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概念及框架
要評估改革落實情況,在考慮政策執行和落實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到改革評估信息的可獲得性。中國改革熱度指數課題組將政策執行和落實過程中的政府宣傳、社會參與、社會反響、社會評價,作為改革評估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確定宣傳度、參與度、反響度和獲得感的指標體系,即“三度一感”評價指標。
改革熱度由政府宣傳、社會參與、社會反響、社會評價4個方面的有關改革的網路信息構成的一種狀態描述,反映改革輿論的活躍程度和對改革的態度評價。改革熱度指數(值)是基於“三度一感”指標獲取的網路信息,經過模型建構後的評估數據,包括全國、地級市的綜合熱度值,分地區的領域熱度值,分地區的維度(“三度一感”)熱度值。
具體“三度一感”指標分別為:
1.宣傳度
作為公共政策的一種,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執行、落實,離不開公眾的參與討論、訴求表達和監督等。首先,改革宣傳是改革政策執行過程的起始環節和一項重要的功能活動。要使改革政策得到有效執行,必須解決對改革政策的認識問題。對改革政策的意圖、內容和實施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夠促進改革的有效落實,這就需要有效的改革宣傳。其次,改革宣傳,既是對改革意圖、內涵的闡釋和細化,也是建構改革工作共識的過程,更是改革落實的重要環節。各項改革政策的宣傳力度如何,不同地區、不同領域或許有所差別。但是總體上對全面深化改革年度任務進行宣傳,應該是各地區共同的選擇。關於改革政策的細化、改革政策的實施、改革政策的督查落實等,都會在改革宣傳力度方面有所體現。
2.參 與度
就改革政策評估而言,公眾是各項改革直接作用的對象,改革工作能否產生良好的效果,除了取決於改革政策的質量、改革執行的力度以外,還取決於作為改革客體的公眾的參與程度。公眾參與包括政府自上而下主動邀請公眾的參與,也包括政府對公眾自下而上發起的參與進行積極的接納。對於政府而言,無論是從政策合法性來源,還是政策的實施乃至政策評價,都要為公眾參與提供機會和途徑。
在黨和政府大力推動改革落實的同時,積極發動公眾有效參與。一方面,在政府落實改革的過程中,公眾的參與有助於增強主人翁意識,擴大改革政策的權力基礎和政策資源的提取範圍,增強改革政策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公民參與改革,有利於政府及時和充分有效地了解公眾的利益訴求,增加公民對改革執行內容的認知和支持,提高對政府的信任感,進而積極推動改革落到實處,提高改革的成效。
3. 反響度
公共政策執行中的公眾評價是公眾利益訴求的表達,在體驗到公共政策執行效果後的評價也更具針對性,這種公眾評價對政策制定者而言是蒐集公眾訴求的最佳方式。而且,公共政策的出台,也需要政府與公眾之間良性互動,比如政策的解釋、政策執行意見的徵集,對於緩解公眾輿論壓力、保障公眾知情權、提升政府公信力都有積極的作用,從而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一方面,網路是公眾表達改革意見、建議的重要方式。對於一項改革政策而言,無論是作為直接利益相關者還是間接利益相關者,公眾的參與和意見表達,都十分重要。公眾參與不僅是改革政策合法性的需要,也是表達意見和建議的重要方式。改革政策的執行,需要公眾的知曉和意見表達,公眾了解改革、討論改革,是改革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的前提。只有公眾的積極參與,才能對改革政策的執行進行廣泛的社會監督,這也是促進政策執行到位、監督改革落實到位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公眾參與也是公眾對於改革情緒的折射。一項改革政策,公眾參與的程度、意見表達的情況、建議的主要內容等,都能夠折射公眾對於改革政策的態度。適度、有序、有效的公眾參與,也是改革政策執行信息反饋完整性和科學性的需要,有助於改革政策執行的調節,特別是一些在執行環節中暴露的問題,通過公眾的反饋,能夠及時調整從而阻止問題的惡化,維護公共政策的實效性。而且,從整體上對於公眾參與的研究,也能夠對於改革政策進行完善。
4.獲得感
獲得感是對公共政策的滿意度評價,主要是針對公共政策實施效果和效果的評價,評價政策對象和公眾對公共政策產生的影響、結果的感受。具體來說,公共政策的滿意度評價包括公共政策的實施對政策對象相關環境的影響。如果公共政策能夠讓政策對象滿意,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公眾積極社會反響,那么這種公共政策成效就是顯著的。將獲得感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標準,是一種結果導向的指標。可以說,人民民眾的獲得感,是改革的目標,也是改革成果的集中體現,更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民眾的獲得感以民眾的期盼為基礎,是一種基於訴求的滿足,只有朝著民眾期待的改革方向、滿足民眾改革訴求,才能帶來並提升民眾的獲得感。同時,獲得感是以人民民眾受益為核心,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民眾有收穫、得實惠分不開的。如果缺少物質保障,空談改革獲得感,不僅違背改革初衷,也必然難以持久。此外,獲得感的提升,和安全感、幸福感也是分不開的,獲得感能夠夯實安全感,也和幸福感相輔相成。只有安全感的增強,幸福感的提升,獲得感才能真正提升。
