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羅炳輝](/img/b/5bf/nBnauM3X0QjN3IDO5kzM0IjN3ITM2EzMykDOwADMwAzMxAzL5M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29年9月,鄂東南中心縣委將陽新、大冶等地游擊隊合編組成工農紅軍第十二軍,共200餘人,百餘支槍。由中央派來的謝振亞任軍長。1929年秋,紅五軍第五縱隊由江西轉戰鄂東南,開闢根據地,擴大工農武裝,紅十二軍編入紅五軍第五縱隊。1930年紅八軍成立後,原紅十二軍主力編入第三縱隊,縱隊長謝振亞,政治委員余海清。
閩西紅十二軍
1930年5月,閩西特委根據中央指示,將成立不久的紅九軍改稱為紅十二軍。軍長鄧毅剛,政治委員鄧子恢,參謀長鄭益,政治部主任陳正。原轄的5個團擴編為3個縱隊。全軍3000餘人。兩個月後,紅十二軍編入紅一軍團。所轄3個縱隊改稱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師。軍長伍中豪,政治委員譚震林。1931年10月,紅十二軍在第三十四、三十五師分別編入紅三、紅四軍後,率第三十六師進入長汀。12月,與新十二軍會師。兩軍合編,仍稱紅十二軍。新十二軍改稱第三十四師。羅炳輝任軍長,譚震林任政治委員。1932年4月,增編第三十五師。10月,紅十二軍軍部及第三十六師編入紅二十二軍。十二軍縮編後,蕭克任軍長,黃蘇任政治委員。1933年6月間,十二軍整編為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一團。
閩西新十二軍
1930年11月,由紅二十軍、紅二十一軍合編而成紅十二軍。下轄3個步兵團,第一、二團共1100支槍,2600人;三團槍500支,人500餘。代軍長賀沉洋,政治委員施簡,政治部主任李力一。紅十二軍成立後便立即集中岩城,改編訓練,準備於11月30日前出擊敵人,向漳州進展。12月,中央派左權前去任軍長。1931年第三次反“圍剿”後,新十二軍與老十二軍會師合編,仍稱十二軍。1933年6月間,紅十二軍整編為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一團。
舊址
閩西新十二軍,在西城虎嶺山上。民國8年美國遠東教會廈門公會建。民國19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在龍巖成立,軍部設此。
戰鬥歷程
1931年,譚震林、羅炳輝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進駐湖村,先後建立了烏村、石下、陳家、巫坊、店上、諶坑、下埠、彭高、城門等鄉蘇維埃政權,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運動。1933年7月,彭德懷、滕代遠同志率領東方軍入閩,首戰攻打“泉上土堡”時,其軍團指揮部即設在湖村鎮陳家村的官家墩。1933年8月,為紀念彭湃同志,中華蘇維埃立在寧化設立了蘇維埃彭湃縣,當時該鎮巫坊村即為所轄範圍,村裡的80%男青年都參加了紅軍。1934年秋,分布在寧、清、歸的地方武裝和游擊隊及蘇區幹部等在巫坊鑼鼓坪集中誓師,出髮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