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前敵委員會舊址

1923年,韋拔群組織農民攻打東蘭縣城時,作戰指揮部設於此樓。 1930年3月,紅七軍主力聚集東鳳根據地,紅七軍前委設於此樓。 1930年5月,紅七軍從河池回師右江,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紅七軍前委領導人在樓上開會,決定“收復百色”。

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前敵委員會舊址是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廣西河池市東蘭縣西南部武篆鎮政府院內;東蘭縣至巴馬縣三級公路從景區穿過,距首府南寧市330千米,東蘭縣城30千米;是集近代樓堂建築藝術欣賞與革命傳統教育於一體的人文風景旅遊區。
又名“魁星樓”、“陳公祠”,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是武篆民眾回響一批文人倡議,為紀念給廣西災荒免繳田賦有功的清朝惠民大臣陳泓謀,振興當地文明道德風氣而籌款興建的一座木石結構4層六角塔樓,因紀念陳泓謀行善積德之舉,以興文明之風,又因上蒼專掌管此事者為“文魁星”,故名“魁星樓”、“陳公祠”。
魁星樓猶如延安的寶塔,是右江革命的燈塔。樓底寬7米,高17.5米,共4層,第一層為會客室,第二層紅七軍為前委會議室,第三層臥室,第四層�望台;樓旁有韋拔群及其警衛的辦公室兼臥室。
1923年,韋拔群組織農民攻打東蘭縣城時,作戰指揮部設於此樓。1926至1927年間,為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和武篆區農民協會辦公所在地。1929年12月百色起義後,紅七軍第三縱隊隊部設於此樓。1930年3月,紅七軍主力聚集東鳳根據地,紅七軍前委設於此樓。1930年4、5月間,紅七軍政委鄧小平在樓上辦公、住宿,在樓上召開紅七軍、右江蘇維埃政府領導人會議,研究右江土地革命工作,編寫了紅七軍黨員幹部訓練班教材,並親自在 “東鳳兩縣黨員幹部訓練班”上授課。此間,鄧小平還在武篆東里進行了土地革命試點,創建了右江第一個共耕社――東里共耕社,視察兵工廠和臨時野戰醫院。同時,鄧小平還在樓上親筆起草了《土地法暫行條例》和《右江蘇維埃政府共耕條例》兩個法規性檔案。1930年5月,紅七軍從河池回師右江,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紅七軍前委領導人在樓上開會,決定“收復百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