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感應風水學
創立者:汪雲飛(號:真如雲天) ——中國當代著名人物,海派著名學者,地產策劃人,媒體策劃人,環境建築設計人,社會人文學者,生態環境學者,醫家子弟。 中國感應風水學是在20世紀中國經濟與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後產生的新興文化理念。是諸多近代水學流派中的一支奇葩。創立時間:
學派的成立時間在2000年左右。中國感應風水學是中國近代多位著名風水大師,建築大師,環境專家,社會心理學專家一起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結晶。
中國感應風水學是在20世紀中國經濟與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後產生的新興文化理念。是諸多近代風水學流派中的一支奇葩。
中國感應風水學是在20世紀的現代人文環境的推崇下,以及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以傳承上古先人感應天地變化,觀察環境的智慧為基礎,融合近代環境哲學,環境經濟學,建築環境景觀方法,生態修復技術,環境生態科學形成的一門新興科學環境風水塑造文化。
中國感應風水學是以天人合一,為原則下,傳承了古代中國風水學的“精華”,感悟了禪法中的“智慧”,學習了現代環境建築學的“知識” ,融合了環境醫學的“精粹”,得到世界視覺文化與環境藝術的“薰陶” 孕育而生的哲學藝術。
中國感應風水學是秉承了現代人時尚生活的藝術元素,集合了中國風水學,禪學,靈學,能量學,環境哲學,環境醫學,環境經濟學,建築環境景觀方法,生態修復技術,環境生態科學因素而誕生的。如果說它是風水學不如說它更像一門實用型的綜合藝術。
中國感應風水學是這個時代所孕育,人們嚮往休閒健康生活的追求所產生的,它是述說健康與生活的哲學,表達環境與生命的科學。表現了人與環境的藝術,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求達到人與心靈與自然的諧調。
感知在梵文里也可稱瑜伽。瑜珈是梵文“YOGA”譯音,意為“加法”,有“結合”,“和諧”,“連線”的意思,也是感知,感應為可交變感應,互相感應,相對應的變,瑜珈通於自然,達與靈性。也是人與自然的結合、和諧的聯繫。
中國感應風水學也可以稱為中國感知風水學、中國瑜珈風水學。
所謂的風水學是有科學根據的
一、地球物理學與風水從地球物理學的觀點來看,人們所處的地球是由很多種化學元素組合而成的,這些元素會產生不同方向和不同強度的地熱能,地磁場,地電場,重力場及各种放射性物質,加之地表的山川河流,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等,這些物質與場信息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各種對周圍物體的有形或無形的、有益或有害的作用力。這些作用力對於地球上最高級的生命體——人類,就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有益或有害的影響力。
例如某個點位的地球重力場強度越高,長期生活在這個點位的人就不容易長高。如亞洲、非洲、歐洲的某些地區(日本中部地區,中國四川、貴州的一些地方),地球的引力場強度就很高,對人體長高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這些地區的人就比較矮小一點。又如某個點位的地層里含有害的放射性物質,長期居住在這個點位上的人,健康就會受到影響,甚至發生畸形變異。有的地方由於地質構造異常,亦會對人和動植物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如俄羅斯科學院資深學者魯德尼克教授及同事的研究表明,生長在地球斷裂帶的動植物會發生病變。研究人員在貝加爾湖沿岸的舍列霍活市以及烏蘭烏德市等地的癌症、心血管病高發區進行了地質勘察,發現了這些地區都是地質構造地質斷層特別複雜的地區,他們還在聖彼得堡把地質勘探結果與醫院的資料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住在地質斷層特別複雜地區的人,腫瘤病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2—3倍。他們還發現在地層斷裂地帶的公路上,交通事故發生率是其他地區的10倍。地質斷層還會釋放出放射性氣體,引起局面部地磁變化,這是引起人及動植物的病變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地域的地質結構比較好,地層中所含的元素對人體和動植物都會產生良好的作用,如歐洲西部的英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等國,又如中國的廣東、湖北、山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區,這些地方的某些區域由於地質結構好,就會產生好的物理信息,因此,生活在這些地域的人綜合素質都很高,自然災害相對較少,經濟發展也較其他地區好。