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空間結構

中國歷史的空間結構

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思考“空間”對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意義,分析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及其空間結構。

基本資料

魯西奇 魯西奇

中國歷史的空間結構

作者: 魯西奇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4-9

頁數: 488

定價: 42.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新民說

ISBN: 9787563387700

內容簡介

運用“空間”的觀念與方法,思考“空間”對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意義,分析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及其空間結構,可稱為“空間維度下的歷史分析”。全書分為“區域多樣性”、“核心與邊緣”、“城市與村莊”三大部分,分別討論了“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區域多樣性”、“中國歷史發展的五條區域性道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經濟地帶及其變動”、“王朝的‘核心區’及其變動”、“內地的邊緣”、“‘邊緣’的‘核心’”、“權力與城市空間”、“鄉村聚落形態的演變及其區域差異”等主題,多角度、多層次回答“統一、多元中的中華帝國是如何可能的”這一宏大命題,得出了一些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認識。

空間是歷史的舞台。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思考“空間”對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意義,分析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及其空間結構。

作者簡介

魯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蘇東海人。1982-1995年間就讀於武漢大學,1995年獲博士學位;1989-2007年間在武漢大學工作,2001年任教授。現為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與歷史地理研究。出版《區域歷史地理: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城牆內外:古代漢水流域城市的形態與空間結構》、《人群·聚落·地域社會: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國古代買地券研究》等專著6種,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項,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1項。入選首批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兼任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專家。

目錄

空間與歷史:空間視野下的中國歷史(代序)

一 “空間”的力量及其意義

二 “區域多樣性”與中國歷史發展

三 核心與邊緣:中國歷史上的“核心區”與“內地的邊緣”

四 村落與城市:傳統中國鄉村聚落與城市的形態和空間結構

五 多元、統一的中國是如何可能的?

卷一 區域多樣性

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區域多樣性”

一 景觀多樣性

(一)自然景觀的多樣性

(二)文化景觀的多樣性

(三)景觀認知與意義的多樣性

二 歷史進程與道路的多樣性

(一)歷史進程的區域差異

(二)歷史道路的區域差異

(三)影響歷史發展諸要素的區域差異

三 區域多樣性的方法論意義

(一)“五種社會形態演進”闡釋模式的終結

(二)走出“王朝更替”的敘述與闡釋模式

中國歷史發展的五條區域性道路

一 中國歷史發展的五條區域性道路

(一)中原道路

(二)南方道路

(三)草原道路

(四)高原道路

(五)沙漠-綠洲道路

二 適應、抉擇與互動:歷史道路區域性差異的形成

(一)適應

(二)抉擇

(三)互動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經濟地帶及其變動

一 三大經濟帶格局的形成

二 三大經濟地帶的變動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游畜牧經濟帶、旱作農業經濟帶的南移

(二)宋代旱作農業經濟帶與畜牧經濟因素的南漸

(三)明清時期稻作農業與旱作農業因素的北漸

三 影響地帶性差異之形成及其變動的諸因素

卷二 核心與邊緣

中國歷史上的“核心區”: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一 冀朝鼎的“基本經濟區”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二 “核心區”概念的重新界定

三 不同層級的核心區與王朝國家的地方控制方式

中國歷代王朝的“核心區”及其變動

一 秦漢時期的核心區及其轉移:從關中到“三河”

二 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區:關隴、河東與河洛

三 六朝及南唐、南宋的核心區:寧鎮與江淮

四 中晚唐五代與北宋的核心區:汴洛與河北

五 遼金元三朝的核心區:從草原到燕地

六 明清兩朝的核心區及其變動:南北直隸與畿輔

七 結語

“內地的邊緣”:傳統中國內部的“化外之區”

一 隙地、蠻荒以及帝國疆域內部的“化外之區”

二 “內地的邊緣”的區域特徵

三 “內地的邊緣”在中國古代史上的地位

“邊緣”的“核心”:白蓮教“襄陽教團”的形成與擴散

一 問題之提出:傳統中國秘密社會的結構性特點

二 明清時期的鄂西北地區:“異端的淵藪”

三 清中期鄂西北白蓮教傳播的“核心區”及其“核心集團”

(一)黃龍壋與劉起榮、張漢潮集團

(二)夾河洲與宋之清-高均德集團

(三)劉家集與齊林-姚之富集團

四 跳躍式傳播:“襄陽教團”的擴散及其方式

五 邊緣區域內邊緣人群中“核心集團”的凝聚與分散

卷三 城市與村莊

空間與權力:中國古代城市形態與空間結構的政治文化內涵

一 城市:權力運作的場所和工具

二 城牆:威權的象徵

三 城牆內外:城市的空間分劃及其意義

四 中國古代城市形態與空間結構的研究理路

城牆內的城市?——關於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的再思考

一 問題之提出

二 城牆之有無

三 附郭街區的形成與發展

散村與集村:傳統中國的鄉村聚落形態及其演變

一 問題之提出

二 北方地區的鄉村聚落形態及其演變

三 南方地區的鄉村聚落形態及其演變

四 從散村到集村:傳統中國鄉村聚落形態演變的總體趨勢

五 散居與聚居形態下社會組織與社會控制方式的差異

主要徵引文獻

圖目

圖1. 漢代的經濟區劃

圖2. 隋代的經濟區劃

圖3. 秦漢時期的核心區及其變動

圖4.十六國北朝至隋唐前期的核心區

圖5. 六朝政權的核心區

圖6. 中晚唐五代北宋的核心區

圖7. 遼金元政權的核心區

圖8. 明朝與清朝的核心區

圖9. 清乾隆後期白蓮教“襄陽教團”的“核心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