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自然國學

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自然國學

《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自然國學》第一次較深入地論述什麼是自然國學和自然國學的提出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第一次較全面地論述了自然國學的特點;第一次較系統地總結了中國自然國學數千年的歷程,從孕育到發展、高峰及其衰微,近一二十年的復興。全書在詳細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富有創新色彩,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挖掘了不少新材料。如第一次提出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四階段說(巫學、子學、經學、國學階段);第一次提出自然國學的六大特點(整體性、成生論、有機論、實用性、直覺性、人本性);在論述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自然觀的時候,挖掘出孔子、孟子等在這方面的一系列新材料;第一次提出的自然國學的發展高峰持續約千年,這亦是人類發展史的自然國學高峰。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自然國學》首次闡明了自然國學的七大特點,首次總結了自然國學數千年的發展歷程,首次提出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四階段說,首次提出晚明六大科技著作是中國乃至人類古典時期的高峰。

作者簡介

孫關龍,曾任光明日報領導小組成員(副總編輯),中國地區百科全書指導小組組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顧問,全國編輯系列高級職稱評審會委員,中國政府出版獎評審會委員,中國年鑑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行政區劃和地名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等。現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資深編審,中國自然科學史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等。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著或主編《分分合合三千年》《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等22部(套)著作,發表論文約400篇。曾獲國家出版獎、政府出版獎、中國科學院獎、國家教委獎等省部級以上獎近30項。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3)、中國辭書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宋正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主要從事地理學史、海洋學史與海洋文化、科學史理論、歷史自然學、天地生人綜合等研究。發表論文和重要文章500篇;出版專著和主編論文集20餘部;主編叢書2套。為推動我國科學綜合潮流,1990年在北京創辦“天地生人學術講座”,至今22年,將辦到1000講。內容涉及宇宙—地球—生命—人類社會之間的大交叉、大綜合問題。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自然國學的提出
第一節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產生和演進
第二節自然國學的提出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第二章自然國學的特點
第一節整體性
第二節生成性
第三節有機性
第四節實用性
第五節直覺性
第六節人文性
第七節非均衡性
第三章自然國學的形成
第一節自然國學的萌芽
第二節自然國學的形成
第四章自然國學的發展
第一節一次大的斷裂
第二節在曲折中發展
第三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第五章自然國學的高峰
第一節高峰期時限的討論
第二節人類古代史上發展的高峰
第三節晚明六大科技著作
第四節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第六章自然國學的衰微
第一節科學多樣性,中西兩大科技體系的形成和碰撞
第二節缺乏科技近代化的強大動因
第三節傳統宇宙觀、地球觀未能近代化
第四節還原論科學定義的提出和科學主義崛起
第五節國學自然性的丟失
第七章自然國學的復興
第一節傳統文化的現代科技創新功能的顯現
第二節還原論科學體系局限性顯現與整體論科學體系優勢凸現
第三節自然國學復興歷程
附錄1:中國傳統文化在21世紀科技前沿探索中可以作出重大貢獻
附錄2:“自然國學”宣言
參考文獻
總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