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文章:古文卷

中國好文章:古文卷

《中國好文章:古文卷(套裝共2冊)》主要講述了,所謂“好文章”,或“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或“言有物,言有序”,或“有作用,有意思”,或“美無思則浮,思無美則枯”,等等,說的都是思想性與藝術性、可讀性的統一,思想震撼、心靈啟迪、美的享受兼備。具體落實到文本選擇上,應該是著眼於意義深、影響大、審美價值高的名篇。 正是循著這一準則,編者畢寶魁從浩瀚無涯的古代文海中,劃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七個軫域,遴選出一百八十一篇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本文體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既然稱作“文章”,按照中國文學傳統分類的做法,除了詩歌、詞曲、戲劇之外,其它都可以涵蓋進來,所以,除了各體散文,也選入了小量的寓言、傳奇、短篇小說。 《中國好文章:古文卷(套裝共2冊)》的體例,每篇正文之前,附簡要的作者介紹,並對本文“好”之所在作扼要解讀;正文後面,加以“只求註明在具體語境中該詞語之意義,能簡則簡,不炫博,不避難,不繁瑣”的注釋。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好文章:古文卷(套裝共2冊)》寫到,衡文、選文,貴有創見,應該自具手眼,但又必須認真研索併力求滿足讀者的審美需求。好在無論其為古人、今人、編者、讀者,對於好文章,大體上有一個基本共識,如“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言有物,言有序”,“有作用,有意思”,“美無思則浮,思無美則枯”,等等,說的都是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的統一,思想震撼、心靈啟迪、美的享受兼備。具體落實到文本選擇上,應該是著眼於意義深、影響大、審美價值高的名篇。
編者畢寶魁從浩瀚無涯的古代文海中,劃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七個軫域,遴選出一百八十一篇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本文體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作者簡介

畢寶魁,男,漢族,1952年3月生,遼寧鐵嶺人。1987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王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韓愈研究會理事、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遼寧省傳記文學學會理事、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
出版專著主要有:《中國古代文化史知識》、《東北古代文學概覽》、《移祚兵梟——朱溫》、《新注花間集》、《唐詩三百首譯註評》、《宋詞三百首譯註評》、《官場傾陷》、《王維傳》、《李商隱傳》、《李清照》、《唐宮嬌女太平公主》、《韓孟詩派研究》、《宋詞故事》、《隋唐生活掠影》、《士人生活掠影》、《機阱鬼蜮》、《王安石傳》、《九梅村詩集校注》、《國學知識講話》、《中國文學史話》等3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媒體推薦

衡文、選文,貴有創見,應該自具手眼,但又必須認真研索併力求滿足讀者的審美需求。好在無論其為古人、今人、編者、讀者,對於好文章,大體上有一個基本共識,如“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言有物,言有序”,“有作用,有意思”,“美無思則浮,思無美則枯”,等等,說的都是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的統一,思想震撼、心靈啟迪、美的享受兼備。具體落實到文本選擇上,應該是著眼於意義深、影響大、審美價值高的名篇。
——王充閭