作為創立傳統風水學的中國先哲們,通過數千年的觀測、感應,測算,就可以判斷出某個區域或點位是否有利於人的生活、健康和發展。其實,其中許多規律和原理與現代地球物理學是相通的。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將傳統風水學相素的科學認識與現代地球物理學知識相互結合,從而控研出風水學中一些看似神秘、玄奧現象的規律性,使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學的解釋,並更好地運用物理學與風水學結合的方法和知識,研究各種地球物理現象和各種地球作用力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利害關係和影響力,探索人類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利用、改造、順應這些自然作用力,找出為人類服務的規律與方法,使人與自然的能量信息形成和諧共振的最佳組合,使人類在地球上更好地生存、適應、最佳化和發展。
二、水文地質學與風水
現代水文地質學告訴我們,地球上億萬年來演變而成的山川河流、自然地貌、地下水脈和地質構造,形成了各種山川水流、水質、土質、岩層結構,這些地質構造之中又包涵和產生著各種有機和無機的化學元素,這些元素對人體會產生各種有益或有害的影響。例如:鐵、鋅、有機蛋白等,對人體是有益的,而鐳、氡、鍶等放射性元素,對人體與智力發展是有害的。由於這些化學元素的含量和組合結構的不同,對人類也會產生不同的正負面的效應。
為什麼有的地方的人能健康長壽?而有的地方的人就容易患病或早逝?這些都與當地水文地質條件密切相關。
傳統風水學對所勘察的風水區位的地貌、水流、水質特別重視,有時還要聞嘗土壤和水的氣味,從中判斷這個區位的風水是否有利於人的體力和智力,思維和事業。如水的味道甘甜應是吉地,如果水味苦澀則是不吉之地等。其中許多道理與現代水文地質學也是相合相通的。
尤其風水學中的“龍脈”思想,就是現代地質地理學關於山脈、水流與岩層的走向的學問。而風水中“保護龍脈”的思想,也與現代水文地質學說中的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觀念相融洽。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與使命之一,就是系統地將傳統風水學的數千年經驗與現代水文地質學知識相互聯通,從而研究出山川河流,地質地貌、山脈走向,水土關係及其產生的各種化學元素,對人類生理與心理、健康與事業的正反影響,使人們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順應自然,使人類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三、環境景觀學與風水
人類生存在自然大環境之中,這種大環境中的山川水流,花草樹木和各種組合,形成了各種自然的環境景觀。人們為了營造舒適、美觀的生存環境,還會創造一些人文景觀和人造園林等建築景觀。這些自然形成和人為營造成的環境景觀,都會對人類產生種種物理、生理和心理效應。
人是自動化程度很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能力很強的有機體,周圍環境景觀形成的結構、色彩乃至引力、氣場等等都會對身心健康和事業發展等多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當人們處在一種美觀舒適、色彩和諧的環境景觀中,就會感到心情舒暢,心曠神怡,甚至思維更加清晰敏捷,創造靈感也格外活躍。
我國古代非常重視庭院美化,也非常重視庭院風水,認為庭院建築、花草樹木、假山流水的組合布局,要符合風水的要求,這樣就能有利於身心健康和財運事業,這是傳統風水學中樸素的環境景觀意識。如蘇州園林就是人造環境景觀風水的典範。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與使命之一,就是要將傳統風水學中的樸素真理,與現代環境景觀學相互嫁接,不僅研究環境景觀的美學規律,建築學規律和植物學規律,更要進一步研究環境景觀的結構、方位、材料、色彩、外形及其場態信息對人類生理和心理的各種作用力,從而探索選擇和營造出有利於人類自身健康和事業發展的環境景觀的科學規律和方法。
四、生態建築工程學與風水
生態建築學是研究人類建築環境與自然界生物共生關係的生態學,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動能夠均衡持續發展的生態學延伸於建築學領域的一個分支。生態建築學一方面把人類聚居場所視為整個大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共生的規律;一方面把自然生態視為一個具體建築結構和對人類產生影響力的有機系統,因而要求人類在建築規劃選址時,應考慮其自然生態環境的結構功能和對人類的各種影響,從而合理利用、調整改造和順應其建築生態環境。
當率先研究生態建築學的西方學者偶爾把目光投向東方文化時便驚訝地發現:延綿發展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風水學理論,其環境觀、自然觀與建築觀,竟與當代生態建築學的新思潮理論產生了歷史的共鳴!
