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概況
由於中和社區座落於城區內,無耕地,居民們有的以工作為生,有的為私營個體戶,還有的以炸油條、軋麵條、賣青菜為生。現在下崗職工逐漸增多,社區在南城辦事處勞動保障工作站的領導下,免費為居民提供技術培訓,安排勞務輸出,給居民創造再就業的機會,進一步改善生活條件,創經濟效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該社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不斷壯大經濟,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並按“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全力淨化美化環境,加強文明建設,進一步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構建和諧富裕新型社區。
社區名人
張弓,男,山東曹縣人,1969年5月9日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90年7月畢業於濟寧警校,同年分配至菏澤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工作,2005年6月任南城派出所中和社區警務室警長,2006年7月15日,其所在警務室被命名為“張弓警務室”,自擔任社區民警以來,他立足社區,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社區工作特點和規律,夯實了民眾工作的基礎平台;紮根基層,積極探索開展民眾工作的方法和套路,拓展了民眾工作的基礎空間,服務民眾,用真誠和耐心為民眾排憂解難,架起了警民聯繫的橋樑和紐帶,探索總結出“服務、管事、守口、控面、預警、安民”工作方法,使轄區治安,刑事案件同比分形下降67.7%和77%,並多次受到各級各部門的嘉獎。2007年4月,當選中國共產黨的山東省第九屆黨代表;2007年4月,被山東省政法委評為山東省政治思想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5月,被菏澤市總工會授予菏澤市“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6月,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優秀人民警察;2007年9月,被菏澤市委、市政府評為菏澤市助人為樂先進個人(市級道德模範);2007年10月,當選菏澤市我最喜愛的十大政法幹警(市級勞動模範);2007年11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評為山東省執法為民先進個人;2008年6月,被中共山東省評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7月,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實施社區和農村警務戰略優秀社區和駐地民警。
風土人情
1、飲食生活
人民公社時期,生產隊牲畜較少,生產勞動以人力為主,多靠人力翻地、拉耙、拉車。婦女除參加勞動爭取“工分”之外,還紡造棉線,製成棉布、床單出售。社員以地瓜及其加工品為主食。時屬計畫經濟,需持布票定量供給布匹、衣帽、鞋、襪等穿戴用品大多由家庭婦女縫製。改革開放後,農民生產生活方式逐步改變,商品經濟發展很快,生活水平大為提高,飯菜已比較豐盛。人們炒菜做飯基本告別了焚柴做飯的習俗,多使用煤爐,煤氣灶或電飯鍋等家用電器,饅頭、水餃等食品以購置為主,很少自行加工。
2、婚嫁
清朝末,娶親大多用花轎。民國時期,使用“太平車”。結婚時,女方家庭要陪送桌櫃、衣被之類的嫁妝,男方家庭要張貼紅對聯,裝飾新房。把新媳婦接到家後,舉辦隆重儀式,鳴炮奏樂,拜天地、入洞房。結婚第三天,新娘要“回門”(回娘家),新郎要到岳父母家“認門”。現在,娶親已改用麵包車、小轎車等新式交通工具,動輒三、五輛、十多輛。婚禮有的按照傳統禮儀,有的新事新辦,擺酒設宴,招待親朋,以示慶祝。
3、喪葬
有史記載以來,一直採用土葬方式,把死者裝入棺材埋進家庭的墳塋,封起土丘,俗稱“墳頭”。家人根據家境採用適當方式祭奠。家庭富有者,擺貢納禮,禮儀隆重;家境貧寒者,程式簡單,入土為安。祭拜方式很多,以行禮為主,多至72拜禮。新中國建立後,提倡火化,先在城市實行;改革開放後,加大對喪葬方式改革力度,納入政府行為,要求城鄉一律實行“火化”,禁止大操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