圖書目錄


先秦文(27篇)
鄭伯克段於鄢(《左傳》)
曹劌論戰(《左傳》)
季札觀周樂(《左傳》)
邵公諫厲王弭謗(《國語》)
蘇秦以連橫說秦(《戰國策》)
顏斶說齊王(《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觸讋說趙太后(《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魚我所欲也(《孟子》)
九方皋相馬(《列子》)
逍遙遊(《莊子》)
馬蹄(《莊子》)
齧缺問乎王倪日(《莊子》)
庖丁解牛(《莊子》)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
卜居(屈原)
勸學(荀子)
風賦(宋玉)
對楚王問(宋玉)
說難(韓非)
堯之王天下也(韓非)
扁鵲見蔡桓公(韓非)
諫逐客書(李斯)
兩漢文(16篇)
過秦論·上(賈誼)
論貴粟疏(晁錯)
獄中上樑王書(鄒陽)
項羽本紀(司馬遷)
魏公子列傳(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滑稽列傳(司馬遷)
魏其武安侯列傳(司馬遷)
報任安書(司馬遷)
答客難(東方朔)
楊王孫傳(班固)
報孫會宗書(楊惲)
誡兄子嚴、敦書(馬援)
論盛孝章書(孔融)
登樓賦(王粲)
出師表(諸葛亮)
魏晉南北朝文(18篇)
與吳質書(曹丕)
洛神賦(曹植)
與山巨源絕交書(嵇康)
陳情表(李密)
蘭亭集序(王羲之)
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桃花源記(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雪賦(謝惠連)
登大雷岸與妹書(鮑照)
恨賦(江淹)
別賦(江淹)
北山移文(孔稚珪)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與陳伯之書(丘遲)
與宋元思書(吳均)
江水(酈道元)
哀江南賦序(庾信)
唐文(28篇)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王勃)
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駱賓王)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
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李白)
與韓荊州書(李白)
弔古戰場文(李華)
枕中記(沈既濟)
師說(韓愈)
送董邵南序(韓愈)
進學解(韓愈)
答李翊書(韓愈)
張中丞傳後敘(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韓愈)
祭十二郎文(韓愈)
送窮文(韓愈)
馬說(韓愈)
捕蛇者說(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
愚溪詩序(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小石潭記(柳宗元)
蝜蝂傳(柳宗元)
陋室銘(劉禹錫)
阿房宮賦(杜牧)
書褒城驛壁(孫樵)
野廟碑(陸龜蒙)
宋文(35篇)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王禹俑)
唐河店嫗傳(王禹俑)
岳陽樓記(范仲淹)
醉翁亭記(歐陽修)
秋聲賦(歐陽修)
與高司諫書(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歐陽修)
六國論(蘇洵)
愛蓮說(周敦頤)
寄歐陽舍人書(曾鞏)
墨池記(曾鞏)
諫院題名記(司馬光)
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傷仲永(王安石)
前赤壁賦(蘇軾)
後赤壁賦(蘇軾)
石鐘山記(蘇軾)
超然台記(蘇軾)
寶繪堂記(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答謝民師書(蘇軾)
賈誼論(蘇軾)
晁錯論(蘇軾)
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夢華錄序(孟元老)
金石錄後序(李清照)
稼軒記(洪邁)
書巢記(陸游)
送郭拱辰序(朱熹)
觀潮(周密)
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登西台慟哭記(謝翱)
金元明文(31篇)
送秦中諸人引(元好問)
送張叔夏西遊序(戴表元)
送何太虛北游序(吳澄)
修竹賦(趙孟頻)
錄鬼簿序(鍾嗣成)
大龍湫記(李孝光)
龍門記(薩都剌)
秦士錄(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司馬季主論卜(劉基)
賣柑者言(劉基)
說虎(劉基)
瘞旅文(王守仁)
項脊軒志(歸有光)
寒花葬志(歸有光)
答茅鹿門知縣書(唐順之)
報劉一丈書(宗臣)
雜說(李贄)
與焦弱侯(李贄)
虎丘記(袁宏道)
滿井遊記(袁宏道)
敘小修詩(袁宏道)
徐文長傳(袁宏道)
核舟記(魏學洢)
避風岩記(張明弼)
陶庵夢憶序(張岱)
西湖七月半(張岱)
湖心亭看雪(張岱)
柳敬亭說書(張岱)
五人墓碑記(張溥)
獄中上母書(夏完淳)
清及民國文(26篇)
原君(黃宗羲)
李姬傳(侯方域)
口技(林嗣環)
大鐵椎傳(魏禧)
奇零草序(姜宸英)
室語(唐甄)
嬰寧(蒲松齡)
促織(蒲松齡)
山市(蒲松齡)
醉鄉記(戴名世)
獄中雜記(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游萬柳堂記(劉大櫆)
為學一首示子侄(彭端淑)
梅花嶺記(全祖望)
登泰山記(姚鼐)
祭妹文(袁枚)
黃生借書說(袁枚)
治平篇(洪亮吉)
閨房記樂(沈復)
登掃葉樓記(管同)
病梅館記(龔自珍)
觀巴黎油畫記(薛福成)
少年中國說(梁啓超)
與妻書(林覺民)
商鞅徙木立信論(毛澤東)