自從有人類伊始就產生了建築學。人類出於生存的本能,需要尋求一種遮風避雨,防範天敵蟲害的寓所。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僅僅依賴自然山洞土穴蔽護,已不能適應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要求。於是便出現了人工建造的簡陋的居所。如有巢氏在樹上搭建的茅棚,山頂洞人挖掘的窯洞,便是人類為避免自然災害和天敵傷害而建造的人工建築的原始形態。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逐漸對居住的建築寓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對寓所建築的實用性、安全性要求之外,還增加了美觀性、私密性、健康性的需求,並希望其寓所與周圍環境協調,有利居住者身心健康。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想在洛邑建造都城,就召請周公“相宅”(即勘察建築風水),便將人對建築與環境的需求上升到了對風水需求的層面。
隨著人類建築的多樣性發展,民房建築與官邸建築,寺廟建築與宮庭建築對於生態環境的關係和要求各有不同。這些建築所處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築材料不同,建造形態、規模、風格、方位與色彩等等,這種因素對於不同身份職業、不同生命信息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力、作用力,並產生不同的正反效應。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與使命之一,就是要將傳統風水學的合理內涵與當代生態建築學相融合,即研究建築的方位、形態、材料色彩等等對於不同人的身心健康與事業發展的正負效應,也研究建築的種種要素組合格局面對於大自然生態的正反影響,掌握對建築要素及其格局的調整、最佳化,使之與人體生命信息和整個自然生態更協調、更同步,以更有利的科學方法,探索人、建築物、自然生態三位一體和諧共生的客觀規律。
五、宇宙星體學與風水
地球是宇宙星河中的一分子,它每時每刻都受到周圍星體對它產生的吸引力、排斥力、作用力的影響。宇宙中的各種光電信息、磁力、熱能、超級宇宙能,無時不對地球產生各種正負效應。而人,是地球上生存的感應能力最強的高級的生物,自然也隨時受到宇宙星體對地球產生的各種效應的影響。
例如: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光能熱能效應,使萬物得以生髮,而太陽黑子也對地球人類及其他動植物產生著嚴重的負面影響。又如:月亮的圓缺和運轉周期,對海水的潮汐漲落產生明顯的作用力,同時也對人類女性的月經周期產生一定的影響力。日蝕月蝕及慧星等特殊的星體變異,對地球的磁場、氣溫、地震、旱澇災害產生特殊的作用力,同時也對人類的生理、心理、思維、情緒及至疾病、災荒等等,產生多重的影響力,由此也可能進而產生社會的動盪與變遷。再如太陽黑子對人類健康產生眾所周知的影響,日蝕、月蝕對地球和人類產生的物有的作用力等等,無不印證了宇宙星體和地球、人類的感應聯繫。
上述種種現象和規律,恰恰與傳統風水學探求的“天、地、人”和諧對應的統一的理念相通合。承傳千年的風水學經典《黃帝宅經》早已提出勘輿風水應達到“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境界。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將傳統風水學中的“天、地、人”和諧統一學說與現代宇宙星體學接緣,研究和預見星體及其對地球與人類產生正負效應的規律,掌握、調整和減免宇宙自然能量的動變對地球與人類負面影響的方法,控求宇宙、地球與人類三位一體的同步對應及和諧共存的理想境界。
六、氣象學與風水
中國南方與北方的氣候大不一樣,有時南北地區的溫差達攝氏50度至60度之多。當北國邊陲已是冰天雪地之際,南國椰島卻仍是春暖花開。這種氣象的差異對人體的影響,對人們飲食起居,尤其是住宅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北方,寒氣重,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較多,但若到了四季如春的海南島生活,絕大多數都可以不治而愈。南方溫氣重,患風濕病的人較多,但到了空氣乾燥的新疆等地生活,也可自然痊癒。
