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傳統繪畫史論研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獨具意義的一席。它以其他文化所少有的低限度陳述方式,建構其鍥入生活、鍥入歷史、鍥入創作實踐和接受美學實踐的生動效應,從而成為砥礪民族藝術精神和營造傳統人文氣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本世紀以來,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廣泛開展以及現代化欲求的日益高漲,中國繪畫史論逐漸溶入了新的學術思想,在情境立場和研究方法上也發生了多種方向的變異,原先作為同一種文化性狀的一體化局面,被代之以依據不同文化性狀而成立的多元化格局。其間既有並存和互融,也有交叉、錯綜和對立。這一變化使處於世紀之交的中國繪畫史論研究顯得更加豐富多彩,與此同時,又引發了不同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之間的隔膜、磨擦或論爭。除了形式分析方法、社會學方法、比較學方法以及印象、邏輯、巨觀、個案等等各有所長的操作性層面的不同取向,圍繞著中國美術史論研究是否應該成為一門獨立的人文學科這一問題,人們的爭議更為激烈。在西方,藝術史可以像哲學、美學、歷史或其他人文學科一樣對世界上的各種問題表達其獨特的認識,而無須仰仗別的學科為之確立準則;但在中國文化的傳統語境中,繪畫史論與繪畫實踐維持著親密無間的關係,歷史的標準與邏輯、美學的標準始終處於整合統一的狀態。面對已經發生變更並將繼續變更著的中國畫存在方式及其理論思維,如何充實、調整我們的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如何在借鑑、改造、確立相關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的同時,能少犯刈著遺簪或邯鄲學步的錯誤,是中國美術史論工作者們日益引來關注和重視的新課題。本期《中國畫研究方法論》專輯,就是基於上述背景而編就的。它集中了國內外近階段的多種代表性觀點,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展現了各自學術情境中的存在理由及其理論風貌。我們希望它能有助於中國美術史論研究事業的合理化發展,同時也希望這種探討能繼續下去,在適當的時候再來一次專題論文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