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

(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2012年科技服務與推廣工作會暨漁業科技促進年動員大會(成果與推廣處牽頭組織,院機關相關部門、院屬單位參加,3月中旬實施。 (四)啟動我院漁業科技支援西部行動(成果與推廣處牽頭組織,黑龍江所、淡水中心、漁機所等相關院屬單位參加,3-11月實施。 (七)承辦水產種業工程科技論壇(科研計畫處牽頭組織,院機關相關部門和院屬單位參加,9月實施。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國漁業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和“全國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有關要求,開展好我院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中央一號檔案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國漁業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堅持產業導向,突出自主創新,加強推廣套用,促進和諧發展”的院中長期發展方針和“抓機遇、重產出、育人才、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科技支撐產業,助力增收增效”為主題,強化自主創新、強化科技產出、強化成果轉化、強化科技服務,提高我院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切實擔負起牽頭漁業科技進步的重任,有效支撐漁業經濟穩定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面向漁業生產一線,開展全方位科技服務
最佳化科技服務模式,擴大科技服務範圍,提高科技服務實效,實現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環節跟蹤服務。一是全面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服務熱情。組織全院漁業資源與環境、水產遺傳育種、水產健康養殖、水產病害防治、漁業裝備與工程、水產品加工、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漁業信息與戰略等學科領域的專家組成科技服務百人專家團,帶領全院廣大科技人員,通過漁業科技下鄉入戶、科技合作、科技培訓、科普宣傳、開通專家熱線等多種方式全面開展科技服務工作。二是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漁業科技成果的入戶率、到位率和覆蓋率。重點推出助推產業升級、節本增效的10個主導品種和50項主推技術(見附表)。三是最佳化成果轉化推廣模式,推動農科教、產學研緊密結合。採取“項目+示範基地+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示範戶”的成果轉化模式,繼續深化院地、所地合作,加大漁業基地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的轉化推廣力度。實現以品種為主線,組裝集成育、繁、養技術與裝備的一體式水產養殖技術完整輸出,重點做好100個示範基地建設和5000戶科技示範戶的技術指導。四是廣泛開展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大力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以漁業生產急需、農技人員急知、漁民民眾急用的新品種、新技術為主要內容,通過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開展現場技術指導、開辦專題講座、遠程視頻指導和診斷等各種形式,舉辦培訓班500場次以上,培訓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和漁民3萬人次以上。五是搭建信息服務平台,助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套用。在院網開闢專欄,搭建全院漁業科技成果信息服務公共平台,將我院的水產新品種、新技術和裝備、專利等科技成果向社會推介,加速我院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六是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有效減輕災害損失。制定防災減災應急預案,不定期舉辦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推廣漁民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二)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全力支撐現代漁業發展
緊緊圍繞現代漁業建設對科技的需求,加速科技創新,全面提高支撐能力。一是立足產業需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明確漁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積極推進低碳漁業、遠洋漁業、工業化養殖、漁業工程等領域重大項目立項;推動健康養殖、資源環境、質量安全和冷水魚類等領域的公益性行業專項爭取和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同時,著力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在水產良種培育、病害防治、健康養殖、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取得一批實用技術成果,有力支撐現代漁業發展。二是服務產業發展,提升行業支撐能力。充分發揮我院在資源與環境、質量與標準、信息與戰略等領域的技術支撐能力,為行業主管部門的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技術保障。重點做好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與效果評價,主動參與維護國家海洋漁業權益;大力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有力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測、認證的支撐能力,正式運行“漁業標準化信息管理及技術諮詢服務平台”;提高現代漁業管理與信息保障技術服務水平,協助建立支撐漁業的基礎信息系統和管理系統,為漁業發展提供管理和信息保障,協助各級政府編制漁業發展規劃;為行業管理和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有力支撐。
(三)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瞄準“一流院所,三個基地”建設目標,夯實我院發展的軟硬體基礎。一是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按照農業部相關規劃的要求,加強頂層設計,超前謀劃,重點加強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水產品質量安全研究中心、南繁基地、科學考察船等重大基建項目立項爭取工作。著力抓好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質檢中心、科學觀測試驗站、科研中試基地等建設和立項爭取工作,全面提升全院科技創新能力。二是完善漁業科技創新機制。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弘揚科學精神為核心,進一步完善以科研質量、創新能力和成果套用為導向的評價標準,擴大績效管理試點範圍,提高全院科技管理水平。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開展“5511人才工程”,啟動高端人才海外深造計畫,加強科技創新團隊與人才梯隊建設,為現代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重點活動

