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1年6月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共同主辦的中國人民大學法治信息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首期“金杜—明德法治沙龍”在人民大學舉行。據悉,中國人民大學法治信息研究中心,系由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中國法學會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共同成立、致力於為全國法學法律工作者搭建的為中央部門提供決策信息與智力支持的平台。首期“金杜—明德法治沙龍”就選擇了一個跨學科的研究主題,即“刑事偵查階段中的媒體報導”,涉及法學、新聞學等研究領域。主要學者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斯喜,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岳德,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瑞翔,《中國法學》副總編李仕春,清華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車丕照,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副院長林嘉、副院長鬍錦光等順應法治建設發展的創舉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劉颺在致辭中談到,中國人民大學法治信息研究中心以及其他機構的成立,充分地表明了我們法學界所具有的這種強烈的國家意識,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強烈的使命意識。就是說在我們的社會轉型期,我們法學家也正在或者已經實現將我們的學問向經世致用和治國、平天下這方面轉型。中國人民大學法治信息研究中心是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和高校合作成立的首家研究中心,在公平正義備受關注,社會矛盾化解日益迫切,社會管理亟待創新,需要法學家拿出真本事,獻出大智慧的時代,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體現了強強聯手,優勢互補,也因應了天時、地利和人和。
作為研究中心的顧問,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陳斯喜對研究中心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三點期望:
第一,期望這箇中心能夠始終堅持中國問題意識,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密切關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問題,積極主動地了解實踐和實務部門的需要,為中國法治實踐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第二,期望研究中心能夠始終堅持寬闊的理論視野,做到中外比較,歷史分析,融會貫通,強化不同學科的交叉研究,做到法治研究和中國國情的創造性結合;
第三,期望研究中心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精神,不斷拓寬工作思路,確保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常態性對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貢獻真知灼見。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教授在致辭中指出,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將充分發揮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雙方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更為全國法學、法律工作者搭建了一個為中央領導和部門提供法律決策信息與智力支持的平台,努力打造我國法治領域高水平的思想庫和智力庫,進而從更高的層面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打造法學研究的良好品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以後,中國法治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法律體系的形成僅僅是一個開始,更繁重的、更艱巨的法治建設的任務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法律建設重點應該轉向如何更好的執行法律,提高執法的社會效率,如何加強法制的適用,如何強化法律的解釋,使共和國的法律能夠在民眾的心目當中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能夠保護他們權利的一種規則?中國人民大學法治信息研究中心的成立可以說正是對以上思考的回應和積極嘗試。中國人民大學法治信息研究中心希望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致力於為全國法學、法律工作者搭建為中央部門提供決策信息與智力支持的平台,共同破解法治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難題。中國人民大學法治信息研究中心的成立,將關注並推動跨學科、跨專業學術研究活動的開展,促進法學理論研究與法律實務之間的密切結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各部門法的建設已經相對完善,現在的法律問題,特別是對我們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一些重大的法律問題,比如人權問題,已經不是某個單一的部門法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以往的那種只在本學科內探討本學科問題的研究方法,顯然已經不符合法治建設發展的要求。跨學科研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立的情況下顯得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