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原農民; 第1版 (2005年8月1日)
叢書名: 文化趣談叢書
平裝
開本: 0開
ISBN: 7806418555
條形碼: 978780641855X
尺寸: 21 x 14.7 x 2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孫順霖,字結實源,號時雨,品苦齋主。男,漢族,河南省滎陽市人,1944年7月出生,大學文化,中學高級教師。1960年參加工作。曾在省教育廳、省教育委員會任過秘書、副處長、處長、省電教館館長兼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長等職。社會兼職有:中華孔子學會會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宗教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電教協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在古文史方面,曾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撰寫、合作撰寫、主編、副主編的學術著作30餘部。本人事跡和學術成果曾被收入《當代中國社會科學人物》、《世界大辭典》、《中華名人傳》等書中。
內容簡介
癖是個“雙刃劍”。比如石癖、花癖、茶癖、書癖等,它積累、創造和發展著文化,為社會的審美觀念創造著條件;但同時它也會破壞著環境和植被,在創造和發展著文化的同時,不同程度產生著副作用甚至社會公害——採石、移花等。到於賭癖、酒癖、變態癖等,就對整個社會而言,不論何朝何代,則是弊大於利,給社會造成危害。所以在歷史的發展中,癖又有好壞之分,有積極消極之別。因此,對歷代各種癖好產生的源頭,存在、發展的環境條件,對社會產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等進行科學、深入地研究對淨化社會環境,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癖作為一種病態,主要表現在心理方面,是一種心理上的精神疾患;其次是環境、條件使然。所以,糾癖和醫癖,首先要從心理上入手,然後從改善環境條件方面出發,加強引導,方能奏效。對於一些使人厭惡、危害社會的病態、變態癖,則應在心理治療的同時,輔以必要的法律手段。總之,要將癖控制在對社會、對他人不構成威脅和侵害的程度為宜。
媒體評論
書評
國人的幽默畫像,人必的諷刺地圖。全面揭示國人人性密碼的勸戒書、勵志書和批判書。欲曉世俗民間,當解國人癖性三味。
直面古今社會世俗民風,揭開國人承襲的巨大歷史面紗,從傳統束縛與文化裂隙中突圍,以摧毀歷史的消極與與惰性力,重建文明和諧社會。
堪稱幽默社會學大眾讀本,話語頗幽默,意趣尤濃郁,意念亦更新,將邁入社會歷練奮鬥者、不可不讀;欲禪悟體會人生之酸辣苦甜者,亦不可不讀。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癖的定義、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從“好者好,惡者惡,好捉鵪鶉不逮兔”的俗語看積習成癖
第二節 從“萬物皆有靈性”看社會上的鐘物成癖
第三節 從“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看追奇成癖
第四節 從生活的偏失到積病成癖
第五節 從父教母受到傳承成癖
第六節 從情感約束到逆返成癖
第二章 癖形成的社會基礎
第一節 最高統治者的號召力
第二節 官府的影響力
第三節 時尚的誘惑力
第四節 宗教的控制力
第五節 教育的滲透力
第六節 文化的輻射力
第三章 癖文化的記載與傳承
第一節 文章中對癖好的歌頌
第二節 詩詞中對癖文化的渲染
第三節 民間打油詩中對癖好的譏刺
第四章 癖的表現特徵
第一節 時代的局限性使癖好的表現古今不一
第二節 人的選擇性決定了癖好因人而異
第三節 年齡的制約性決定了癖好的程度
第四節 時代的流動性改變著癖的表現
第五章 古今癖的分類(上)
第六章 古今癖的分類(下)
第七章 中外癖好之比較
第八章 認識區分——糾癖與醫癖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