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地植被建設的理論

一、岩石的化學成分 三、岩石的分類 一、岩石的化學成分

基本信息

作 者:石清峰 編著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6-1
版 次:1
頁 數:234
字 數:200000
印刷時間:2008-6-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030217578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本書共分18個章節,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與環境的關係作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具體內容包括地殼中主要岩類的豐度、母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礦物質養分的來源、熱帶果樹及特種經濟樹種、植被建造的目的和意義、山地植被建設步驟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內容簡介

本書較詳細地敘述了植物的生長發育與環境的關係。本書共分四篇,主要包括岩石、植物的生理生態特性、中國山地主要植被種類與生境和山地植被的建造。
本書可供從事山地植被研究的科研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石清峰,河北省順平縣三角村人。1933年3月3日生。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54年於河北林業專科學校畢業,1958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幼年在山區生活,常參加農事活動,對不同岩石的山地及不同的山地梯田的生產潛力感性認識很深。畢業後,一直從事營林方面的科研工作,在西北、東北、西南三大林區進行過育林調查,多年在華北石質山地及黃土山地進行板栗、核桃的適生條件調查與栓皮櫟和油松的造林技術研究,“六五”、“七五”期間,參與“薪材林選種及栽培技術研究”國家攻關項目,並首先提出山地造林不但要適地,適樹,還要適目的,適方法,期間參與編寫《中國主要能源樹種》,主編《中國主要植物熱能》等圖書。“八五”期間,負責“太行山生態林業工程生態效益研究”國家科技攻關課題,重點研究不同植被的生態和經濟效益,主編《太行山主要水土保持植物及培育》一書。曾獲得國家林業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兩次。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岩石
第一章 岩石概述
一、岩石的化學成分
二、岩石的礦物成分
三、岩石的分類
四、岩漿岩
五、沉積岩
六、變質岩
七、岩石的強度
八、岩石的孔隙度
九、岩石的透水性
十、地殼中主要岩類的豐度
第二章 岩石與土壤
一、岩石礦物風化概述
二、不同礦物的風化
三、岩石的風化與土壤
四、母岩對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
五、母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第三章 岩石與地形地貌
一、地殼運動對地形的影響
二、岩石性質對地形的影響
三、氣象因素對地形地貌的影響
四、幾種主要岩類的地形地貌特徵
第二編 植物的生理生態特性
第四章 植物的根系
一、根系的主要功能
二、根系的構造與形態
三、根系的類型
四、根系的生長規律
第五章 植物的養分吸收
一、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礦物質養分
二、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礦物質養分的來源
三、岩石類型對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響
四、礦物質養分在土壤中存在的形式
五、植物吸收水分、養分的形式和過程
六、植物對礦物質養分吸收的選擇性
七、植物養分吸收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八、植物的個體結構與生長
第六章 個體樹木生態
一、樹木生長發育與溫度的關係
二、樹木生長發育與水的關係
三、樹木與光
四、植被與土壤
五、風與樹木生長
第三編 中國山地主要植被種類與生境
第七章 熱帶植被
一、雨林
二、季雨林
三、山地雨林
四、石灰岩山地季雨林
五、熱帶針葉林
六、熱帶山地草坡
七、熱帶稀疏灌草叢
八、熱帶果樹及特種經濟樹種
九、熱帶高海拔地區植被
第八章 亞熱帶植被
一、常綠闊葉林
二、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三、常綠針葉林
四、落葉針葉林
五、常綠針闊葉混交林
六、常綠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
七、亞熱帶竹林
八、亞熱帶落葉闊葉林
九、亞熱帶常綠灌叢
十、亞熱帶草坡
十一、亞熱帶果樹及特種經濟樹種
第九章 暖溫帶植被
一、落葉闊葉林
二、常綠針葉林
三、落葉針葉林
四、落葉灌木
五、草灌型植被
六、暖溫帶果樹
第十章 溫帶植被
一、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植被區植被
二、溫帶草原植被區植被
三、溫帶荒漠植被區植被
第十一章 寒溫帶植被
一、興安落葉松、蒙古櫟林
二、興安落葉松林
三、落葉松、雲冷杉林
四、偃松矮曲林
五、樟子松林
第十二章 青藏高原植被
一、濕性常綠闊葉林
二、乾熱河谷多刺和肉質灌叢
三、寒溫性雲冷杉林
四、高山松、雲南松、華山松林
五、大果圓柏林
六、高山灌叢
七、高原草原植被
八、高原荒漠植被
第四編 山地植被的建造
第十三章 植被建造的目的和意義
一、植被的生態效益
二、植被的經濟效益
三、植被的社會效益
第十四章 植被建造的方式
一、植被自然恢復法
二、促進植被恢復法
三、人工營造植被法
四、苗木培育
五、整地方式
第十五章 植被種類的確定(植被選擇)
一、確定植被的自然因素
二、確定植被的社會因素
第十六章 視地適植被、適目的、適方法
一、視地適植被,根據地況確定適宜的植被
二、視樹適地,按樹的特性確定適宜的地點
三、適目的
四、適方法
第十七章 山地植被建設步驟
一、調查設計
二、確定不同立地條件小區適宜的樹種
三、培育苗木
四、選好適宜的整地及營造方式
五、事先整地
六、適時造林
第十八章 人工植被的管理
一、成活期的管理
二、成長期的管理
三、成林管理
四、病蟲害防治
五、護林防火
植物名錄
主要參考文獻

部分章節

第一章 岩石概述
岩石是構成地殼的主要固體部分,在地殼形成的初期,地殼的結構可分為二層,第一層是以矽鋁化學成分為主的矽鋁層,也稱為花崗岩質層(由花崗岩質岩漿形成),密度較小,平均密度為2.79/em3,在地殼的形成過程中,處於地殼的上層,厚度可達22km;第二層稱為矽鎂層,亦稱玄武質層(由玄武質岩漿形成),深達20~80km厚,其化學成分除矽鋁外,鐵鎂的含量相對增多,密度增大,平均密度2.99/em3。
一、岩石的化學成分
岩石中含有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元素,但主要成分是氧、矽、鋁、鎂、鐵、鈣、鈉、鉀、錳、鈦、磷、氮等元素,稱為主要造岩元素。其中以氧為最多,按重量計約占50%,其次為矽,除主要造岩礦物外,其他各元素因占比例相對較小,稱其為微量元素,主要有鋰、釩、鉻、鋅、銣、鍶、鈷、鎳、釔、鋯、銅、鉛、釷、鈾等,只占10%左右。
1.組成岩石的主要化學元素及含量百分比
2.組成岩石的主要化合物
岩石中的化學元素,除少數幾種呈單質形出現外,大部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現,其中又以氧化物的形式最多,在地殼的上部(約16km),按氧化物的平均化學成分百分數的構成,大致如下:SiO2為35%~75%,AL2O3為12%~18%(個別可達20%),MgO、Cao、Feo、Fe2O3、K2O、Na2O、TiO2、MnO、P2O5、H2O、CO2等從百分之幾到千分之幾不等。從表中可以看出,岩石中分布最多的是矽鋁的氧化物,約占總重的75%,其他各類化合物只占25%。
岩石的礦物成分
岩石由不同的礦物成分所形成,各種岩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成分所組成的一個集合體。不同的岩石中所含的礦物種類,或是所含某種礦物量的多少,是不相同的。所以,某一種岩石的化學成分是很複雜的,礦物可以用一個固定的化學分子式表示出來。岩石則是多個化學分子式所組成,所有能形成岩石的各種礦物,是在地殼中的物理化學及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或自然化合物。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