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橫涇支部舊址

中共橫涇支部舊址曾是在陳氏900年家族史中,經歷600餘年風雨的古老宗祠里,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也迎來了一段激昂的紅色旋律,書寫過一個動人的紅色故事。
橫涇村陳氏家族為之驕傲的陳氏宗祠,經歷600餘年風雨,主體結構始終未改變,幾經修復,當時的風貌清晰再現。
“開基九百年祖遺高風亮節譽欽鄉里,衍族卅余代史播崇禮尚文恩澤子孫。”這是掛在陳氏宗祠正殿晝錦堂里的一幅楹聯,是當地書法家張性初先生所書。74歲的陳安新老人告訴記者,晝錦堂的意思是切合“富貴後不能榮歸故里,就如錦衣夜行”之意,希望陳氏後人功成名就後都能衣錦還鄉。
據家譜記載,橫涇陳氏已有900年歷史,宗祠是明朝永樂御賜進士陳本深所建,四合院結構,前後兩進,東西廂房,正堂面闊進深均為五開間。晝錦堂內有一舊時留存的匾,上書陳氏歷代的科甲貢臣名單。堂內還有各種新書的匾額,寫著“進士、登科、文魁”等字樣。
宗祠庭院內,有一新修戲台,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兩邊二樓走廊都有描金雕花欄桿,屋檐懸掛宮燈,而在戲台之後的木格門上,書有陳氏第十一代子孫陳自謙所寫的“橫涇形勝賦”,洋洋近500字,自秦置縣起開始述說,將橫涇歷史地理風貌文化等特色寫得淋漓盡致。
陳安新老人告訴記者,在陳氏家族中,出過不少人物,有文官也有武將,官職最高的是宋朝時有過兩個從一品,分別任榮祿大夫和光祿大夫。
上世紀二十年代,這個宗祠是村裡的一所國小——晝錦國小。1926年初,中共寧波地委派遣沙文求到鄞縣東鄉開展農民運動,發展黨的組織,同時,王嘉謨從象山奉調至寧波,任中共寧波地委組織委員。
4月,王嘉謨到盛墊存德國小、橫涇晝錦國小幫助建黨。在王嘉謨的主持下,中共黨員鄞縣存德國小校長鄔顯濤、教師邊春甫介紹橫涇村晝錦國小校長陳銳、教師商丹書、教工陳信傳等三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中共橫涇(盛墊)支部成立,邊春甫任書記,有黨員5人。
當年歲末,邊春甫患病回家,支部書記由陳銳代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共寧波黨組織遭破壞。1927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派遣楊裕發來鄞縣恢復黨組織活動。同年9月,橫涇支部得以重建,書記陳銳。
如今,國小早已遷出,幾度重修後的陳氏宗祠,風貌依舊,寂靜庭院中容納著陳氏家族900年的風雲,也見證了橫涇村紅色歲月里的革命激情。
祠堂平時都是重門深鎖,關住一個庭院的春去秋來。有專人打掃、守護。而村主任陳海偉告訴記者,橫涇村的每一個黨員,都到這座祠堂來過,都會在特殊的日子裡來溫習當年那段歷史,橫涇支部的革命印跡和不滅的精神,在後人心中長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