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貨力為己謀用是作說。此說認為產生犯罪的根源是私有制。《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戶外而不閉。”這是說原始社會公有制的景象;而到私有制產生時,“今大道既穩,天下為家。……貨、力為己。……城郭溝池以為固。……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自。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說私有制是犯罪產生的總根源。(4)法令滋彰盜賊多說。老子的犯罪觀。老聃主張社會的一切政治、經濟生活,都要“惟道是從”、“無為而治”,事物發展順其自然、不要讓“禮”、“法”之類的人為的東西所左右。由此,他認為法律制定的越多越嚴明,盜賊之類的犯罪現象就越多;解決犯罪問題的根本辦法不在動用法律,而在統治者“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老子》第3章)。統治者貪圖貨利,必然引起貨利的爭奪,這些又要反映在法律制度中,這樣“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老子》第57章)。(5)性善說。儒家學派觀點。孟珂認為,人生而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即“四端”是“性善”的起點,人需要通過修養、學習,使這種本性“擴而充之”,才能達到封建道德的準則。相反,如果人們放棄修養和學習,就會在社會外界的利慾引誘下,把原本的善心善性丟掉,這就會走向犯罪。宋朝的《三字經》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習相遠”指的就是受外界影響,而使本性發生異變,因而把防止犯罪完全寄托在教化上。(6)性惡說。法家學派的犯罪觀。旬況認為人性惡是產生爭奪、殘賊、淫亂的根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韓非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好利避害”,而改變這一本性靠教化是不行的,只能是嚴法而治,服之以法。
相關詞條
-
罪已詔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
詳解 淵源 適用範圍 功用 歷代罪己詔 -
罪己詔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
簡介 適用範圍 無奈性 悲喜劇 評價 -
《君主論》
《君主論》是馬基雅維利所著的政治類作品。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資產階級國家學說的代表作,是一部毀譽參半的作品,同時也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
簡介 相關背景 主要看點 其政治傳播觀念 相關評價 -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起源甚早,中國古代的封建國家為監督政府官員,為國家利益和皇帝利益而服務,維護既有的統治秩序,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而設立的一項專門的“準司...
發展歷程 主要特徵 局限性 當代啟示 -
容隱[中國古代法律制度]
親親相容隱,亦稱為同居相容隱、親親得相首匿等,是中國古代中華法律體系中一項規定,指“禁止親屬之間互相控訴或者作證,以保護傳統的倫理秩序”的規定。
作為法律制度的容隱 個人資料 經典語句 相關連結 網友評論 -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
主要指自商代、西周到甲午戰爭以前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的。歷史學界一般認為中國古代最早的國家產生於夏代。但由於缺乏信史資料,因此,中...
解釋 經濟政治背景 政治思想的分期 政治思想領域爭論的主要問題 特點 -
中國古代名妓
明朝萬曆年間,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一天在接待客人時,偶遇南京布政老爺的公子李甲,李甲愛其美貌紅顏,杜十娘傾其舉止文雅,二人情投意合。
小遊戲簡介: 杜十娘 李師師 魚玄機 王朝雲 -
入罪
中國古代罪名。與“出罪”相對。指官吏審斷案件將輕罪判為重罪,將無罪判為有罪。因官吏的主觀狀態,入罪又分作“故入”與“失入”。故意入人罪為故入...》:“故入者各以全罪論,失入者各減三等。”明清沿唐制。 [1] ...
-
《中國古代禁書文庫(全三卷)》
"""空空兒道:""不來了,此刻已去有千里了。 ""忠賢道:""今生大約不能了,只好夢兒中相會罷。 ""忠賢道:""不難,事寬即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