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周口店野外地質實踐教學中心

周口店野外地質實踐教學中心是依託周口店地區岩石、地層、構造等經典地質露頭,將室內地學教學向野外拓展,完成由室內理論教學到野外實踐環節的認識與轉變。

基本介紹

這一實踐過程包括野外地質現象的識別、地質時間、空間思維與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的訓練。因此,周口店野外地質實踐教學中心是一座特殊的天然實驗室,具有任何室內實驗室不可取代的功能與地位,這一實踐教學環節與教學功能已被我校的多年辦學效果所證實。

周口店野外地質實踐教學中心自1954年正式創建,50多年來,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除了為國家培養4萬餘名地質工作者以外,還完成了大量的科研和教學論文、專著、教材等。近些年就發表論文60餘篇,專著11部,各類教材6部。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三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五項。

相關背景

周口店野外地質實踐教學中心的建設歷史可分為初創、重建恢復、持續發展和改革創新等四個階段。

一、初創期(1954-1966)

1953年我校開始於周口店選址正式建站並接納少量學生來站實習;1954年即年均千餘人赴基地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在此階段,一系列諸如實踐教學內容、方式、程式等業已規範化、制度化,使得實習能夠有序進行。

二、重建恢復期(1981-1987)

由於歷史原因,周口店實習基地曾有近十年中斷實踐教學,直至1981年方有大批學生又重新赴站實習。此間雖面臨著野外路線重新選擇、基礎設施維修等諸多困難,但我校教職員工仍以艱苦奮鬥的精神做好了各方面工作而展開了正常教學活動。此階段可視為重建恢復期。在保留原特色和優良傳統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對學生進行“三基”( 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三練”(練思想、練作風、練本領)的嚴格訓練,強化學生動手能力;依據當時國民經濟發展需求,提出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勝任野外地質調查與地質填圖工作為主。

三、持續發展期(1987-1994)

結合國家自然基金、原地質礦產部地質調查研究等項目的開展,對實習區及鄰近區複雜地質過程有了新的認識,不斷將科研成果的內容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去,不斷豐富了地質實習內容。正式出版了第一本實習指導書;帶班教員利用備課和教學間隙完成了實習區萬分之一地質圖,收集了實習區典型標本、繪製了大量教學掛圖。地質陳列室初具規模,為後期基地教學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此階段,充實、深化、更新了實踐教學內容,強調以培養學生地質思維能力為主線的教學方式。

四、改革創新期(1994-現在)

1994年8月和2004年7月分別迎來周口店建站40周年和50周年。站慶期間圍繞周口店教學建設、教學研究進行了深入的教學思想大討論,為基地建設發展指出了方向。在此階段,我們以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地質學人才為目標。為此,在保持原有的地質教學路線前提下,結合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新開闢了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農業地質、工程地質等數十條教學路線,以次適應了國家在21世紀對地質學人才的需要。在此階段同時加強了實習站的硬體條件建設,建設了與野外路線相匹配的“四室一景”(岩礦鑑定室、高新技術室、圖書資料室和微縮地質展景)。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野外地質調查“老三件”(錘子、羅盤、放大鏡)向“新三件”(GPS、數位相機、筆記本電腦)的轉變,實現了野外地質信息採集的數位化與信息化,使周口店野外地學實驗室的開放與建設邁上了新台階,為加速培養創新型地學人才創造了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