再如北方的房屋要防寒保暖,牆壁砌得很厚,有的是雙層玻璃雙層牆,古人就乾脆挖窯洞避寒,具有冬暖夏涼之效;南方的房屋要防熱防潮,門窗開得多,有的還有天井,以利通風涼爽,有些山里人乾脆用竹木搭起懸於地面的吊腳樓,既可通風防濕,又可防禦野獸蟲蛇的侵害。
從傳統風水學的觀點看,北方的房屋建築方位一般要以坐北朝南方為吉宅;南方的房屋坐向就不一定要坐北朝南,而只要順勢,即根據房屋周圍的山形水勢或路的走向來合理選擇,調整方位和坐向,即為吉宅。
從氣象學的觀點來看,北方的房屋之所以要求坐北朝南為主,是因為要以門窗朝南向陽採光取暖,以後牆朝北避風禦寒;而南方的房屋,就不一定有這個要求了,只要順勢通風,涼爽防潮即可。
可見傳統風水學和氣象學也有天然相切相接之外,此外,傳統風水學特別講究建築與風與氣的關係,這與氣象學中中研究的氣候學亦無不相同之處。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將傳統風水學同現代氣象學相契合,探索人類居所建築的布局面與調整如何適應氣象、氣候的變化,以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諧與事業發展。
七、磁場方位學與風水
地球磁場學認為:地球是一個以南北兩極為端點的強大的磁力場,這種磁力場對穩定地球自身的動轉平衡,對地球表面物體的穩定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具有強大磁場的地球在自轉和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種強大的磁向吸引力,這便是地球磁力的方向性。由於這種帶有鮮明方向的地還需磁力的感測作用,地球上的某些特物體亦會產生一種磁性感應,使這些物體也產生一種相應的辨別方位的能力。例如我國自古發明的指南針,還有人類、鳥類體內辨別方向的感應機能,正是地球磁向的感應使之具有的功能。
這些,正是地球磁場方位學所要研究的現象。上述磁場、磁向及其方位,對於人類及其住宅善會產生巨的影響力。例如人們床位的設定和睡覺時的方位,也會受到地球磁場引力的影響,北半球的人如果頭朝北睡,就會有一種安定舒適的感覺,因為北極磁場會對人的大腦產生一種安定、調節的作用。使人的睡眠更安穩,大腦休息更充分。而南半球的人睡覺時則以頭朝南為最佳,原因相同,只不過是南極磁場在起正面作用。如果頭朝東或朝西睡,睡眠就可能較差,一方面與南北極磁場作用力不同步,另一方面與地球自轉磁向引力不協調。當然,由於某個點位的磁場作用力的特殊改變,有時頭朝東西睡,也可適應磁場的方位。如果臥室床方位與地球磁向不對應,則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甚至家庭和睦。
同樣道理,北半球的房屋一般以坐北朝南為宜;而南半球的房屋一般以坐南朝北為吉。這些正是傳統風水學觀測研究數千年得出的結論。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將傳統風水學與現代地球磁場方位學相疊合,從而控研地球磁向、方位對人類及其居住狀態影響的規律性,求索出人類及其建築順應地球磁向方位並有利於身心健康和事業發展的方法。
八、人體生命信息學與風水
人類是地球的主宰,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我們所研究的一切,包括現代風水學,都是為了人,都是為人類服務,使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舒心。
然而,人類每時每刻都受到地球和宇宙大自然中各種因素和信息、能量的正反影響。要研究這些能量、信息對人體生命影響的規律,從中找出趨利避害、趨吉避凶的方法,就必然研究人體本身,研究人體生命信息的規律。
