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作 者:張傳璽 等著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時間:2010-8-1
頁 數:270
字 數:180000
印刷時間:2010-8-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46327785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古往今來,帝王的霸氣於天地之間縱橫馳騁,在不同的境遇之中演化出無窮的故事,或慷慨激昂,或悲壯雄渾。唯有他們身上那種超越常人的領導才能與領袖品質,超越平庸的戰略意識與戰略眼光歷久彌新。
本書講述了中國古代四位偉大帝王:秦始皇贏政、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智慧。通過他們一生的豐功偉績,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千秋霸業,也看到了他們的領袖氣節:看到了他們馳騁沙場的英勇,也看到了他們用人有術的智慧;看到了他們功成名就的恢宏氣度;也看到了他們在困境中的堅韌不拔。
相信讀過此書,會讓你從帝王領導群雄的權謀中領略運籌帷幄,從帝王指點江山的豪情中學會決勝千里!
作者簡介
著名歷史學家,北大歷史教授,兼任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主講教師,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北京史研究會顧問,國家教委(教育部)中學歷史教材審查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學科命題委員會委員。全國各類成人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大綱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兼歷史學科組組長。他曾多次到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進行講學、訪問,共發表史學論文100餘篇,主要著作有《秦漢問題研究》《中國古代史綱》《簡明中國古代史》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始皇帝贏政的卓越領導力
引子
第一講 亂世將終:守舊與變革的暗中較量
第二講 包羞忍辱:少年君王的成長曆程
第三講 鐵腕手段:巧除異己的為政謀略
第四講 人星其才:文武班子的張弛之術
第五講 遠交近攻:掃滅六國的雄才偉略
第六講 革除舊弊:推行新制的雄偉魄力
第七講 天下一統:經略邊疆的豐功偉績
第八講 勤於政事:鞠躬盡瘁的治國精神
第九講 矯枉過正:秦朝滅亡的主觀原因
第十講 法令嚴苛:秦朝滅亡的客觀原因
第十一講 開創歷史:大一統的國家觀念
第十二講 蓋棺論定:秦始皇的是非功過
第二篇 布衣天子劉邦的用人智慧
引子
第一講 崛起亂世:劉邦初期的反秦活動
第二講 順應時勢:借項羽之力消滅秦朝
第三講 約法三章:制勝關中的戰略智慧
第四講 鴻門赴宴:以退為進的博奔智謀
第五講 破格用人:劉邦攻敵之短的謀略
第六講 兵敗彭城:從諫如流的領袖氣質
第七講 協同作戰:審時度勢的領袖素養
第八講 獨攬大權:劉邦的多疑與容忍度
第九講 大漢氣象:治理天下的戰略部署
第十講 終定太子:情感與理智的最後抉擇
第十一講 外交策略:審時度勢的外交手腕
第十二講 登頂秘學:布衣天子的非凡哲學
第三篇 千古一帝李世民的管理之道
引子
第—講 偉帝偉業: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第二講 王道致治:非常時期的戰略抉擇
第三講 兼聽則明:高明決策的制勝之道
第四講 貞觀之治:謹慎經營的豐厚畫報
第五講 以民為本:上下相處如水載舟
第六講 群策群力:唐太宗的領導方法
第七講 高效理政:唐太宗的為政之道
第八講 用人如器:唐太宗的用人法寶
第九講 法令至上:唐太宗的法治境界
第十講 用賓之要:唐太宗的軍事謀略
第十一講 華夷一家:四海一統的天可汗
第十二講 功過並存:中晚年的唐太宗
第四篇 乞丐皇帝朱元璋的權謀智慧
引子
第一講 成功的奇蹟:從乞丐到皇帝
第二講 廣納賢:卓越的領導才能
第三講 克強敵:獨特的軍事謀略
第四講 緩稱王:高明的戰略決策
第五講 定太子:實用的安邦之術
第六講 抓經濟:務實的為政之道
第七講 廢宰相:強勢的管理策略
第八講 行禮制:巧妙的治國之方
第九講 興教育:科學的用人原則
第十講 殺功臣:激進的維權攻略
第十一講 整吏治:強勁的管控之道
第十二講 深謀遠慮:締造大明三百年
部分章節
第一篇 始皇帝贏政的卓越領導力
第六講 革除弊:推行新制的雄偉魄力
秦王贏政統…中國後,所面臨的問題是採用何種制度來鞏固這個剛剛統…的國家。
前面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講過分封制。分封制是從西周開始確立的,它是以宗法制度、血源關係為依託建立起來的,這種制度統治了西周二三百年,我們把它叫做“政治大廈”,可是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將要傾倒了。這座“大廈”是怎么傾倒的呢?我們前邊已講過,周朝衰落的原因有八個字:並後,匹嫡,兩政,耦國。
秦王贏政要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統治國家,這種制度是在春秋戰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戰國時期,各國一直在進行改革,都不像春秋時期那樣故步自封,但只有秦國的改革最徹底,完全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所以秦國在戰國七雄中最為強大,能最終滅掉六國。
秦孝公當政時,商鞅在秦國變法,秦國開始實行郡縣制。當時,秦國的國土不是很大,商鞅下令把全國的鄉、村子合併起來,然後劃分為31個縣(有的書上記載是41個縣)。合併為縣後,縣直接由中央統領,地方官員直接對秦孝公負責。這就是秦國郡縣制的早期情況。
東方國家也有郡縣,比如晉國在春秋後期就有郡縣了,比秦國還早。晉國後期,智、韓、趙、魏四家掌權,智氏是四家中實力最強的。後來,以趙氏為首的三家聯合起來,決定攻打智氏,趙簡子動員誓師時說,如果打了勝仗,“上大夫授縣”,你原來的身份是上大夫,打了勝仗給你一個縣; “下大夫授郡”,你原來的身份是下大夫,打了勝仗給你一個郡:“士有功,田十方”,你原來的身份是士,打了勝仗,給你十萬畝地。從趙簡子下的這道命令來看,說明春秋後期已經有郡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