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
2011年春運19日正式拉開大幕。2011年春運期間,中國整體客流量達到28.53億人次,如果按每人回鄉返程這一來一回平均乘坐四次交通工具計算,將有7億多、約一半中國人實現“春節大遷徙”。這不僅成為世界“奇觀”,同時也是對中國政府、特別是交通部門的一次重大考驗。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員流動的頻繁以及交通運輸能力的增長,中國春運客流量逐年增加。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表示,春運人數最大增加客流是農民工。而旅遊人數持續增加,成為推動春運客流上升的又一因素。
然而,儘管中國交通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但在運輸能力、運輸安全以及運輸條件上仍然面臨嚴峻考驗。
何建中分析,與2010年相比,2011年重點地區的客流量會出現疊加趨勢,在一定時期會形成明顯的客流高峰。鐵道部副部長王志國介紹,目前鐵路的路網規模和運輸能力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需求,解決春運期間一票難求的問題,最根本還是要加快鐵路建設。在運力不足的同時,春節期間可能來臨的雨雪天氣也會對春運交通造成一定影響。
為此,2011年春運全國鐵路日均開行列車2265.5對,儲備了500台內燃機車和750台發電機組,以備急需;準備了大量食品、飲用水等必需品,為滯留旅客提供幫助。
嚴峻考驗
進入“十二五”後的第一個春運19日拉開大幕。做好為期40天的春運工作,讓廣大民眾順暢、舒心地回家歡度春節,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公安等行業幹部職工的義不容辭。
2011年春運是對我國交通運輸系統的一場嚴峻考驗。據國家發改委預測,未來40天內,全國將有28.53億人次的旅客搭乘飛機、火車、汽車、客輪旅行。這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春運,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人口大流動。在40天內,這么多人次不僅要有路可走,有車可乘,還要能按時走、不堵車、吃上熱飯、喝上熱水,感受到旅行的快樂。
春節大遷徙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交通運輸。過去10年裡,國家對公路、鐵路、民航、水運進行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建設,投資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躍居世界第二,高速鐵路通車裡程躍居世界第一,民航運輸總周轉量躍居世界第二,為做好今年春運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要保證40天的春運安全順暢,需要相關行業的幹部職工付出遠超平時的心血和汗水。尤其是目前南方地區又遇雨雪冰凍天氣,保障交通運輸安全暢通難度加大,任務加重。相關各部門要克服困難履行職責,做好各種應急和處置安排,努力避免3年前雨雪冰凍災害時上百萬人滯留公路、火車站、機場等現象。
保證春運安全順暢,還要求相關各部門對運輸安全予以高度重視,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正確處理安全和效益的關係,把安全工作當作重中之重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警鐘長鳴。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團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億萬民眾期待春運相關各部門交上出色的答卷。
親身體驗
中國的春運的列車,可謂是苦難的歷程,誰都不知道臥鋪車票的去向,但只要肯出錢,買高價票就肯定有,這也許就是中國人的規則吧,只有在金錢面前才能人人平等。春運期間,高價票與假票成為節日的一部分,永遠的存在。選項A:買不到票;選項B:買到高價票;選項C:買到假票;選項D:不回家。這是一個經典的單項選擇題。除了買高價票或者買假票,人們別無選擇。無數的男人女人拖家帶口,在這裡沒有男女之分,沒有老幼之分,沒有道德之說,沒有不好意思,所有的人性最醜陋的一面都被真實的挖掘出來了。人們爭先恐後,為了一個能坐的地方面爭的面紅耳赤,可千辛萬苦擠進車廂的那一刻並不是苦難的結束,而是苦難的開始,車廂里密密麻麻,過道里水泄不通,空氣渾濁不堪,廁所極度骯髒,列車員無數次推著售貨車經過,將坐在地上打盹的人反覆趕起來,他們一遍又一遍的推銷高昂的飯菜和各種來歷不明的東西,企圖將乘客的最後一分錢榨乾;暮色降臨,車廂里危機四伏,無數小偷蠢蠢欲動 。讓你想打個小盹卻又提心弔膽。
春節大遷徙
每年在春運期間坐火車回家的人,是最底層的中國人,無論相隔萬水千山,無論多少冰雪災害,回家,一定要回家,什麼也阻擋他們回家的步伐。即便是車費超過他們一個月的工資,即便路上的時間占去了一半的假期,即使回家將要用去他們一年的積蓄,但他們一定要回家,要和家人在一起,也許這也是自然法則,沒有如此的苦難,就不會鍛就許多人堅韌、執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生觀。他們不像有些人朝三暮四,口是心非,虛偽矯飾。那些口口聲聲要捍衛傳統的人,那些高談闊論大談信仰的人,那些鼓搗出要小學生唱樣板京劇的人,往往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背叛者,無論我們這個民族有多少苦難,這個國家面臨多少的危險,到最後真正能夠依靠的只有他們,是這些坐在火車站廣場堅守幾天幾夜的人們,是這些無論如何都要回家的人們,他們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這是自然法則,但更是一種信念的力量,人類是動物中最高級的一類,在面對自然法則選擇的時候可以不像角馬那樣沒有選擇。有人可以選擇逃避,有人選擇捷徑,但是更多的人是主動的去接受。因為他們就是中華傳統風俗的傳承者與實踐者,他們用自己最平凡、最樸素的行動,闡述了對“樹葉對根”的眷戀。無論飄到那裡,都一定要尋找到記憶中和熟悉的那片水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