人體是由多種化學構成的最高級的有機生命體,人體本身也不斷地產生各種信息與能量;這些信息、能量必須與自然界的信息、能量協調同步,才能達成和諧共振效應,人類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傳統風水學認為:每個人的生命個體具有各自不同的“命格”,我稱之謂人體秘碼。用人體信息學的話來闡釋就是:每個人體,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其不同的組合機構。這些不同的“命格”或曰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狀態與所處不同點位和不同的自然能量信息相對接、相交換,就會產生不同的正負效應。這些,正是人體生命信息學和風水學都應研究的對象。如有的人特別適應南方熱帶氣候,而有的人則特別適應北方的氣候。有的人生病後換一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就減輕或者痊癒了。而有的人則換一個地方生活就會水土不服或者生病,這就是某一些人的生命信息與某一自然環境信息不協調、不同步、不適應所引發。
現代風水學的內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將傳統風水學與現代人體生命信息學相結合,從而探索如何雙向調節各種不同的人體生命信息,和不同點位的自然信息,使兩者信息同步對應,使兩者能量最佳化組合,以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及事業發展。
其實醫學也是調節人體信息與自然信息和諧對應的一種方法。中藥是直接采自大自然的不同信息能量載體,西藥也是間接來源於自然。有些礦物質,礦泉水可直接用於人體疾病的治療。對症服藥,就是將恰當的自然信息能量與人體能量信息相調節、相交換,以期對人體產生一種和諧、健康的效應。
人有五臟六腑,天地有陰陽五行,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二者應相諧對應。如果人的五臟與天地五行關係失調,就會產生疾病,出現健康問題。凡事採用恰當的自然信息來調整(治療)人體的生命信息,使之和諧、健康。
如果說醫學是從調節人體生命信息入手,以適應自然信息,那么調整建築風水則是從調節自然信息入手,以利於人體生命信息的運行。有些房屋建築的方位、格局、材料、色彩等產生的各種能量信息,會對人體的健康、心理、思維與情緒產生干擾與損害,也就自然有損他的事業乃至家庭。這種建築就必須調整,改造其風水信息。
每一個人體的生命信息群都是一個小宇宙,既受其周圍自然物體與人的信息能量影響,也可以影響周圍的人或事物的信息。例如帶有病毒信息的人體對周圍的健康人體會產生不良影響。而有些能量較大的生命信息體,也可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產生良性作用力。如修煉得道的氣功師,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傳遞方式對周圍人體甚至某些自然信息進行良性調整。因此,每個人體的生命信息也可以通過身體鍛鍊與氣功修煉等方法進行自我調整與最佳化。
對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的有益探索
中國傳統風水理論說“陽宅”(人居環境)和“陰宅”(先人的墓葬環境)對相關人及其子孫的興、衰、禍、福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對此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將信將疑,現代某些以“文化人”自居者則認為是“無稽之談”。筆者傾向於前者,所以看了瞿春林先生《中國傳統風水學科學原理的基本猜想》的稿子後,即推介公開發表,並就此說幾句。筆者之所以推介這篇文章,首先是因為傳統風水學雖然摻雜有宗教的成分,但本質上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套用科學。不管是“陽宅”還是“陰宅”,我們常說的“風水寶地”都要求“山環水抱”,只是“陽宅”需要“藏風”(兩山環抱的背風處),“陰宅”需要“聚氣”(山脈收尾處地勢較周邊略高的地方)。無“風”無“水”也就沒有“風水”可言。這樣的風水標準起於何時?筆者調查過許多新石器遺址,如辰溪征溪口遺址、洪江高廟遺址、靖州太陽坪遺址等,這些無一例外都是“山環水抱”。六七千年前還不會有“風水大師”,那時人居環境的選擇應該是“適者生存”的結果。這說明風水學起源於對古人“風水”實踐的總結。既然風水學是千百年的科學總結,其中肯定包含著某種或某些科學道理。對此前人有過多種解釋。瞿先生用現代電磁感應來解釋其原理顯得更有理論深度。從筆者所能見到文獻看,瞿先生雖不是風水原理“電磁說”的提出者,但他的研究更為系統,其中有關“方位測定”研究可能在學術界是首開先河。
