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潛力

《中國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潛力》是201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新民。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國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潛力

書 名: 中國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潛力

作 者:張新民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ISBN: 9787030263841

開本: 16開

定價: 55.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煤層氣資源可采性定量評價方面的第一部學術專著。作者從煤層氣資源序列、煤層氣資源可采性影響因素、煤層氣富集單元等方面系統闡述了煤層氣資源可采性定量評價的理論與方法,提出了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的概念,建立起科學、規範、可操作性強的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計算方法;通過對褐煤分布區煤層氣資源量的預測,完整得出在中國陸上煤田埋深2000m以淺範圍內煤層氣資源量為32.86×10123,彌補了我國煤層氣資源量預測成果長期缺少褐煤的缺陷。利用所建立的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評價方法體系,首次預測出中國陸上煤田埋深2000m以淺範圍內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13.90×1012m3。基於中國煤層氣資源的分布特徵,明確指出我國應優先開發鄂爾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的煤層氣資源,重視和加強低煤級(褐煤、長焰煤和氣煤)煤層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工作,積極開展煤礦區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利用。

本書可供煤層氣地質及資源勘探開發領域的科技人員、高等院校師生、管理人員、投資者閱讀和參考。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煤層氣資源

二、煤層氣資源評價

三、世界煤層氣資源分布概況

第二章 中國煤層氣資源量預測概況

一、我國曆次煤層氣資源量預測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中國煤層氣資源的潛在領域

第三章 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評價方法體系

一、關於煤層氣資源可采性的定量評價

二、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評價方法體系的建立

三、煤層氣資源量分類系統

四、中國煤層氣富集單元劃分

五、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預測方法

六、煤層氣藏數值模擬技術

七、重要參數確定方法

第四章 中國褐煤分布區煤層氣資源量預測

一、預測範圍的厘定

二、煤炭資源量的確定

三、煤層氣含量的確定

四、預測結果

第五章 典型盆地煤層氣可采資源量預測

一、沁水盆地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預測

二、鄂爾多斯盆地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預測

三、海拉爾盆地群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預測

第六章 中國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計算

一、計算範圍的界定及計算單元的劃分

二、計算方法

三、關於煤層氣原地資源量的基礎數據

四、類比法確定的煤層氣採收率

五、厚度損失和面積損失的確定

六、技術可采資源量計算

第七章 中國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量分布

一、時間分布

二、空間分布

三、各類煤層氣藏

四、中國煤層氣技術可采資源分布圖

第八章 中國煤層氣資源開發方向及有利區評價

一、中國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方向

二、煤層氣開發有利區評價指標

三、沁水盆地煤層氣開發有利區評價

四、鄂爾多斯盆地煤層氣開發有利區評價

五、吐哈盆地煤層氣開發有利區評價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