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作者是李孝聰 ,由 北京大學 出版社於 2004 年出版。描述的是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作 者:李孝聰 著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書籍封面圖中國區域歷史地理書籍封面圖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10-1

版 次:1

頁 數:503

字 數:530000

印刷時間:2006-10-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301078020

包 裝:平裝

定 價:¥38.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北京大學課程《中國區域歷史地理——地緣政治、區域經濟開發和文化景觀》編寫的教材。以中國區域自然條件與人類活動的互動關係為視角,闡述大地域、多民族統一國家在形成發展進程中的歷史地緣政治結構,在區域地理環境制約下,水陸交通線與城市的分布,地區開發的模式,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擾動;中國文化區域的劃分,文化擴散與融合,區域民間文化的特徵。本教材與多媒體講授相結合,按中國黃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內陸、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淮海平原、山東丘陵、長江中下游地區、東南沿海、嶺南地區、東北平原與山地、蒙古草原等大自然區的劃分來講授區域歷史地理。①講授本課程的目的是從區域的角度培養學生對祖國各地區自然環境、經濟與文化歷史地理的綜合性認識,適應學術研究和經濟文化建設人才的需要。區域性研究是進入21世紀以後,國際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是對以往的整體性、概括性描述之不能自圓其說的批評和補充,也是學術研究與現實社會需求相結合的“接口”。因此,我們期望這門課程和教材的內容能夠對學生觀察問題的視角有些新的啟發。

書籍目錄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中國區域歷史地理
導言:區域歷史地理的理論思維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北地區:甘、寧、青、新

第一節 中國的內陸腹地——氣候、地貌與水系

一 甘肅省自然地理環境

二 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地理環境

三 青海省自然地理環境

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地理環境

第二節 從“絲綢之路”到“亞歐陸橋”

一 絲綢之路東段

二 絲綢之路中段

三 絲綢之路西段

第三節 區域經濟開發、人地關係與城鎮分布的地帶性

一 西北區域經濟開發與人地關係的相關分析

二 西北地區城鎮的地帶性分布

第四節 西北內陸的多元民族文化

一 西北地區的民族分布格局

二 西北地區的文化景觀——石窟

第二章 西南地區:川、渝、滇、黔、藏

第一節“盆底”與“屋脊”

一 不同地理單元的組台

二 西南地區的地理特徵

第二節 川陝交通、“藏彝孔道”與西南邊陲之路

一 川陝交通

二 藏彝孔道——川甘交通

三 巴蜀通西南邊陲之路

四 西南地區的水路交通

五 藏區與外界聯繫的交通線及其特點

第三節 西南經濟開發、中心城市與政區之變

一 秦漢時期對巴蜀與西南夷地區的經略

二 唐宋時期西南的區域開發和中心城市

三 南詔對雲南的開發和城市布局的影響

四 元明清對西南地區的開發和城鎮的發展

五 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

第四節 階梯式的居住景觀與民族文化區

一 西南地區文化的時空變遷

二 西南歷史民居文化地理

第三章 中原地區:陝、晉、冀、魯、豫

第一節 黃土的侵蝕與堆積

第二節 崤函之險、“太行八陘”、中原的陸驛與運河

一 關中東出的孔道——崤函、潼關道

二 秦晉交通與太行八陘

三 黃淮海平原的陸驛

四 中原的運河

第三節 帝都之藪

一 先秦時期的王都

二 歷代中原都城

三 黃淮海平原城市的地域分異

四 運河城市

第四節 中原地區文化的地帶性

一 陝西文化的地帶性

二 晉南和代北

三 豫東與豫西

四 齊魯文化的分異第四章 長江中下游地區:鄂、湘、贛、皖、蘇第五章 東南沿海地區:浙、閩、台第六章 嶺南地區:粵、桂、瓊 第七章 東北地區:遼、吉、黑第八章 北亞蒙古草原地區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