涌動著重建家園的身影。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與日俱增,中日的進步和發展方興未艾,又面臨多重考驗……本書只是一個繼往開來的階段性記錄和述評。而取名為《中國的精神記憶:2008沉思錄》,是因為它既不是紀實之作,也不是新聞報導,而是集新聞和評論於一體的日記體隨筆。

這本書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作為32年前經歷了唐山大地震的我,對地震有著特殊的敏感。唐山和汶川,這兩個相隔數千里的地方,因為都遭遇了毀滅性的特大地震災害,而引發了人們的深刻思考。把汶川地震,同30多年前的唐山地震作一個比較和參照,實際上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社會變遷和進步的一個濃縮,我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我先後寫下了多篇隨筆,分別發表在《嘹望》等刊物專欄上。爾後奧運會召開,及至金融危機的爆發等,許多開天闢地的變革,讓人不能釋懷,我記下了許多所見所思,有的也陸續發表過,不經意間,已有數十篇。今年10月起,我赴中央黨校中央直屬機關分校司局級幹部培訓班學習,時間相對寬餘,我把這些文章按日期收集排列,已基本呈一本書的規模。但按發表和寫作時間為序,連綴而成,雖然讓人讀起來對流年歲月有個時間概念和脈落,但感覺如同流水賬和備忘錄。於是在完成黨校學習之餘,打亂了原有的順序和結構,將全書分為十個專題,這樣書的內容就以內容關聯為結構,似乎更強化每個部分的主題了。同時,又把原來的每篇文章拆分為事件和評述兩個部分,以方便和豐富閱讀。讀者在閱讀時,可以看到這些更改的痕跡。

迄今出版的數百種抗冰雪、抗震救災和奧運內容的圖書中,基本都是以再現、展示、報導的形式出版的。但如此狂飈突進的2008年,總應該留下些精神和文化的沉澱。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採取引伸的方法,夾敘夾議,由事及理。因為有一種選擇叫思考,有一種力量叫思想。希望它能為人們提供若干深入思考的素材或線索。

前幾天,著名記者艾豐為一位朋友的書寫序,其中說了這么幾句話:“記者的工作是哪兒最新鮮就往哪兒去,其實最新鮮的地方往往又是來不及弄懂和最不容易懂的地方。記者工作的特點,決定了你可能對報導對象一知半解,甚至半解都沒有,但是你還不得不說,有時還要裝著很懂地說,因此不加強學習怎么行?”他還說:“記者身擔三重任務,第一個是報導,第二個是解釋,第三個是預測。要完成這幾個任務,哪一個也離不開思考。”把這段話錄於此處,以為自勉。

在書稿交給編輯的時候,我要感謝黨校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使本書得以順利收官。感謝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激情命筆,欣然作序。感謝人民出版社領導和陳光耀編輯,以及諸多的朋友們熱情幫助。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書稿付梓面世後,接下來就是讀者們評判的事了。我將記下這幾個月里每天伏案到深夜的心情。

2008年12月31日

文摘

在民族壓抑,物質匱乏,民不聊生之時,胡耀邦曾痛心疾首:“四個現代化實現不了,總有一天我們大家全部完蛋!我們的子孫要罵我們!”

鄧小平在日本訪問時,坐在城際高速鐵路上深有感觸地說:“新幹線推著我們跑,我們現在很需要跑!”而此時,巴黎戴高爾機場一小時起落60架次飛機,北京國際機場一小時才起落兩架。

中國不斷以改革開放發展自己,真是“世局漸欲迷人眼”,最終以高分通過了2008年諸多事變的“考試”。

新中國成立即將60華誕。1979年至2009年的第二個30年,解決了第一個30年,即1949年到1979年期間遺留下的問題:貧窮、飢餓和一波波的政治亂象。而第三個30年也理應解決第二個30年的遺留問題:貧富不均、貪污腐敗、媒體監督缺位以及法制不夠健全。未來的30年,可能是兩個世紀以來中國最有希望的年代,也可能是中國在國際上危機四伏的嚴峻考驗期。

2008年繼往開來,將迎來五四運動9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西藏平叛及民主改革50周年等,這些都是不能無視和迴避的問題。長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一些社會負面影響也需要我們去及時破解。比如,城鄉差距不斷擴大,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長12.2%,農民人均收入卻只有4140元,實際增長9.5%,同時資源代價畸高,2007年GDP排名為世界第4位,但消耗了世界水泥的54%,鋼鐵的30%,煤炭的31%。區域發展也嚴重失衡,中東西部地區及各省市區記憶體在發展差距。自然環境的惡化亟待遏制,環境可持續指數在144個國家中排在100位之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