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世界知道中國,不自今日始,回溯歷史,中外文化交流共有五次高潮。文明交流的深度、廣度也是近代超過古代。文化交流、交融、吸收、互補,也不是可避免的現象。只有在國力充實、文化發達、科學先進的情況下,才可以在交流中採取主動,吸取可用者為我所用。當國勢衰弱,文化停滯,科學落後時,往往在交流中處於被動地位,甚至失去對外來文化選擇的主動權,成為完全被動的接受者。鴉片戰爭以後,在長達百年的這一段時間裡,輸入中國的外來文化,有些是我們主動吸收的,也有些是中國所不願接受的,也有些是被迫引進的。
歷史告訴人們,當前世界經濟已經一體化,世界上一個地區出現了經濟危機,全世界都會受到震動。文化方面雖然沒有達到這樣緊密程度,卻也有牽一髮動全身的趨勢。當前文化交流的條件大大超過古代,傳遞手段之迅捷,古人無法想像。因此,文化交流的責任也遠比古代社會沉重。“國際漢學研究書系”負擔著21世紀中外文化交流的艱巨任務。
作品目錄
1995年捷文版出版序言第一部分:耶穌會傳教士嚴嘉樂從中國寄回祖國的信(1716-1727)
1935年捷文版前言(摘錄)
1 嚴嘉樂從布拉格寄給羅馬米開朗琪羅?坦布林尼的信(1715年7月10日)
2 嚴嘉樂從廣州寄給布爾諾尤利烏斯?茲維克爾的信(1716年10月24日)
3 嚴嘉樂從廣州寄給布爾諾尤利烏斯?茲維克爾的信(1716年11月8日)
……
第二部分:嚴嘉樂和歐洲天文學家的通信(1723-1735)
1995年捷文版前言
9 嚴嘉樂從南昌寄給姓名不詳的收信人的信(1723年8月25日)
10 嚴嘉樂從北京寄給巴黎什傑潘?蘇西埃的信(1730年12月18日)
……
注釋
嚴嘉樂書信年表
參考書目
本書正文涉及的中外文人名對照表
插圖
中文版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