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

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

《走進信息社會: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0》由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編制。這份國內首份關於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的定量測評報告,初步建立了信息社會的基本理論框架,提出了信息社會發展指數和測評體系,適用於對地區之間、國家之間信息社會發展水平的橫向比較分析和歷史對比分析。報告對全國及各地區信息社會建設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定量分析和全面解讀。

報告分析

信息社會特徵

報告認為,知識型經濟、網路化社會、數位化生活、服務型政府是信息社會的四個基本特徵,並對四個方面的發展現狀分別進行測評。基於這四個特徵,報告提出了關於中國信息社會的10個基本判斷,包括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服務型政府建設開始起步、公眾是信息社會發展的最大受益者等方面。

信息社會指數

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信息社會指數為0.3929,整體上正處於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加速轉型期。北京、上海兩地信息社會指數自2008年起超過0.6,作為第一梯隊率先進入信息社會初級階段。天津、浙江、廣東、江蘇等地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進入信息社會的準備。

信息社會發展

信息社會發展大體上可分成五個階段,即起步期、轉型期、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信息社會發展將表現出不同的特點,面臨不同的任務和問題。中國信息社會指數在2008年超過0.3,由起步期轉入加速轉型期。2008年至2010年年均增長率為8.68%,加速轉型趨勢明顯。

在加速轉型期間,我國行動電話、網際網路、計算機、數位電視等主要信息產品的普及率將保持大幅度提高。其中,行動電話正處在快速擴張中期,截至2010年6月,我國的行動電話用戶為8.05億,普及率達到了60.5%,北京、上海地區行動電話普及率已超過100%。網際網路正處在快速擴張初期,計算機套用進入快速擴張初期,2009年全國平均計算機普及率達到11%左右。此外,彩電在中國家庭已基本普及。同時,信息技術套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寬頻用戶資費分析

我國寬頻資費是韓國的124倍

信息社會發展 信息社會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我國主要信息產品與服務的資費水平依然偏高,這影響了信息技術普及和套用效果,成為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巨大阻力。

這份題為《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0》的報告稱,以網際網路為例,當前我國網際網路存在“速率低”的問題,遠遠達不到寬頻的速度標準,如果考慮到網速問題,則我國的網際網路套用成本更高。

據統計,2008年, 我國上網接入速率約為1 .8 Mb ps, 遠遠低於日本的63 Mbps, 韓國的40M bps以及中國香港的20M bps。2008年,我國寬頻用戶平均月資費83.8元,相當於每Mbps每月46.6元(約合6.7美元),是韓國寬頻價格(0.37美元)的18倍、日本(0.13美元)的51.5倍。

“如果考慮到收入差距的話,2008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是我國的6.9倍,這意味著我國的寬頻資費水平相當於韓國的124倍。”報告說。

報告認為,當前我國的寬頻資費對於國內絕大多數地區的收入水平來說都是明顯偏高的。以上海最近推廣的10兆寬頻服務為例,月資費259元,相對於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25%,相對於全國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8%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