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修訂本)》 的內容涵蓋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各個時期的主要思想與文化。以時間為軸,論述了中國傳統思想的演變與發展階段,並在此基礎上詳細而精練地介紹了陰陽五行思想、孔孟儒學思想、先秦墨家思想、老莊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名辯思想、兵法謀略思想、兩漢經學思想、魏晉玄學思想、佛教禪宗思想、道教及其他宗教思想、宋代理學思想、明代心學思想、明末清初啟蒙思想、清代學術與文化思想,以及中國傳統思想與世界思想文化的聯繫等。本書配有視頻公開課資源,掃二維碼即可觀看。每章後附有思考討論題、延伸閱讀與參考書目、網路資源連結等,可供讀者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和拓展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作者簡介
徐克謙,1956年出生,哲學博士。現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江蘇中華文化學院特約研究員。從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哲學領域的教學和研究,重點研究方向為先秦諸子學、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儒家思想、莊子哲學等。其出版著作十多種,發表中英文論文一百多篇。現為國際普世對話學會副主席,並擔任多種國際學術刊物的顧問或審稿人。
目錄
緒論: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概說
第一節 文化與文化中的思想
第二節 傳統與傳統中的中國
第三節 中國傳統思想的演變與發展階段
第一章 陰陽五行思想
第一節 陰陽五行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周易》中的“陰陽”哲學世界觀
第三節 戰國時期的陰陽五行系統論
第四節 陰陽五行思想的地位和影響
第二章 孔孟儒學思想
第一節 孔子、孟子及其他先秦儒家人物
第二節 早期儒家經典及其意義
第三節 先秦儒學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第四節 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第三章 先秦墨家思想
第一節 關於墨子其人和《墨子》書
第二節 “墨學十論”的基本思想
第三節 墨家的實踐精神與作風
第四節 墨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命運和影響
第四章 老莊道家思想
第一節 所謂“道家”及其相關人物
第二節 老子與《道德經》的思想
第三節 莊子與《莊子》書中的思想
第四節 道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
第五章 先秦法家思想
第一節 先秦法家思想的源流與發展
第二節 早期法家人物及其思想
第三節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人物韓非子
第四節 法家思想與中國傳統政治文化
第六章 先秦名辯思想
第一節 關於“名”和“名家”
第二節 惠施的“歷物十意”
第三節公孫龍的思想
第四節《墨辯》中的思想
第七章 兵法謀略思想
第一節 春秋戰國的戰爭與兵法權謀
第二節 《孫子兵法》的思想
第三節 《孫子兵法》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
第八章 兩漢經學思想
第一節 漢代經學的興衰與今古文之爭
第二節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學思想
第三節 經學的基本特徵與文化功能
第四節 經學傳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第九章 魏晉玄學思想
第一節 魏晉時期的社會思想變遷與玄學產生
第二節 魏晉玄學的發展階段和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節 魏晉玄學的基本主題
第四節 魏晉玄學的地位和影響
第十章 佛教禪宗思想
第一節 佛教的創立及其基本思想
第二節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及宗派
第三節 禪宗與《六祖壇經》的思想
第四節 佛教及禪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第十一章 道教及其他宗教思想
第一節 道教的形成及其發展
第二節 道教的流派及重要代表人物
第三節 道教的經典、基本思想及其影響
第四節 古代其他宗教
第十二章 宋代理學思想
第一節 程朱理學發展概況
第二節 朱熹及其理學思想體系
第三節 宋代其他學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
第四節 程朱理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和流弊
第十三章 明代心學思想
第一節 從陸九淵到王陽明
第二節 王陽明及其心學思想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心學的流變與終結
第四節陸王心學的地位、影響及其評判
第十四章 明末清初啟蒙思想
第一節 明末清初的社會與思潮
第二節顧炎武的思想
第三節 黃宗羲的思想
第四節 王夫之的思想
第十五章 清代學術與文化思想
第一節 清代考據學及其思想意義
第二節龔自珍與晚清思想的解放
第三節 西方文化的挑戰與晚清文化思想的流變
第十六章 中國傳統思想與世界
第一節 中國傳統思想的基本特色
第二節 中國傳統思想在世界上的傳播與接受
第三節 中國傳統思想的世界性意義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