序言

出版社老總就編選融匯古今的《中國好文章》這一創意,徵詢我的意見。我說,這是一樁利在當今、澤被後世、功德無量的善舉。魯迅先生說過:“凡選本,往往能比所選各家的全集或選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評選的本子,影響於後來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還遠在名家的專集之上”。這是就其社會效應而言;而從寫作者的角度,魯迅先生指出:“凡是對於文術,自有主張的作家,他所賴以發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張的手段,倒並不在作文心,文則,詩品,詩話,而在出選本。”同時,我還進言:選本的編輯、出版,應該有所依託,按魯迅先生提示的,“遠則憑古人之威靈”,“近則由選者的名位”——要請一位名望重、學問深的權威人物來掌舵,哪怕是掛名也好。豈料,老總竟然施行“請君入甕”的故伎,說:“已經選定了,就是您。”理由比較簡單:“且不說古文功底、品藻水平、社會聲望,單就您從小曾經讀過多種古文選本,您該是最明了選什麼、怎么選的。”
他指的是上世紀40年代,我曾就讀私塾。當時按照塾師安排,先讀“四書五經”,主要是發揮童年記憶力強的優勢,反覆背誦,基本上是“食而不知其味”;接下來是讀史,《左傳》、“前四史”、《資治通鑑》;然後是“諸子”,《老子》、《莊子》、《韓非子》;最後選讀《古文觀止》、《古文釋義》、《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鈔》中的名篇,壓軸戲是《昭明文選》,這時,確有一種“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快感。塾師說:“《文選》爛,秀才半。只是現在不考秀才了。”
儘管反覆推脫,但最後擔子還是落在了肩膀上。
具體操作起來,委實不易,起碼是碰到了這樣三個難題——
古代傳世名文浩如煙海,有如“弱水三千”,而這個選本至多容納二百篇,這是“只取一瓢飲”。“以蠡測海”,勞作之艱辛,可想而知。好在披沙揀金,“刪汰繁蕪,使莠稗鹹除,菁華畢出”(紀昀語)的工作,前人做得足夠了,歷代留下了數量可觀的文學選本,可供直接借鑑;然而,那些都是前人所做的,今天,面對的是現代讀者,總不能跟著前人“步亦步,趨亦趨”呀,必須具備現代眼光,體現時代精神。
衡文、選文,是一件主觀性很強的事。正由於要面向廣大讀者,而不是自我欣賞,就不能只憑個人趣味與偏好加以抉擇,而應以讀者為依歸,這就要切實調整視角,認真研索讀者的審美需求。
選擇、品藻,貴有創見,應該自具手眼,提出一己的獨到見解;而面對古人與時賢海量的學術研究成果,立足於恆河沙數的讀者的審美選擇,以執掌文衡、唯我獨尊的文昌帝君自命,固屬愚妄、狂誕,可是,如果缺乏定見,依違兩可,更是斷然難以成事。那么,選編中應該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係? 三個問題匯聚到一個焦點上,是個“衡文標準”問題,也就是究竟什麼樣的文章才能稱得上“中國好文章”。對此,前人之述備矣,諸如,“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言有物,言有序”,“有作用,有意思”,“美無思則浮,思無美則枯”,等等,說的都是思想性與藝術性、可讀性的統一,思想震撼、心靈啟迪、美的享受兼備。具體落實到文本選擇上,應該是著眼於意義深、影響大、審美價值高的名篇。
正是循著這一準則,從浩瀚無涯的古代文海中,劃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七個畛域,遴選出一百八十一篇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本文體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竊以為,既然稱作“文章”,按照中國文學傳統分類的做法,那就是除了詩歌、詞曲、戲劇之外,其它都可以涵蓋進來,所以,除了各體散文,也選入了小量的寓言、傳奇、短篇小說。全書的體例,每篇正文之前,附簡要的作者介紹,並對本文“好”之所在作扼要解讀;正文後面,由畢寶魁教授加以“只求註明在具體語境中該詞語之意義,能簡則簡,不炫博,不避難,不繁瑣”的注釋。
至於讀者定位,大體上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學生、職員,以及廣大文學愛好者。期望他們通過這一普及文本的泛覽,得窺我國歷代古文名篇的概貌,深入研讀之後,能夠增進欣賞古典文學興趣和品鑑能力,進而提高寫作水平;如獲更高層次的學人的青睞,手執一編,庶幾可免檢索之勞。
限於編注者的精力和水平,本書難免存在某些紕漏,敬請方家與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2013年12月

編輯推薦

梁啓超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
張銳鋒說:“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語言。這些詞語……實際上埋藏著這一時代的一些潛在的信仰。”
讀《中國好文章》,體察中國社會百年滄桑與文明的進步

目錄

《中國好文章·古文卷·上冊》目錄:

