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中國法學會
中國法學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民眾團體、學術團體和政法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9年6月,新法學研究會成立。1951年...
歷史沿革 組織體系 建設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法哲學[法的基本理論的一門學科]
法哲學是西方國家關於法的基本理論的一門學科。又稱法律哲學。在英美等國往往又稱法理學。(此處存疑,已經有不少學者認為法理學和法哲學應是不同學科,此處為爭議點)
發展歷程 各方理解 研究對象 科學價值 基礎 -
法社會學
法社會學是以社會法的方法研究法律現象,代表人物有涂爾幹、埃利希、韋伯、霍姆斯、龐德等。是一門研究法與社會相互關係,兼具法學與社會學知識與性質的交叉性學科...
研究對象 特徵具備 學術產生 發展 行為規範 -
中國空間法年刊2008
《中國空間法年刊2008》,作者李壽平,由世界知識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
內容簡介 目錄 前言 -
劉瀚[原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會長]
劉 瀚,1941年11月生,甘肅省靜寧縣人。1964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法理學研究生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
法學專著 紀念文章 -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學會
中國法學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民眾團體和學術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加強社會主...
研究內容 機構設定 歷史沿革 歷屆領導 相關詞條 -
法社會學[學科]
法社會學是以社會法的方法研究法律現象,代表人物有涂爾幹、埃利希、韋伯、霍姆斯、龐德等。是一門研究法與社會相互關係,兼具法學與社會學知識與性質的交叉性學科...
研究對象 特徵具備 學術產生 發展 行為規範 -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為了規範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
一、引言:眾多的期待 二、先天不足:合憲性問題的困擾 -
中國行為法學會
中國行為法學會是在原中國行為科學學會行為法專業委員會的基礎上正式成立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著名中國科學家錢學森的倡導下,首都法學界部分學者共同發起...
發展歷史 組織機構 行為導向 理事成員 組織章程 -
馬克思主義法哲學在中國
這位“以一貫三”的理論家在古代、現代和後現代之間拉起了一條長長的思想鏈條,讓人們面臨“新舊世界歷史”不可逆轉的時代更替,去感受自身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的實...
基本介紹 圖書目錄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