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與農業結構調整

我國加入WTO以後,作為農業應對的措施之一,就是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結構調整,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長期發展將有深遠的影響。
一、農業結構調整的依據和意義
主要依據是:第一,我國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變為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這個歷史性的變化,使原有的結構不再適應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必須調整。
第二,農業的發展由資源約束變為資源與市場雙重約束。農業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水資源約束非常明顯。近幾年農產品出現賣難的問題,這就是市場約束。
第三,農業生產的任務由解決溫飽的需要轉向小康的需要,對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結構對質量重視不夠,現在要求有更多的優質產品。
第四,農業區域性結構雷同,不能發揮地區的優勢。
第五,中國加入WTO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現有的結構不能適應這種競爭。
從這五個方面分析,都要求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現在我們正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中央提出農業結構調整是非常及時的。
農業結構調整的意義,可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它不是簡單多種一點什麼,少種一點什麼的問題,而是要全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最佳化農業區域布局,實現農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第二,具體理解戰略性調整的意義,不僅要解決當前農產品賣難和農民增收困難,而且要立足於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和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第三,不僅要著眼農業和農村自身的發展,它還涉及國民經濟的全局和世界範圍農業科技革命,而且要融入世界農產品市場這樣一個問題。
二、農業結構調整的原則和層次
農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就是由產量最大化調整為效益最大化。效益本身包含產量高低的內容在裡面。農業發展進入新的轉折時期,很多產品相對剩餘,糧食賣不出去,果品賣不出去,農民增收遇到困難,農業結構調整從戰略性上考慮,就是把效益,或者利潤放在主要的位置考慮。效益的最大化,並不排除產量的最大化。
農業結構調整的原則,就是調優、調高、調活、調富。調優要有優質品種及其栽培技術。調高就是繼續提高單產,特別是在有一部分糧食相對比較富足的情況下,壓縮糧食麵積,調高單產水平尤其重要。調活農村經濟,調富農民。這八個字四個原則要同時考慮缺一不可。
農業結構調整操作的層次,一是表層的問題,一是深層的問題。
表層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是大農業內部農、林、牧、漁四大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裡面,要注意提高牧、漁業的比重,特別是畜牧業產值的比重。在種植業裡面,要提高經濟作物的比重。
從全國來看,1980年農林牧漁的產值比例,農業主要是種植業占75.6%,到1997年降低為56.4%。林業1980年是4.2%,1997年3.3%。畜牧業發展比較快,由1980年的18.4%到1997年的31.0%。漁業由1980年的1.7%到1997年增長為9.3%。種植業的比重總體在降低,畜牧業和漁業在增加。農村經濟相對比較活,農業收入得到了增加。
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比重。從全國來看,1997年大致是8∶2,很多地方達到7∶3,少部分達到6∶4。中東部地區,糧食富足的地方,可以增加經濟作物。
表層結構第二個問題就是要調整產品結構。產品結構主要是發展優質產品、專用產品、特色產品。要以優質產品代替、壓縮一般的產品和滯銷的產品。專用產品就是按加工的需要選種作物。特色產品,各個地方都應重點發展,特色就是這個地區有優勢,甚至是這個地區特有的東西,不能代替的,在市場競爭中有優勢的。加入WTO以後,在國外市場也有競爭能力。
第三個表層問題就是調整區域布局結構。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地域適應性。現有區域布局雷同的地方,要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技術條件和農民的種植習慣,安排具有區域優勢和傳統產品的內容,體現其比較優勢。
我們建議行動計畫的實施要體現:分類指導,科技振興,產業帶動,項目支撐。四句話的第一句的分類指導,實際上是講區域布局結構。在區域布局結構的調整里,一定要引入科技這個因素,還需要考慮農民種植經驗。
一個省,一個地市,一個縣市,一個鄉鎮,甚至一個村都存在著不同類型的地區,都要考慮這個問題。從全國範圍來看,主要是沿海和大城市的郊區,要積極發展高效和出口創匯農業,應擴大經濟作物的面積。中西部生態脆弱區,要逐步退耕還林還草,發展林果和畜牧業。從全國來講,這是大的區域布局和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區域布局結構,這三個問題非常重要,當前必須要抓的,但它是表層的問題。這些結構即使調整好,但是市場變化是比較大的,過兩三年,或者三四年以後,很可能在市場上會遇到新的問題,有新的風險。所以要把這種風險分散,分散這種風險就要考慮三個深層的問題。
一個就是農產品加工。第二是種植和養殖基地的培育和建設。第三是產業化經營。關於農產品加工,我們國家比較薄弱,各地都要重視和設計農產品加工項目。
關於種植和養殖基地的建設。中央提出來要優質優價。但是優質要通過優用這個環節才能實現它的價值,才能實現優價。優質優用優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種植業和養殖業基地的建設。基地的建設要有一定的規模,進行連片種植。比如在南陽市就有一百多萬畝的小辣椒生產基地,還有獼猴桃基地。現在各地都有一些基地。大家要有意識把基地培養做大。只要有基地,才能很好的把農民組織起來,把市場很好的聯結起來,把科學技術很好的引進去,所以基地是很重要的。
關於產業化經營。從經營的角度來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是產業化經營的一條經濟技術路線。應注意兩點:一點是要認認真真修補產業鏈;第二點是扎紮實實培育經濟成長點。因此,沒有龍頭企業要補龍頭,沒有基地要補基地。
加工問題,基地問題,產業化經營問題,這三個深層次的問題要跟三個表層的問題同時考慮,這樣才能使農業結構調整既能夠形成一個最佳化結構,最佳化以後又能相對穩定下來,並且分散農民種植的市場風險,達到由產量的最大化調整為效益最大化的目標,體現調優調高調活調富的原則。
三、農業結構調整要把握好幾項工作
一是市場建設和搞活流通。既要搞好當地市場,又要發現和支持會做市場的能人,開拓異地市場。
二是依靠科技。關鍵是找農業生產跟科研單位的結合點。有了結合點,就可以引進優質的品種和先進的技術,包括加工技術。要運用好的機制,發展農村經濟都需??結合的形式很好。一個是農業科技示範縣;一個是農業科技示範園。
第三,做好結構調整規劃。很多地方搞過農村經濟發展規劃、農業發展規劃、持續農業發展規劃。現要有針對性的有操作性的做好農業結構調整規劃。規劃要按農業結構調整目標原則和不同層次進行。要專家跟地方政府和部門聯合起來做規劃。規劃要體現先進性和可操作性,地縣級的規劃是重點。
第四是儘快啟動農業結構調整的先導示範區。一個省要有一兩個地市先行調整,一個縣要啟動一到兩個鄉鎮。規定兩到三年,按照什麼樣的目標,給他一定的支持,起到先導示範的作用。先導示範區是屬於實踐的問題,就是通過先導區先走一步,通過實踐的操作還可以發現一些問題,總結一些經驗,光有理性的認識不夠,通過先導區的實踐,加以提煉,根據結構調整的產業政策,以及理性上的認識,巨觀規劃和指導,結合自己的實踐工作,對結構調整和長期戰略任務可能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