先秦文(27篇)
鄭伯克段於鄢(《左傳》)
曹劌論戰(《左傳》)
季札觀周樂(《左傳》)
邵公諫厲王弭謗(《國語》)
蘇秦以連橫說秦(《戰國策》)
顏斶說齊王(《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觸讋說趙太后(《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戰國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魚我所欲也(《孟子》)
九方皋相馬(《列子》)
逍遙遊(《莊子》)
馬蹄(《莊子》)
齧缺問乎王倪曰(《莊子》)
庖丁解牛(《莊子》)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
卜居(屈原)
勸學(荀子)
風賦(宋玉)
對楚王問(宋玉)
說難(韓非)
堯之王天下也(韓非)
扁鵲見蔡桓公(韓非)
諫逐客書(李斯)
兩漢文(16篇)
過秦論·上(賈誼)
論貴粟疏(晁錯)
獄中上樑王書(鄒陽)
項羽本紀(司馬遷)
魏公子列傳(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滑稽列傳(司馬遷)
魏其武安侯列傳(司馬遷)
報任安書(司馬遷)
答客難(東方朔)
楊王孫傳(班固)
報孫會宗書(楊惲)
誡兄子嚴、敦書(馬援)
論盛孝章書(孔融)
登樓賦(王粲)
出師表(諸葛亮)
魏晉南北朝文(18篇)
與吳質書(曹丕)
洛神賦(曹植)
與山巨源絕交書(嵇康)
陳情表(李密)
蘭亭集序(王羲之)
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
桃花源記(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雪賦(謝惠連)
登大雷岸與妹書(鮑照)
恨賦(江淹)
別賦(江淹)
北山移文(孔稚珪)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與陳伯之書(丘遲)
與宋元思書(吳均)
江水(酈道元)
哀江南賦序(庾信)
唐文(28篇)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王勃)
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駱賓王)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
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李白)
與韓荊州書(李白)
弔古戰場文(李華)
枕中記(沈既濟)
師說(韓愈)
送董邵南序(韓愈)
進學解(韓愈)
答李翊書(韓愈)
張中丞傳後敘(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韓愈)
祭十二郎文(韓愈)
送窮文(韓愈)
馬說(韓愈)
捕蛇者說(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柳宗元)
愚溪詩序(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小石潭記(柳宗元)
蝂傳(柳宗元)
陋室銘(劉禹錫)
阿房宮賦(杜牧)
書褒城驛壁(孫樵)
野廟碑(陸龜蒙)
宋文(35篇)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王禹偁)
唐河店嫗傳(王禹偁)
岳陽樓記(范仲淹)
醉翁亭記(歐陽修)
秋聲賦(歐陽修)
與高司諫書(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歐陽修)
六國論(蘇洵)
愛蓮說(周敦頤)
寄歐陽舍人書(曾鞏)
墨池記(曾鞏)
諫院題名記(司馬光)
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傷仲永(王安石)
前赤壁賦(蘇軾)
後赤壁賦(蘇軾)
石鐘山記(蘇軾)
超然台記(蘇軾)
寶繪堂記(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答謝民師書(蘇軾)
賈誼論(蘇軾)
晁錯論(蘇軾)
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夢華錄序(孟元老)
金石錄後序(李清照)
稼軒記(洪邁)
書巢記(陸游)
送郭拱辰序(朱熹)
觀潮(周密)
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登西台慟哭記(謝翱)
金元明文(31篇)
送秦中諸人引(元好問)
送張叔夏西遊序(戴表元)
送何太虛北游序(吳澄)
修竹賦(趙孟)
錄鬼簿序(鍾嗣成)
大龍湫記(李孝光)
龍門記(薩都剌)
秦士錄(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司馬季主論卜(劉基)
賣柑者言(劉基)
說虎(劉基)
瘞旅文(王守仁)
項脊軒志(歸有光)
寒花葬志(歸有光)
答茅鹿門知縣書(唐順之)
報劉一丈書(宗臣)
雜說(李贄)
與焦弱侯(李贄)
虎丘記(袁宏道)
滿井遊記(袁宏道)
敘小修詩(袁宏道)
徐文長傳(袁宏道)
核舟記(魏學洢)
避風岩記(張明弼)
陶庵夢憶序(張岱)
西湖七月半(張岱)
湖心亭看雪(張岱)
柳敬亭說書(張岱)
五人墓碑記(張溥)
獄中上母書(夏完淳)
清及民國文(26篇)
原君(黃宗羲)
李姬傳(侯方域)
口技(林嗣環)
大鐵椎傳(魏禧)
奇零草序(姜宸英)
室語(唐甄)
嬰寧(蒲松齡)
促織(蒲松齡)
山市(蒲松齡)
醉鄉記(戴名世)
獄中雜記(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游萬柳堂記(劉大櫆)
為學一首示子侄(彭端淑)
梅花嶺記(全祖望)
登泰山記(姚鼐)
祭妹文(袁枚)
黃生借書說(袁枚)
治平篇(洪亮吉)
閨房記樂(沈復)
登掃葉樓記(管同)
病梅館記(龔自珍)
觀巴黎油畫記(薛福成)
少年中國說(梁啓超)
與妻書(林覺民)
商鞅徙木立信論(毛澤東)
……
《中國好文章·古文卷·下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