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煙臺在職研究生教學中心

中心概況

中國海洋大學煙臺在職研究生教學中心,是主要面向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金融證券、教育、醫療衛生等行業在職人員提供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教育的學習中心;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無需往返高校,周末本地授課,節約時間、經濟成本。弘文教育在職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已發展成為山東地區規模最大、合作院校和開設專業最多、層次最高和最具影響力的在職研究生教育機構。

中國海洋大學簡介

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包括理學、工學、農學、醫(藥)學、經濟學、
中國海洋大學
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 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學校現轄嶗山、魚山和浮山三個校區,設有17個院,1個基礎教學中心,1個社會科學部,72個本科專業。現有12個博士後流動站,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0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92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3個類別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是國家首批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還具有招收高校教師(15個專業領域)、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資格。學校有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0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含1個培育學科)、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0個山東省重點學科、2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9個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由教育部和國家海洋局共建的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設在學校。還擁有2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2個教育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985工程”海洋發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和4個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2個山東省“十二五”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學校擁有國家投資價值數億元,供教學、科研使用的3500噸級海上流動實驗室——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調查船。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一期啟動區綜合樓及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台已經完工,即將投入使用;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點項目和青島“藍色矽谷”的核心區,二期建設工程已經啟動,將為國家和地方的海洋事業發展提供空間載體和科技支撐。
學校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國際視野和合作競爭意識、具有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以造就國家海洋事業的領軍人才和骨幹力量為自己的特殊使命。學校遵循“通識為體,專業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實行“有限條件的自主選課制”和“學業識別與畢業專業識別確認制”為核心的本科教學運行管理體系。目前,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2個。現有在冊各類學生38700餘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80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00餘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3800餘人、本科生15400餘人、留學生900餘人、繼續教育生10500餘人。到目前為止,學校畢業生中已有10位成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次南極考察的75位科學家中一半以上是學校畢業生; 中國第一個登上南極的科學家是校友董兆乾;中國第一個徒步考察南極的科學家是校友蔣家倫;中國第一個南北兩極都登上的科學家是校友趙進平。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相對合理、學科領域覆蓋較全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350餘人,博士生導師354人,45歲以下教師占教師總數約80%,近90%的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其中54%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到 85%,教師中有一年以上在校外學習和研究經歷的占教師總數的70%,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名列部屬高校前茅。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校治學執教: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千人計畫”特聘教授3人,“長江學者”15人,“青年千人計畫”特聘教授1人,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7人,“築峰人才工程”、“綠卡人才工程”、“繁榮人才工程”崗位教授15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9 人,973計畫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6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1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9人,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77人,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擔任顧問、教授、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名譽院長,原國家海洋局局長王曙光受聘海大顧問、教授、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著名畫家范曾擔任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受聘為名譽教授,10位知名作家受聘為“駐校作家”,還有500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組成的“客座教授團”以及來自十幾個國家的4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海外教授團”。
學校科技成果豐碩,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十一五”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24項,連續多年在所有學部獲資助;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計畫(973計畫)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3項; 863計畫專題課題77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10項;主持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8項,涵蓋海洋、農業、氣象三個行業部門;主持國際科技合作專項課題14項。管華詩院士領銜完成的項目“海洋特徵寡糖的製備技術(糖庫構建)與套用開發”,獲200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十一五”以來,學校另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勵51項、人文社會學科省部級以上獎勵33項。我國第一部大型海洋藥物典籍《中華海洋本草》出版發行。被SCI、EI、ISTP等三大收錄系統收錄論文7500餘篇,截至目前,學校在地球科學、植物與動物學、工程技術、化學、材料科學、農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7大學科(領域)躋身美國ESI全球科研機構排名前1%。“十一五”以來,申請發明專利733項,授權發明專利402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11項。
21世紀是海洋世紀。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建校百年前後,將學校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特色顯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到本世紀中葉或更長一段時間,立足海洋強國建設,大力推進改革創新,通過強化建設和持續發展,努力實現全面跨越,力爭使學校躋身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招生專業

工業工程
電子與通信工程
物流工程
新生老學員聚會

環境工程
生物工程
會計碩士
法律碩士
軟體工程
計算機
機械工程
旅遊管理碩士
中國海洋大學

公共管理
動力工程
保險碩士
工商管理
食品工程
項目管理
金融財務管理
金融碩士

教學中心校友會

歷盡滄桑風雨路,經年彈指一揮間,弘文教育走過了多年艱難創業、奮馬揚蹄和快速發展的歷程。
校友會
時代在進步,弘文在發展。弘文教育而今已是良師薈萃,碩果纍纍;精英輩出,遍及四海。數百位的弘文校友工作在地產、金融、法律、教育、實業、物流、文化藝術等各個行業,不少校友卓有建樹、成績斐然,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
或許在記憶的相冊里,全體校友還銘記著恩師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珍藏著同窗依依惜別的濃濃情意,守望著校園每一個角落裡的別致風景。情到濃時已無語,萬千愁緒繞故園。無論身在何處,你的心都與母校緊緊相連,你的情都與昔日師長同窗相牽;即使青絲變白髮,此心不改,即使足跡遍全球,此情不變!
弘文教育是全體校友永久的精神家園和堅強後盾,弘文校友會的使命就是建立一個校友與校友、校友與弘文、校友自身同步發展的平台,關愛校友成長和進步,實現校友之間的“彼此關心,互相照顧,感情關懷、事業支撐、合作互助”!

中心地址

煙臺市芝罘區魯東大學北區商業中心403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