六大領域:“五位一體”+黨的建設
全面深化改革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單項改革。
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 經濟體制改革 ,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 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 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 社會體制 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 黨的建設 制度改革。
指數作用
中國改革熱度指數用於服務中央改革、助力地方深化改革創新,政策落實、解讀及深度分析。
1.反映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情況
對改革方案、改革推進和改革成效的數據蒐集和分析,實現對改革信息的數量、情緒、地域和維度的區分,反映改革任務的傳播、組織實施、公眾反響和支持,一定程度上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實情況。
2.激勵地方推進改革工作
展示改革取得的成績,總結改革經驗,激勵改革方案制定科學、改革推進機制順暢、改革成效顯著的地方或部門。通過網路情緒、網路輿情等大數據,對改革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有利於改革的深入推進。對即將推出的政策變動在社交媒體中的反應進行預測性分析。
3.營造政府推動改革、社會參與改革的良性環境
公眾可以更好地關注改革、討論改革,而且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能夠通過政策徵求公眾意見的方式,被納入改革政策執行和完善之中。
4.推進改革評估理念、評估方法創新
藉助大數據趨勢化、樣本數據精確化的優勢,通過網路情緒數據、網路輿情數據,對改革方案、改革推進、改革效果進行動態監測、精準定位,實現對改革全過程評估,並為深入推進改革提供針對性諮詢建議。
指數特點
1. 全面性
改革評估的內容整體反映改革熱度的各個構成要素,全面、系統反映改革政策的落實情況。
2.科學性
改革評估注重指標設計、權重分配,數據採集各個環節遵循科學精神。
3.獨立性
體制內第三方視野,從隸屬關係、資金來源、利益關係等多方面,不存在影響評估結果客觀公正的因素。評估結果合理可靠,客觀公正。
4.公開性
評估內容、評估過程、評估結果都向社會公開,便於被評估單位獲得評估信息,以發現問題所在,提升其改革實施效果。
指數分類
中國改革熱度指數研究涵蓋全國(中國內地)、地區(四大經濟區域)、省(自治區、直轄市)、市(自治州、地級行政區)幾個層級,確保了研究對象的可比性;綜合實力、發展潛力等多個維度相互區別,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不同城市改革開放發展的個性特徵,較為客觀的全面反映城市改革發展的總體狀況和水平。
中國改革熱度指數研究,確立了中國改革熱度指數、地區改革熱度指數、各省(區、市)改革熱度指數、省會城市改革熱度指數、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改革熱度指數;全國城市改革熱度指數(值)TOP10、分地區城市改革熱度指數(值)TOP10、分領域城市改革熱度指數(值)TOP10、分維度熱度值 TOP10,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不同區域城市改革的健康發展。
社會套用
有利於發現短板和改進提升
改革指數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地方黨政部門在不斷最佳化改革宣傳(宣傳度)、大力調動基層民眾參與改革(參與度)、擴大改革事業的影響(反向度),以及努力提升改革的實際成效(獲得感)共4個方面的策略能力、執行能力和實施效果。基於指數結果,也可以發現短板並據此來改進提升。
是改革實情的折射
“改革熱度”主要反映改革氛圍的好壞濃淡,其次是也能反映“改革實情”的一些重要方面。“改革熱度”是“改革實情”的一種折射。
相關名詞
改革熱度:指全部網路信息中與改革有關的網路信息的占比。是一種從傳播角度對改革狀態的描述,反映某地或者某領域改革輿論的活躍程度和公眾對改革的態度評價。
改革熱度值:基於“三度一感”指標體系,經過標準化和加權處理後產生的無量綱數值。熱度值越高,說明熱度越高,也說明某地或者某領域的改革氛圍越好。
中國改革熱度指數:所有城市的綜合熱度指數(值)算術平均數作為當季的中國改革熱度指數,四個季度的綜合熱度值平均數作為當年的中國改革熱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