電磁感應與風水原理是否真的有關?筆者認為是可以肯定的。山脈有磁場,水是導電體,河流切割磁場則能產生電,所以流動的水被稱為“活性水”(即帶電荷的水)。活著的人帶有生物電,能發射、也能接收一定頻率的電波,人長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環境,通過電波媒質或好或壞會受到山水環境的影響:好的“風水”給人好的影響,差的“風水”給人壞的影響。“陰宅”風水又是怎樣作用於人體的呢?人死後其細胞組織沒有解體之前仍然具有發射和接收生物電波的潛能,在好的風水(帶電)作用下,其潛能得到激發同樣可接收、發射電波;又因為死者和其活著子孫的遺傳分子結構相類似,所發射電波的頻率、波幅必然相類似。這使得彼此得以“融通”或產生有益的“共振”。為什麼“風水寶地”都要求“玉帶水”(河水環抱)而忌“弓背水”?顯然是因為環抱狀河流可形成相對強大的電磁場,有利於激發風水“標的物”(人體或“陰宅”屍體)的潛能;相反“弓背水”之方位恰好是電磁場“排斥力”的作用點,使會風水“標的物”產生有害的電波變性,所以面臨“弓背水”的地方被稱為“凶宅”、“凶地”。
其實我們的古人似乎早已明白這個道理,“天人感應”是其經典表述。西漢董仲舒說:“天地之間,有陰陽之氣,常漸人者,若水常漸魚也”(見《春秋繁露·天地陰陽》)。他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幹預人事,人亦能感應“天”。——這裡的“天”泛指自然界(包括“陰宅”中的屍體),這裡的“氣”,筆者理解就是指肉眼看不見的電波、電磁場等物質現象。可惜董仲舒這一思想過來被哲學界貶斥為“唯心主義”。從這個角度講,《猜想》一文的價值不僅僅限於風水學,還有助於克服中國傳統哲學界存在的某些偏差。
總的說來瞿先生《猜想》一文是對傳統風水理論的有益探索,是值得學術界重視的;但也還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比如把“陽宅”風水因之主要歸結為電磁感應原理似有不妥。其作用原理應該是多方面的,在筆者看來,光照、溫度、濕度及水土中某些有害或有益元素等因之可能對居住者的影響更大,否則有些東西難以自圓其說。
氣是風水學的核心
風,指運動中的宇宙氣場;水,指運動中的地球氣場。風水學就是研究運動中的天地氣場互動作用於人體氣場影響效果的一門學問。故而相地術的理論是建立在中國古代哲學“氣”的概念上的,古人認為宇宙是由“氣”生成的,書曰: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賴以其氣。這種認識來源於人體自身呼吸、吐納氣息的事實。認為:人活氣生,人死氣絕。因而,“氣”的重要性由動植物而推及萬物,認為世上萬物都是“氣”的生化結果。因此,風水的真諦在氣,氣,是一種生命力,萬物生靈以及人類動植物,都要呼吸它以維持生命,沒有氣,樹木不會生長開花結果,江河不回奔流,人也無法在自然界中從事一切活動。氣,是一種宇宙能量,它能卷巨浪、摧山石,創造山谷河流,更能統治宇宙影響人類和萬物生靈的身心和命運。探索、勘查宇宙氣場和地球氣場的運行軌跡,聚散時空及對人類的感應關係,就是風水學研究的核心。無論哪一風水學派都離不開對氣場的分析。
可以說氣是風水學中最重要的的組成部分,其理論和方法都是圍繞氣這個問題展開的,《葬經》說:“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二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葬經》認為:生氣是地表下運動的能量,以“土”元素為代表,是地表萬物生長的要素,生氣也是土氣,生氣溢出地表後就形成風,而不是指外在氣流而形成的風,前者才是風水中“風”的本意。有生氣的地方必是有地氣的地方,但有地氣的地方未必就是地氣之所在。