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錦

中國四大名錦

“錦”是絲織物14大類中的一類,南京雲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南京雲錦與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中國的“四大名錦”:雲錦
“錦上添花”“繁花似錦”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成語,其中的“錦”字用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漂亮景物,它來源於絲織物的一類織物名稱,可見“錦”的歷史悠久。“錦”起源於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孔子編撰的《尚書•禹負》中就提到“揚州厥篚織貝”。據漢代學者鄭玄解釋:貝是一種錦的名稱,用預先染好的絲,按貝的色彩花紋織成的。說明在商周時代就有錦的絲織物。在唐宋時代織錦工藝技術發展很快,花色品種很多。到了元代,則是織錦技術的鼎盛時期,用金銀線作緯線,織成富麗堂皇的織金錦。
“錦”是絲織物14大類中的一類,是指經緯絲無捻或加弱捻,採用先染後織,具有多種色彩花紋的絲織物,色彩多於三色,以經面緞紋為地組織緯起花的提花絲織物,外觀瑰麗多彩,花紋精細高雅。其花紋有兩種織法:一是“經絲彩色顯花”,又稱“經錦”,採用單色緯線和多色經線織出花紋,織造時只用一把梭子,生產效率比較高,但色彩比較單調;二是“緯絲彩色顯花”,又稱“緯錦”,採用單色經線和多色緯線織出花紋,織造時使用兩把梭子,容易變換色彩,使花紋彩色豐富,但生產效率相應較低。在現代,我國織錦的產地很廣,品種繁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雲錦、蜀錦、宋錦和壯錦,合稱“四大名錦”。
“雲錦”是南京傳統提花絲織物的總稱,其歷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設立的官營織造——錦署,開始織錦,以其華貴,多彩燦爛,變換如雲霞而得名。雲錦在明清時代非常流行,專為宮廷織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宮廷服飾和賞賜用。直至晚清以後才流傳至民間。因現代只有南京一地生產,故通常稱為“南京雲錦”。雲錦的傳統工藝主要有“妝花”、“織金”和“金寶地”等。妝花錦用色變化豐富,一種織物上的花紋配色多達十餘種,最多可達20~30種,圖案的布局嚴謹莊重,簡練概括。織金錦的花紋圖案全部用金線或銀線,或金銀線並用織成。金寶地錦的花紋圖案全部用金絲織滿地,再在金地上織出五彩繽紛、金彩輝映的花紋。現代織錦在傳統品種的基礎上開發成功,既保持雲錦的傳統風格,又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的新品種,如雨花錦,敦煌錦、金銀妝、菱錦等。總的來說,雲錦的花紋圖案布局嚴謹莊重,變化概括強,用色濃艷對比性也強,又常以片金勾邊,白色相間並以色暈過渡,圖案具有濃厚樸質的傳統風格,色彩華麗,別具一格。圖案的題材廣泛,既有大朵纏枝花卉,又有各種動物(如龍鳳、仙鶴、獅子等)和植物(如寶相花、蓮花、佛手、石榴、梅、蘭、竹、菊等),還有表示吉祥的“八寶”、“暗八仙”、“吉祥”、“壽”字、“卍”字,瑞草以及各種姿態的變換雲勢(如七巧雲、如意雲、和合雲、葉雲、行雲、臥雲、大小鉤雲等),栩栩如生,如見真情實景,尤其是在紋樣中所用的手法更是微妙絕倫,能充分體現賓主呼應,呼之欲出,而且花紋層次分明,花清地白、錦空勻齊。在配色方面,則運用了色暈與調和的技法,使紋樣色彩美麗動人。雲錦主要用於製作蒙、藏、滿等少數民族的服裝和服飾材料以及高級服裝,在古代則主要運用於縫製龍袍、裝飾宮殿和廟宇以及神袍、祭墊、帷幕等。
壯錦 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的著名絲織物,產生於宋代,在宋代,壯族稱為僮族,故壯錦又稱僮錦。以棉紗股線或麻紗股線為經、桑蠶絲為緯的色織提花織物,也有採用染色桑蠶絲為經、染色有光人造絲或金(銀)皮作緯織造。採用兩組經線和四組緯線在緞紋組織地紋上提織各色緯花,形成對稱花紋,或用多種彩緯線挑出花紋。壯錦的花紋圖案接近剪紙圖案,變化千姿百態。傳統的花紋圖案有花、鳥、魚、蟲、獸以及“萬”字、“雙喜”等文字圖案、線條粗壯有力,色彩艷麗,常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絲線織成,色彩以紅、綠、黑、黃為主,一般多以紅色為背景,色彩斑斕,絢麗多姿,對比強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品種繁多,按服裝和服飾用途,可分為花邊綢、腰帶綢、頭巾、圍巾、被面、檯布、背帶、背包、坐墊、圍裙、床毯、壁掛巾、錦屏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