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概論

一、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基本理論 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三、社會主義改革和開放理論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7月1日)
平裝: 381頁
開本: 32開
ISBN: 7307040336, 9787307040335
條形碼: 9787307040335
尺寸: 20.2 x 13.8 x 1.6 cm
重量: 299 g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八章,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三大理論成果、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國家理論、社會主義本質論和動力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三個代表”思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等。

媒體評論

後記
自1998年以來,我們幾位既擔任“毛澤東思想概論”課程教學,又擔任“鄧小平理論概論”課程教學的教師,深感這兩門課的教學內容是分不開的。如果把它們合成一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概論”課程,將不僅使這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更加充實,更具有開放性,而且也符合新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方向。2000年初,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思想之後,更堅定了我們的這一想法。於是,我們於2000年10月申請了武漢大學十五規劃教材項目。隨後,本書也列入了武漢大學出版社的出版計畫。我們在所申請的教材建設項目於2002年2月獲得批准後,便在長期醞釀的基礎上著手編寫這本帶有開創意義的教材。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這本《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概論》終於問世。在本教材編寫中,我們儘可能地吸收了理論界、學術界的已有成果,也融人了我們自己多年來教學與科研的成果及感受。雖然我們比較努力,但由於學識、水平、能力有限,再加上時間緊迫,書中必定存在著許多疏漏和不足,許多觀點和看法不一定成熟或精當,錯誤之處也在所難免,因此,懇請讀者賜教,以便今後進一步修改並逐步加以完善。在此,我們也對支持本項目立項的武漢大學教務部,支持本書出版的武漢大學出版社,以及所有關心和支持本書出版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由丁俊萍提出編寫思路和大綱,由主編會同副主編共同討論確定全書編寫要點,然後各位作者分別撰寫。具體分工如下:丁俊萍(緒論、第一章);劉燕(第二章第一、二部分);陳國清(第二章第三部分);宋儉(第三章);吳向偉(第四章第一、二部分);羅永寬(第四章第三、四部分);孫康(第五章第一、二部分)、羅重一(第五章第三部分);熊啟珍(第六章第一、二部分);湯凱(第六章第三部分);劉新華(第六章第四部分);焦奎(第七章);李勤(第八章)。全書由主編丁俊萍、熊啟珍統改定稿,其中對某些章、目作了較大的補充、修改,乃至重寫。
編 者
2003年7月於珞珈山

目錄

緒 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三大理論成果
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四、一脈相承的科學思想體系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綱領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經驗
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
一、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基本理論
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第四章 社會主義國家理論
一、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
二、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一國兩制”構想
四、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
第五章 社會主義本質論和動力論
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二、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三個有利於”標準
三、社會主義改革和開放理論
第六章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現代化建設
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七章 “三個代表”思想
一、“三個代表”思想提出的歷史條件
二、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三、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四、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三個代表”的內在聯繫及其對黨的建設理論的新發展
第八章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發展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