所以《葬經》又說:“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這裡講到水的概念,氣是水的母體,水是隨氣而運動的,所以風水的正確概念應該是“水土”的概念。實質上是指地表生態和氣候的關係,風水好不好就是一個地方的水土好不好,地表生態和氣候協調不協調。故中國樸素的風水學是以探究建築生態環境和景觀環境為基本目的的。基於這種對“氣”的認識,古人安居下葬必擇“生氣”旺盛的“藏風聚地”之地。堪輿家認為生氣與地脈、地形有關,在自然環境中,氣和風與水的關係最大,因為“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風要藏,水要聚,“藏風得水”,生氣才旺盛。故“風水”二字乃堪輿之最重,而其中以藏風次之,得水為上。
陽宅由於人生長的地理風水環境之不同,人的遭遇亦不同,雖然無人不願避凶趨吉,但天地養人,人處其中,往往被其居地之地氣風水所養,即在不知不覺中順其地氣吉凶,倘若受兇惡之氣所侵養,人的性情必然變為暴戾,這亦是人力所難能阻天地造化之氣所結成之劫數,地理風水大可以影響居民的謀生方式,並直接影響個人之順逆。
陰宅只有把祖先安放在有生氣的地方,同生相應,同氣相感,才能福蔭其後代子孫。如何知道哪裡才是有生氣的地方,然後把祖先安置供奉在那裡,這就是陰宅風水研究最主要也是決定性的因素。徐善繼《論乘生氣》:地理家一言以蔽之,則郭氏之乘生氣三字是以盡其旨啟矣。而所以察識乘之妙,又在明地之理以得之。故原龍之起,察生氣之來也。審穴之止,知生氣之聚也。生氣之來,有水以導之;生氣之止,有水以界之;生氣之聚有砂以衛之;無風以散之。此察識生氣之來、止、聚、散,無餘蘊矣。上古至人發明龍穴砂水四字,無非教人察生氣而乘之,及氣納骨以陰所生,此造化生氣無窮之妙,皆一生氣之所流行而不息也。
氣是風水學的核心,在風水學古籍中被反覆提到,有外國學者曾說過“認識氣,便懂得風水的全部。”然而,氣到底是什麼?可以說,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對氣的研究還沒有得到一個完整的結論。不過,現代物理學的研究從另一個角度正在一步步接近氣的本質,一種比較權威的觀點認為,氣的本質是超微粒子及其場。場是現代物理學概念,場論認為,物質存在兩種形態,一種是由基本粒子以及可能更小的基本單位構成的實體,另一種是各種實體之間的場。在這裡,場與實體都是一種存在,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種理論與中國古人所說的“聚則成形,散則化氣”的見解頗為相似。中外科學家通過觀察天體的運行、植物的生長、動物的生理結構以及人體的生命特徵等發現,有一種螺鏇式的宇宙場影響著地球上的萬事萬物,正好象基因的形態對人體的影響,而對這種螺鏇式的、鏇轉的場性觀察,我們似乎能從中國的古代文化中找到端倪。比如,中國的吉祥圖案廣泛套用雲卷、萬字、魚腸、回文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人對“曲屈有情”、“曲則生吉”、“吉氣走曲,煞氣走直”的感知和認同。相應地,在風水上也就有了“山環水抱必有氣”的認知,其中“環”、“抱”就是山與川的曲。
由上可知,風水學中所說的氣含義是廣泛而抽象的,非造詣深者不足以全明。由於風水學認為氣是生髮萬事萬物的根基,有氣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所以,風水實踐的最終目的就是尋找能夠聚集或生髮氣的那個地點。風水的本質就是氣的運用,氣是生命的源泉,環境的不同,起的結構序列也不同,物體的改變,包括床位、辦公桌等位置的變化,就會引起氣的變化,從而改風水環境,古風水條理就是從氣入手來改變人的運程,風水調整就是促使天地之氣與人之氣更趨於協調。
氣與形有密切的關係,氣有生氣與煞氣,氣除了有時空性外,一般來說,在平緩的山脈、和緩的流水、平靜的空氣中有規則的運行的氣是生氣,而陡峭的山坡、奔騰的流水、猛烈的颶風中急劇的、不規則的衝擊而來的氣則為煞氣。生氣給一個地方和這個地方的人帶來活力,從而使人走上幸運。煞氣所到之處使人產生錯亂而出現衰敗,甚至產生災難。風水的功能就是迴避煞氣而趨迎生氣。因此,風水的運用即是對氣的認識和運用,由此可見,氣在風水學中的重要性即其核心地位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