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該村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施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不斷壯大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人文景觀
挺城遺址。南距萊陽火車站1.5公里,在中古城村南、五龍路的兩側。遺址面積約1平方公里,高出地面約1米,東西寬1250米,南北長750米,總面積93萬平方米。現在西南和東北兩角的地下,仍然有城基的殘跡,東側的護城河成為一條流水溝,現在還依稀可見。
1950年後,文物部門從地下發掘出有飾凹弦紋、繩紋的青灰陶片,有連形紋的圓瓦當和幾何紋磚,還收集到了罐、豆、瓦當等5件陶器和五銖錢、錢範、劍戈、箭簇等7件銅器。據民國《萊陽縣誌》記載,清光緒年間,曾經出土過一具漢洗,銅質三足,形圓若缽,內鐫雙龍,有“天鳳元年”四字,外有麟鳳魚龍圖案,有“富貴宜子孫”的篆字。
在古城遺址西南部,1990年代又出土了一個藏有數千枚五銖錢的泥瓮,錢幣大多完好。“挺城牧笛”。1950年前,萊陽縣城以南田疇平闊,方圓10餘平方公里,挺城遺址與縣城遙遙相望。明朝以前就有人將這裡列為萊陽八景之一,稱 “古城牧笛”。康熙《萊陽縣誌》對“挺城牧笛”作了詳細的描述:“挺城在縣南七里,漢置縣今廢。故墟荒壘,悉為牛羊之場,牧童斜騎牛背,手撫短笛,而嗚咽之聲,時斷續於夕陽蒼靄間,聞者寧不動興亡之感乎。
”民間對“挺城牧笛”更有神奇的傳說。據說曾經在傍晚的霧氣里,有人看見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悠地吹著竹笛,若隱若現,牧童和身下的黃牛都金光閃閃,令人炫目。當地民間都說古城遺址是一個巨大寶藏,城下一頭金牛至今還沒有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