(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2012年科技服務與推廣工作會暨漁業科技促進年動員大會(成果與推廣處牽頭組織,院機關相關部門、院屬單位參加,3月中旬實施。)
舉辦我院2012年科技服務與推廣工作會暨漁業科技促進年動員大會,總結交流我院技術推廣工作成效與經驗,部署2012年漁業科技促進年工作。與地方政府聯合開展現場技術諮詢培訓、新品種推介和苗種贈送、科技圖書資料發放等活動。
(二)百名專家下鄉活動(成果與推廣處牽頭組織,院屬單位參加,3-11月實施。)
以“走進漁村、服務漁民”為主題,組織百人專家團,帶領全院廣大科技人員深入漁業生產一線,通過科技下鄉入戶、科技合作、科技培訓、科普宣傳、開通專家熱線等多種方式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全面實施漁業科技入戶工程。
(三)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村實用人才(成果與推廣處牽頭組織,院屬單位參加,2-11月實施。)
結合院屬各單位和產業技術體系培訓活動,在漁業主產區廣泛舉辦當地適宜品種的養殖技術培訓班、防災減災技術培訓班、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測和認證技術培訓班等。
(四)啟動我院漁業科技支援西部行動(成果與推廣處牽頭組織,黑龍江所、淡水中心、漁機所等相關院屬單位參加,3-11月實施。)
回響中央西部大開發的號召,根據西部地區漁業發展需求,啟動我院漁業科技支援西部行動。組織我院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實地考察當地漁業發展現狀,為當地漁業發展定位、資源保護與利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與推廣等提供決策諮詢,開展科技項目合作,提供優良品種,示範推廣我院新型漁業裝備與設施,不定期組織科技人員赴當地開展科技服務。
(五)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資環中心牽頭組織,院屬相關單位承辦,5-8月實施。)
開展中國對蝦、褐牙鮃、半滑舌鰨、三疣梭子蟹、海蜇、中華絨螯蟹、中華鱘、鰱魚、鱅魚、哲羅魚、廣東魴等物種的增殖放流工作,開展放流區域觀測和社會調查,對放流效果進行綜合評估。
(六)召開水產新品種推介會(成果與推廣處和科研計畫處聯合組織,院屬相關單位承辦,2-11月實施。)
結合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執行,在適宜地區組織召開大菱鮃“丹法鮃”、牙鮃“鮃優1號”、斑節對蝦“南海1號”、雜交青蝦“太湖1號”、福瑞鯉、松浦紅鏡鯉、長豐鰱、大口黑鱸、全雌牙鮃等水產新品種推介會,舉辦養殖技術培訓班和現場觀摩驗收會,採取送魚苗示範養殖、與企業開展合作等方式擴大新品種的覆蓋面,推動良種良法的推廣套用。
(七)承辦水產種業工程科技論壇(科研計畫處牽頭組織,院機關相關部門和院屬單位參加,9月實施。)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精神,結合水產業發展現狀,研究水產種業發展方向和理論技術創新重點,提出加快水產種業發展有關建議和戰略規劃;申請、承辦中國工程院水產種業工程科技論壇,搭建學術研究和交流平台。
(八)開展“淡水池塘工程化改造與養殖環境修復”科技展示活動(科研計畫處和成果與推廣處共同組織,漁機所承辦,院屬相關單位參加,10月實施。)
以淡水池塘標準化改造與養殖環境生態修復為主題,依託公益性農業行業科技專項“淡水池塘工程化改造與環境修復技術研究與示範”,開展現代養殖小區功能區劃、養殖設施規範化構建、養殖生態工程化修復、養殖環境精準監測與調控,以及現代化養殖裝備等生產科技的學術交流、技術介紹與現場展示。
(九)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科研示範(質標中心牽頭組織,院屬相關單位參加,3-11月實施。)
以廣東、天津、江蘇、遼寧、山東為重點,從區域、品種、環節等方面加大追溯體系示範套用範圍,建設一批省地市縣級監管追溯平台和追溯體系示範套用生產單位,培訓一批基層業務骨幹和企業技術人員,採取開通技術服務熱線,開展技術培訓、上門服務、送軟體下鄉等方式,積極為基層管理部門和企業提供科技服務。
(十)開展“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檢測產品篩選驗證”活動(質標中心牽頭組織,院屬相關單位參加,9月實施。)
聯合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漁業執法機構及質檢中心開展水產品禁用藥物殘留快速檢測試劑條質量篩選和驗證,通過材料資質核查及現場實驗驗證等形式篩選驗證出靈敏度高、穩定性好、檢測速度快的快速檢測產品,為基層機構的質量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服務。

四、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2012年1月-2月,全面動員部署階段。制定全院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方案,部署各項工作,明確院所任務分工。
第二階段:2012年3月-11月,全面組織實施階段。組織開展重點活動,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實地檢查指導活動開展,及時報送相關情況。
第三階段:2012年12月上旬前,總結和宣傳階段。全面總結全院漁業科技促進年工作,並在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導。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確保院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的順利實施,成立全院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設立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工作辦公室(設在院成果與推廣處),負責相關活動的具體工作。院屬各單位也要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具體措施和責任分工,確保科技促進年活動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
(二)精心組織實施
院重點抓好院漁業科技促進年重點活動的策劃和實施,檢查指導院屬單位活動開展情況。院屬單位在配合做好全院標誌性活動的同時,組織實施好本單位的標誌性活動。要根據廣大漁民民眾對科技的迫切需求,加強漁業科技服務,創新科技服務方式,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民眾歡迎的科技服務活動。
(三)有效整合資源
緊緊圍繞科技促進年活動各項工作,加強產業技術體系、公益性行業(農業)專項、成果轉化類項目等現有項目和資源的整合力度,採取有效措施籌措資金,爭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確保科技促進年活動的順利開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我院的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要積極參與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把開展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技術培訓、示範推廣等科技服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各單位要繼續開展漁業科技入戶工作,強化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培育漁業科技示範戶,擴大輻射帶動範圍。
(四)注重總結宣傳
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體,加強宣傳工作,在院網開設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專欄,專題報導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經驗,特別是各項標誌性活動的開展情況。院屬各單位要設專人負責信息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體,深入宣傳,努力擴大漁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