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簡稱材化學院)由原套用化學系和材料繫於1998年兩系合併而成,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院系之一。現有套用化學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及材料化學三個本科專業。目前具有部級重點學科一個(材料學),博士點學科一個(岩石礦物材料學),碩士點學科5個(岩石礦物材料學、材料學、材料物理化學、套用化學、分析化學),工程碩士學科點兩個(材料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學設有“楚天學者”崗位。

簡介

本科專業的主要專業面向是基於地學的岩礦化學分析、基於地學的岩礦新材料;拓展面向有——精細化工、電化學、新型功能材料、納米材料、複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
截至2006年12月,材化學院有本科生人數1024人,碩士研究生209人,博士研究生20人。共有在校生1253人。

師資力量

材化學院共有教職員工110人(教員77人,實驗人員23人,黨政管理人員10人)。 現有77名專任教師中,正教授26人(占33、7%),副教授29人(占37、6%),講師17人(占22%)。博士生導師9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26人(占教員比例:33.7%)。
全院開設61門本科生課程,其中2門課程是面向全校的開設的基礎課,7門是面向全校開設的公選課。
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岩礦新材料、材料化學、分析化學、套用化學、電化學工程、基礎化學、中心實驗室等教學及研究機構。中國地質大學新材料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食品與藥物研究所和中國地質大學理論化學與計算材料科學研究所掛靠本院。

科研情況

學院擁有透射電子顯微鏡電子探針掃描電子顯微鏡、粉晶X射線衍射儀、單晶X射線衍射儀、X螢光光譜儀、紅外光譜儀、高溫熱壓爐、萬能材料試驗機、超細氣流磨、雷射粒度測定儀、等離子、原子吸收、原子螢光、紅外光譜、雙波長雙光束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多功能電化學分析儀恆電位儀等一批高精尖物質結構與成分分析及材料製備和測試儀器設備。
自2001年以來,該院教師共承擔科研項目49項,其中國家科技部“863”項目2項(含參加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含參加2項)、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3項(含參加1項)、國土資源部地調項目2項(含參加1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3項(含參加1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項目1項(含參加1項)、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項目1項(含參加1項)、國土資源部開放實驗室項目4項(含參加3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含參加3項)、省級項目3項(含參加2項)、橫向項目18項(含參加3項)。其中5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5項,契約總經費約1000萬元,到位經費約500萬元。科研經費由最初的年不足50萬元(契約經費)增長為200萬元(到位經費),在納米材料、功能吸水材料、流動注射聯用技術等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國內外同行認可的成果。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三等獎各1項,教育部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4項,湖北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2項。2001—2003年發表學術論文180篇,其中國際刊物8篇,國際會議論文12篇,被SCI收錄11 篇,EI收錄11 篇。

科研項目

中央蘇區教育史資料整理與研究 張摯
中央蘇區擴紅運動研究 謝敏華
對抗與合作——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周邊國民黨地方政府關係研究 魏煒
國家與鄉村社會視角下的中共農業貸款問題研究(1927—1949) 曾耀榮
中央蘇區農村金融問題研究 曾耀榮
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研究 朱欽勝
中央蘇區政權形態與贛閩粵區域社會發展研究 張玉龍
客家精神與中央蘇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張文標
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民眾工作的歷史經驗研究 謝廬明
建國後毛澤東人權思想的理論與實踐 左 群
中國共產黨蘇區執政的歷史經驗研究 余伯流
明清以來贛南的農村墟市與客家社會研究 謝廬明
中國共產黨蘇區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研究 謝廬明
中央蘇區審計制度研究 朱欽勝
崇義館藏民國檔案研究 張玉龍
中央蘇區學校德育工作研究 張文標
中央蘇區幹部作風與長期執政條件下黨的先進性建設與研究 張玉龍
蘇區資料的信息採集研究 胡聲洲
中央蘇區時期黨的宣傳工作研究 張文標
中央蘇區紅色設計藝術研究 王 東
中央蘇區中等職業教育的歷史經驗及啟示研究 朱欽勝
中央蘇區時期民眾工作的歷史經驗研究 謝廬明
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的民主思想研究 謝敏華
中央蘇區審計制度研究 朱欽勝
中國共產黨蘇區時期婦女工作的歷史經驗研究 謝廬明
中國蘇維埃區域農村社會經濟研究 謝廬明
贛州市紅色旅遊資源軟環境建設研究 吳強
一套求實創新的史學力著
中央蘇區歷史研究的豐碩成果
中央蘇區史研究的創新力作
重現熾熱神奇的紅土地歷史畫卷 —《中央蘇區史》評價

專業介紹

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套用化學”及“材料化學”三個本科專業,材料學科為國土資源部重點學科,其中岩礦新材料專業具有博士授予權。學院現有材料學、分析化學和套用化學三個碩士點。主要研究領域:岩礦新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分析化學、電化學工程及精細化工。
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專業屬於材料化學大類,包括套用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及材料化學三個本科專業,學院招生按大類專業專業招生,前期通適教育課程與學科基礎平台課程模組全部打通,實行通才培養,後期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入相應的專業方向進一步深造,同時可選擇指導教師,參與科學研究工作。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無機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物質結構,電子電工,線性代數,機率統計等。
修業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學位:工科學士
套用化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系統的化學理論基礎、較強的實驗技能、良好的綜合理論素質和創新精神,能進行套用化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管理工作的高級科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在較紮實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礎知識、外語、計算機技能的基礎上,系統地學習化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套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套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系統、紮實地掌握套用化學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
2.具有專業所需的數學、物理、電子與電工基礎及計算機套用技能;
3.初步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且能順利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熟悉文獻檢索和其它獲得科技信息的方法;
4.掌握相關工程技術、產品開發、分析測試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初步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了解化學理論前沿、套用前景、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化學相關產業發展狀況。
主幹學科:化學。
主要專業基礎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結構化學、分析化學及化學工程基礎等及相應實驗。
主要專業課:現代儀器分析、電化學原理、精細化學品化學。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專業實驗、金工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設計)等。
學制:本科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化學、材料化學。
專業特色:在現代測試技術、套用電化學、精細化學品化學等方面具有優勢。
就業領域:適宜到化工、輕工、藥物、食品、石油、冶金等行業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化學化工、產品檢驗、環境保護等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系統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理論基礎、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能進行材料領域的研究、開發、生產、管理的高層次科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掌握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套用技能,比較系統地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生產工藝及設備,具有一定的材料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加工、性能檢測等能力。專業培養方向主要為功能材料、複合材料及岩礦新材料。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較系統地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相關知識;
2.具有材料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加工、性能檢測、產品質量控制的初步能力;
3.具有計算機套用的基本技能;
4.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讀、寫、聽、說能力;
5.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
6.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識和能力。
主幹學科: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
主要課程:機械基礎、工程製圖、電路與電子技術、材料晶體化學、材料學導論、材料物理化學、材料顯微結構分析、現代測試技術、材料表面與界面。
主要專業課:材料工藝原理與設備、材料性能與檢測、功能材料與器件、複合材料、礦物材料、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專業實驗、金工實習、教學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材料製備、複合與改性、材料結構顯微分析、現代儀器分析方法、材料性能測試綜合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材料物理、材料化學。
辦學特色:創新意識強,實踐能力強。
就業領域:適宜在電子、信息、汽車、信息、機械、化工、軍工、生物醫學、資源、環境、能源、建材、冶金、外貿等部門、高等院校或產業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方面的研究、設計、試驗、檢測、開發和生產工作;也可到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廳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