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全套九卷

勞繼雄在“七人鑑定小組”絕對是屬於晚輩,所以在前輩面前是根本就沒有“話語權”的。 ”謝稚柳鑑定為:“有些還有自己的筆,可能代筆。 勞繼雄則當時在筆記里寫下了自己的“按”語:“此卷極精,說它是代筆畫是值得研究的。

內容介紹

1983年6月,文化部文物局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有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謝辰生七人組成,後來又稱“七人鑑定小組”,謝、啟為組長。開始了為時八年左右的全國範圍內古代書畫的“普查”工作,“普查”的對象主要是以國家文博機構、文物商店、圖書館等為主,另外也有少量的私人收藏。當時的構想是,要通過此次“普查”搞清楚,全國各類機構中究竟收藏有多少古代書畫?並根據鑑定、考查,建立一部古代書畫的檔案。在對二十五個省、市、自治區的二百零八個單位和一部分私人藏品進行了初步的鑑定,總計過目古代書畫十萬餘件。其中鑑定過的一部分古代書畫,後由文物出版社先後出版了《中國古代書畫目錄》和《中國古代書畫圖錄》兩套大型叢書。這是研究和鑑定中國古代書畫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書之一。
在這套書中,大量記錄了鑑定小組成員對某件作品真偽鑑定的“幕後”實錄,也就是在“偽”、“疑”、“仿”、“跋真”、“代筆”等後面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軼聞,其中也包括了“七人鑑定小組”在八年中的一些生活細節。這些軼事掌故對今天從事書畫鑑藏的人來說又有何意義?它提供了前輩們在某件作品真偽鑑定時不同的思維方式和鑑定依據,雖然他們當初的某些鑑定方式在今天不一定完全適用,但絕對是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鑑意義的。因為書畫鑑定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多一種借鑑和參考方式,就可能多一分準確的機率。不懂的人還以為是前輩們在“猜謎”,而懂行的人則可以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

作者介紹

勞繼雄是在1979年由所在單位上海博物館,通過考核篩選後推薦給謝稚柳做“徒弟”的。上博當時還同時推薦了另外一人,但現在不知此人是誰?勞繼雄在“七人鑑定小組”絕對是屬於晚輩,所以在前輩面前是根本就沒有“話語權”的。但他在當時的筆記里,也記錄了自己對某件作品真偽的意見。比如一幅王翬的《江山無盡圖卷》,徐邦達鑑定為:“代筆。王翬一筆也沒有,款真。”謝稚柳鑑定為:“有些還有自己的筆,可能代筆。”一個是“一筆也沒有”的代筆,一個是“有些還有自己的”的代筆,像這樣的一件作品幾乎就是被判了“死刑”,也可能是永無重見天日了。勞繼雄則當時在筆記里寫下了自己的“按”語:“此卷極精,說它是代筆畫是值得研究的。”按勞繼雄的觀點,既然“款真”,那此圖應該是王翬五十三歲時的作品。而此時正是王翬的繪畫顛峰期,也正值壯年時期,應該不存在要弟子代筆的問題。王翬到晚年時精力不濟,才常常由弟子楊晉、顧昉等人代筆應酬,但那些代筆者的功力卻遠未達到王翬壯年時的筆墨境界。
勞繼雄自去國之後,遂以畫家身份而名聞海外,但他的鑑定之名卻漸漸為人淡忘。當年“七人鑑定小組”中的前輩們曾對他愛護有加,不吝對其授業解惑,也使得他能夠轉益多師。但不知何故,他在美國卻未能進入文博機構從事他擅長的古書畫鑑定工作,而始終游離於此道之外。二十多年過去了,他化費了極大的心血將這七十本筆記整理出來,現在即將出版發行,研究和鑑賞古書畫的讀者正在翹首以待。誠如鄭重先生在為此書撰寫的序言中所說的那樣:“這必將成為書畫鑑賞者手邊常備的工具書,不但可用,而且可讀可賞,圖文悅目,情趣萬千,令人頓消姍姍來遲之感。”

作品目錄

《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的九卷要目為:第一卷:北京各單位收藏;第二卷:北京故宮;第三卷:上海博物館;第四卷:上海、江蘇;第五卷:江蘇、浙江;第六卷:浙江、安徽、河北、河南、山西、天津;第七卷:天津、山東、吉林、黑龍江、遼寧、福建;第八卷: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陝西、貴州、湖北、湖南、江西、甘肅、新疆;第九卷:人名筆劃索引、歷代名畫集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