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概論

百科名片

作/譯者:王國炎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概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概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
ISBN:9787040178227 [十位:7040178222]
頁數:409 重約:0.410KG
定價:¥19.00

內容簡介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概論》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組編的“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系列教材’’中的一部,是由東北師範大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田克勤教授主持,國內部分進入國家級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專業建設的高等院校的有經驗的骨幹教師共同編寫完成的。 本書作為“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系列教材”之一,努力體現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重點,力求使教材體現以下特點:第一,適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教育教學需要,在內容框架結構、章節體例安排等方面儘量體現本專業的特點,突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全面性和系統性。第二,突出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政策及其方法論思想的分析和闡述,注重體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的整體性。第三,注意吸收近幾年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成果。

圖書目錄

總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
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歷史地位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歷史地位
第一章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歷史地位
第二章 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
第一節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及其本質
第二節 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
第三節 社會主義改革的思想
第四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
第一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二節 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
第四節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方針
第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理論
第一節 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
第二節 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第三節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六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的確立
第二節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第三節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
第一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的提出
第二節 推進社會建設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第八章 中國特色國家統一的戰略構想
第一節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戰略構想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內容及其實踐
第三節 新世紀解決台灣問題的方針政策
第九章 國際戰略與對外交往的理論
第一節 國際形勢判斷與國際戰略思想
第二節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第三節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
第一節 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二節 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
第三節 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第四節 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第十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第一節 黨的領導是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證
第二節 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第十二章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思想
第一節 實事求是
第二節 民眾路線
第三節 獨立自主
第四節 統籌兼顧

前言

“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系列教材”出版了,它是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產物。 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是新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生命工程。我國要在新世紀裡建設學習型社會,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實現全面小康,進而基本實現現代化,作為基礎和支撐、作為各領域專門人才的搖籃的高等教育便一定要注重質量。高等教育注重質量,就要堅持以本科為本,如果沒有本科教育的質量保障,便不可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合格的人才,也不可能為研究生教育提供優質的生源。目前,全國高校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點200多個,由於該專業的特殊重要性,又由於它是文科中招生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注重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質量便有著特殊的戰略意義。 本系列教材的組織編寫和出版發行,其背景和意義是多方面的。它除了是回響教育部提出和推動的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的實際行動外,還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一是2005年年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文增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調整為它的一個二級學科,從此,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定位更加明確、更加科學,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

精彩書摘

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①毛澤東也說過:“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繫,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④馬克思主義並非一誕生就傳人中國並被中國先進分子接受。當馬克思主義在歐洲誕生的時候,中國正因鴉片戰爭剛剛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馬克思主義在歐洲和北美工人運動中廣泛傳播、逐步成為思想主流的時候,先進的中國人才剛剛開始向西方國家尋求資產階級革命的道理。這個時代落差勢必造成中國共產黨人在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前,對理論的需求十分迫切,而其理論準備又嚴重不足。也就是說,一方面當時中國確實迫切需要有一種像馬克思主義這樣能夠使自己擺脫列強侵略和封建統治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中國還沒有找到這樣一種思想武器。 馬克思主義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與實踐性品格。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徵,也是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中國化的基本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特質,使它既體現了西方的文化傳統,又蘊涵了非西方文化的價值,使它具有世界性的意義。同時,這種實踐性特徵,與中國文化主張“人世”,強調“經世致用”的特質,在根本點上又是相似和相通的。馬克思認為,以往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理論一經掌握民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馬克思主義這種實踐性品格的基本含義就在於:在對客觀必然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人的能動的實踐活動,使歷史由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這種理論品格,非常適合當時中國救國救民的現實需要。而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範例,又使中國人從中看到了希望,於是這種來自遙遠異域的學說便在中國危機四伏的土壤上迅速發芽、開花、成長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