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戰爭電影史》對中國戰爭電影的考察和探討,主要從“某一歷史階段的社會環境”和“某一歷史階段的具體的戰爭片”兩個層面來進行。在梳理中國戰爭電影史時,又按嚴重滯後、雛形顯現、成為主角、等待天亮、全新建構、跌入低谷、再顯繁榮七個時期進行論述。《中國戰爭電影史》是電影理論界獻給中國電影100周年的一份厚禮。作者介紹
皇甫宜川,又名皇甫一川,1963年生,文學碩士,現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著有《男人和男人的肋骨》、《強盜片的敘事模式》、《女性的成長》、《為命運奔跑》、《沒有名字的河流》等論文,以及《沒有打鬥的打鬥》、《電影眼睛人:一場革命》、《紀錄片的獨特角色》等譯文。創作《午夜捷運》、《鐵血青春》、《微笑》等影視劇本,執導《幻女》、《雄鷹行動》、《關東英雄》等影視劇,編導《成都茶館》、《母親》等紀錄片。作品目錄
總序導言
第一章 嚴重滯後
早期電影中戰爭片的缺失(1905-1930)
第一節 電影機制與形態的確立
第二節 戰爭片缺失的原因
第三節 以戰爭為背景的影片
第二章 雛形顯現
抗戰爆發前夕的戰爭片(1930-1937)
第一節 時局催生戰爭片的問世
第二節 在曲折中發展
第三節 國防電影運動影響下的戰爭片
第三章 成為主角
抗日戰爭時期的戰爭片(1937-1945)
第一節 武漢時期的戰爭片
第二節 重慶時期的戰爭片
第三節 抗戰時期香港攝製的戰爭片
第四章 等待天亮
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爭片(1945-1949)
第一節 戰後電影狀況
第二節 國統區的戰爭片
第五章 全新建構
建國十七年的戰爭片(1949-1966)
第一節 建國初期的戰爭片
第二節 政治風波的干擾
第三節 轉折的三年
第四節 在波折中迎來創作高峰
第五節 高峰後的延續
第六章 跌入低谷
“文革”時期的戰爭片(1966-1926)
第一節 空前浩劫
第二節 戰爭片創作情況
第七章 再顯繁榮
新時期的戰爭片(1976-2005)
第一節 在徘徊中恢復
第二節 在創新中發展
第三節 多元化並進
結語
編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