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信息:,
屬名信息:Szea,天石蕨屬
文獻描述:1989 Szea(Cladophlebis)sinensis,Yao et Taylor,頁 121,圖版 1,圖1~2 ;圖版 2,圖 1~5;圖版3,圖 1~6 ;圖版 4,圖1~9; 插圖2 1993 Szea(Cladophlebis)sinensis,姚兆奇等,頁 529,圖版 4 ;插圖 3
形態描述:蕨葉至少二次羽狀。末二級羽軸寬 2~6 mm,表面平滑,背面印痕上有一明顯的中溝和窄而平的 2 條翼狀側邊。末次羽片彼此分離,對生至互生,線至披針形,長約8 cm,中部寬2 cm。末級羽軸細,寬約1 mm,腹面有1條淺溝,以 50°~70° 角自末二級羽軸伸出小羽片枝脈蕨型,長約 12 mm,寬 5 mm 左右,線形至三角形,鐮刀狀,以整個基部著生在羽軸上,基部略下延並與相鄰小羽片相連,近蕨葉和羽片基部的小羽片邊緣具圓齒或呈鋸齒狀,至羽片頂部和小羽片近頂端處變為全緣;小羽片頂端多樣,通常在羽片基部處為鈍形,至羽片頂部逐漸變成尖形。末次羽片基部下行小羽片常較其餘小羽片略小,大多呈三角形,在後側基部形成一個小裂瓣;基部上行小羽片較其餘小羽片為大,常與末二級羽軸平行;小羽片中脈清楚,伸至頂端附近才分散,側脈合軸式分叉 2~3 次,近小羽片頂端處不分叉;自側脈分出的細脈匯成脈束,每一脈束與邊緣的裂瓣或鋸齒相應。生殖羽片與營養羽片同形。孢子囊群排列成2行,中脈兩側與小羽片邊緣間各有 1 行,每行有囊群 1~8個,通常 5~6 個,囊群著生在脈束的前一支脈中部,但小羽片基部上行的脈束前後兩支脈上均可著生一個囊群,而且後一支脈上的囊群常位於近葉緣處;囊群圓形至廣橢圓形,直徑 1.0~1.5 mm,由 20~30個(平均 24 個)孢子囊構成,著生在突起的囊托上;囊群無蓋。孢子囊卵形,直徑 0.25 mm×0.40 mm,環帶完全,橫列,由一列伸長形厚壁細胞構成,環帶圍繞孢子囊中上部,只在裂口處中斷。每一孢子囊有 108~216 枚厚角孢Triquitrites型三縫孢,直徑 40~68 μm;赤道輪廓三角形,三邊直至內凹,角部圓至截形,三射線明顯,裂縫延伸為耳狀體,外壁紋飾為不規則的顆粒或基部寬的塊瘤,耳狀體厚 3~5 μm,波狀或微皺;孢壁均質狀,厚 2~3 μm,未見明顯的分層(姚兆奇等,1993)
比較研究:
時代產地:江蘇南京、鎮江,龍潭組;福建安溪、龍巖,童子岩組;貴州盤縣,宣威組下段;二疊紀
圖版信息:圖版 137,圖 4~7
數據來源:中國化石蕨類植物(2010),頁碼:216
相關詞條
-
蕨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也叫拳頭菜。俗稱“山野菜”,是一種野生蕨類植物蕨的嫩芽,部分種類可食用。喜...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本科分類 -
天石蕨屬
科名信息:, 屬名信息:Szea,天石蕨屬 文獻描述:
-
蕨[蕨]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也叫拳頭菜。俗稱“山野菜”,是一種野生蕨類植物蕨的嫩芽,部分種類可食用。喜...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本科分類 -
蘇鐵蕨
蘇鐵(cycas revoluta)別名鐵樹、鳳尾蕉、鳳尾松。屬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分布在我國東南部和南部沿海溫暖濕潤地區,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病蟲害防治 植物繁殖 品種介紹 -
骨牌蕨
骨牌蕨,水龍骨科骨牌蕨屬。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地區。喜溫暖濕潤和散射光的環境。骨牌蕨全草可入藥,有清熱利水,除煩,清肺氣功效。主治淋瀝癃閉...
簡介 形態特徵 習性分布 種類介紹 栽培管理 -
岩穴蕨
岩穴蕨是稀子蕨科岩穴蕨屬蕨類植物。鞭態羽狀複葉,在莖間叢生,斜立伸展,在長長的棕紅色葉軸上排成平平的兩列,翡翠碧綠、挺拔光潤。特產中國長江中下游各省:安...
簡介 形態特徵 習性分布 繁殖與栽培 栽培要點 -
獨蕨萁
獨蕨萁:蕨類陰地蕨科蕨萁屬植物獨蕨萁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以全草入藥。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
概述 習性 功能主治 用法與用量 科屬 -
瘤蕨
瘤蕨(學名: (Burm.) Pic. Serm)是龍骨科,瘤蕨屬附生蕨類植物。根狀莖長而橫走,肉質,鱗片基部闊,盾狀著生,褐色。葉遠生;葉柄禾稈色,葉...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栽培技術 -
江南星蕨
江南星蕨是水龍骨科星蕨屬的植物,通常高約50厘米,根狀莖橫走,肉質,被卵圓披針形鱗片,葉厚紙質,直立,呈帶狀披針形,無明顯側脈,孢子囊群大,靠主脈各成一...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