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壽山石[央視紀錄片中國壽山石]

中國壽山石[央視紀錄片中國壽山石]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壽山石》是中國大陸拍攝的一部關於壽山石的6集紀錄片。

簡介

在民間,“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說法一直流傳不衰。以田黃石為首的壽山石曾經是滿清皇族收藏的稀世珍寶,慈禧掌控政局時,同時擁有兩個壽山石印章;康熙的一對壽山石印章曾在拍賣會上拍出390萬元的高價;有1500件壽山石作品被故宮博物院珍藏……從鄭板橋、李贄、袁枚、林則徐到徐悲鴻、郁達夫、林森、壽山石印章也是中國文人階層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載體。

壽山石,產自福州市一個叫壽山的山脈,它經由怎樣奇妙的過程才形成有限的資源?它如何被開採下來?有哪些別具一格的雕刻形式?壽山石怎樣成為人們爭相追求的把玩品?如何把玩壽山石?如何鑑別田黃石的真偽?壽山石擁有怎樣的品格?寄託了多少名人雅士的夢想?在漫長的歲月里,人與石之間的傳奇故事一直在持續不斷地上演……

分集劇情

第一集 石秀天成

連續幾個夜晚,住在戰犯管理所的滿清末代皇帝溥儀總是輾轉反側——高牆之外,韓戰開始了,後方的中國百姓正在積極捐款捐物。他想起自己藏在箱底的那些東西,那是他40年來雖歷盡顛簸都小心保藏下來的寶貝。拿出哪一件來捐贈,才能換取新興的人民政府對他的好感呢?經過艱難的利弊權衡,他終於決定拿出先祖乾隆皇帝用過的一個印章。這個三鏈章為乾隆當太上皇時所用。

第二集 山之精靈

1954年,福州蒼山,福建師範學院建築工地,師傅們正在有條不紊的工作著。一切都很平常。誰都不會想到,這一年,在這個普通的工地上發現的一個小東西居然改寫了壽山石的雕刻歷史。這個石雕,乍一看去實在粗簡。它高不過1.1厘米,長也只有6.4厘米,只比一個5號電池略大一些。似乎無論怎么看,它都難以留住眾人的目光。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也是在1954年,也是福州蒼山,在另一個建築工地上,居然也發現了一個類似的石雕。

第三集 鬼斧神工

從南北朝開始直到現在,壽山石的雕刻歷史已經有1500年之久。這些就是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利用壽山石雕刻而成的不同時代的作品。以現有的雕刻實物來看,宋元以前的作品和清代的作品給人的觀感不同。宋元的石雕線條平直硬朗,相比之下,清代以後的石雕要圓潤細膩得多。

原來,在文人自己動手在石頭上刻印之前,壽山石的雕刻刀具都是長柄鑿,雕刻藝人必須用肩膀抵住刀柄,依靠肩的壓力促使刀在石頭上運動。

第四集 別樣天地

這是一個足足兩斤重的田黃石,在它天然的表皮上面,有一層人工雕刻的山水圖案。現在,我們將田黃上的圖案做成拓片。一幅清新的筆墨山水人物畫卷呈現在我們面前。田黃石上這種有著筆墨情趣的雕刻技法被稱作“薄意”。將以筆墨為傳統的中國畫運用到石雕中,薄意稱為壽山石雕刻獨有的一種技法,那么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第五集 文人愛石

12世紀末,一個叫黃乾的人來到福州壽山講學。他是理學家朱熹的女婿,也是朱熹最可信賴的弟子之一。朱熹臨終前留下三封遺書,其中一封交待黃榦,一定要修訂整理他的著作。黃乾秉承師命,大力傳揚朱子理論。他在壽山講學期間,叮叮噹噹地斧鑿聲不時響在他的耳畔,那是壽山石農在大力開採壽山石。黃榦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兼老師,他的學說還不被世人認同接受;他又想到自己,家道貧窮,竟日只為傳播老師的學問奔波,連老師到自己家中吃飯,也只能用清粥小菜招待。

不過,即使這樣,也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遺餘力地傳播朱子學說。於是黃榦寫下一首詩:石為文多招斧鑿,寺因野燒轉瑩煌。世間榮辱不足較,日暮天寒山路長。他也許沒有想到,他的這首詩竟然成為第一首吟詠壽山石的詩句;他也許更沒想到,他當時所感慨的經受斧鑿的壽山石竟與他的許多同道中人產生了難以言傳的情感。雖然中國文人愛石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宋朝甚至更早,但是壽山石與文人結下真正的情緣卻要遲至明朝末年。

第六集 魅力傳承

那么應該怎樣鑑別田黃石呢?傳統的鑑別方式有兩種,一是從外觀上入手,另一個是靠手感。我們先來看田黃石外觀上的三大特徵:紅筋、石皮和蘿蔔絲紋。紅筋,也叫紅格,就是田黃石上這些紅色的線條。

田黃石是由從高山岩上分離下來的石頭滾落到溪里,再被埋入農田中形成的。石頭從山上滾落時內部難免會因為撞擊而產生裂縫,裂縫在泥土中受到微量元素長期的侵蝕,就會形成紅色或其他顏色的筋格。那么憑藉這種紅色的筋格是否可以鑑定出田黃石的真假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