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抒情理論的文化闡釋

中國古代抒情理論的文化闡釋

此書以中國古代的抒情理論為資源、材料和對象,以文化闡釋為方法,較全面地考察了作家、藝術家內在感情活動的機制以及抒情活動(感情經由不同媒介、載體向外運動)的機制。其中重點考察了“感情”發生、運動的軌跡,“抒情”活動的軌跡,“抒情”活動的人類學本體論表征和語言形式,抒情過程的一體性和抒情作品的特異性,抒情與敘事的聯繫與區別等,提出了一些原創性的學術觀點。

出版信息

作 者:李珺平 著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11-1

版 次:1

頁 數:289

字 數:301000

印刷時間:2005-11-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301094990

內容簡介

此書以中國古代的抒情理論為資源、材料和對象,以文化闡釋為方法,較全面地考察了作家、藝術家內在感情活動的機制以及抒情活動(感情經由不同媒介、載體向外運動)的機制。其中重點考察了“感情”發生、運動的軌跡,“抒情”活動的軌跡,“抒情”活動的人類學本體論表征和語言形式,抒情過程的一體性和抒情作品的特異性,抒情與敘事的聯繫與區別等,提出了一些原創性的學術觀點。

這種系統地考察感情活動、抒情機制及其作品的專著,尚比較少見,屬於創新性研究。內容充實,文字簡潔、明了,深入淺出且具有淡淡的趣味性。雖為基礎理論,亦有套用價值。

作者簡介

李珺平,男,陝西西安人。1952年9月生。1988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文藝學碩士。廣東湛江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學科帶頭人、系副主任,2001年被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聘為兼職研究員、國家“十五”社會科學研究諮詢委員。中華美學學會、中國文藝心理學會、中國古代文論研究會、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廣東省作家協會、廣東省中國文學研究會等會員。

目錄

《文藝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總序

良自然之至音 非絲竹之所擬

——代序

導論 從雎鳩何以關關談起

——中國古代抒情理論的本源性闡釋及方法論

第一章 問世間情為何物

——感情本體追問與抒情渴望

第二章 剪不斷 理還亂

——感情維度與抒情複雜性

第三章 物色之動 心亦搖焉

——感情萌動與抒情途徑

第四章 情本同而末異

——抒情形式分化與一體化

第五章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抒情詩之內在機制

第六章 盡善盡美 意在言外

——抒情詩構成、領悟及其他

第七章 詩有別材別趣 非關事理

——抒情敘事之異同

餘論 信馬悠悠野性長

——中西抒情理論之會通及研究展望

花木成畦手自載

——代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