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定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定

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8年4月16日在南寧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定》。

簡介

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8年4月16日在南寧召開。

出席這次會議的有自治區黨委委員78人,候補委員10人。自治區紀委常委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部分黨的十九大在桂代表和部分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也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自治區黨委常委會主持。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全國兩會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定》。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陳武就《決定》(草案)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農業農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農業依然是發展的短腿,農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我區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富民興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區加快補齊發展短板、激發“三農”發展動力活力的重大歷史機遇。要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全會強調,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從巨觀全局和歷史進程的高度,深刻闡述了“三農”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我們黨“三農”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指導我國“三農”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科學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領會精神實質,準確把握核心要義,緊密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深入貫徹落實。

全會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施特色農業強優、生態環境最佳化、文化繁榮興盛、治理能力提升、脫貧惠民富民、體制機制創新“六大工程”,強化組織、規劃、政策、金融、人才、法治“六大保障”,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書寫好新時代廣西“三農”發展新篇章。

全會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與全國同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全面振興,堅持政府統籌、農民主體,堅持優先發展、城鄉融合,堅持綠色發展、和諧共生,堅持改革創新、典型引路,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全會提出,要實施特色農業強優工程,加快農業結構最佳化和綠色轉型,大力推進科技強農,發展高附加值優質農產品,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升級版,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實施農業龍頭企業成長計畫,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強化農業發展基礎,擴大農業開放合作,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轉變。實施生態環境最佳化工程,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提升行動、林業發展質量提升行動、水生態淨化行動、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行動,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施文化繁榮興盛工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百縣千鎮萬村”文明創建行動,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快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樹立鄉村文明新風。實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突出加強鄉村法治建設,提高鄉村自治德治水平,健全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加強平安鄉村建設,促進鄉村和諧穩定。實施脫貧惠民富民工程,開展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推動農村創業創新和農民就業增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開展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增強農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實施體制機制創新工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供銷林業農墾水利、城鄉規劃體制、城鄉綜合配套、農村投融資體制、農村“放管服”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雙向流動,不斷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全會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要強化組織保障,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農業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實行自治區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各級黨委推動鄉村振興的報告制度和實績考核制度。強化規劃引領,統籌城鄉發展,科學編制鄉村振興總體規劃、縣域鄉村空間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完善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規劃,嚴格規劃執行。強化政策支持,公共財政要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做好農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強化金融服務,健全農村金融體系,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和農村信用體系,加大對鄉村振興信貸和保險支持,提高金融服務鄉村能力。強化人才支撐,大力培育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實施“歸雁”計畫,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強化法治保障,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勢,加強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立法工作,完善執法體系,加大執法力度,確保鄉村振興沿著法治軌道穩步推進。

全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如下決定。

一、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著力統籌城鄉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現代特色農業發展邁上新台階,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民生明顯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面貌發生新變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但也應看到,我區是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和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較為薄弱,農民收入整體落後全國平均水平,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趨勢明顯,誰來種地問題日益突出,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機制亟待理順,鄉村規劃建設、社會治理、文化傳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亟待加強。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我區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富民興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區加快補齊發展短板、激發“三農”發展動力活力的重大歷史機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政治優勢,有社會主義強大制度優勢,有得天獨厚農業資源優勢、豐富多彩文化優勢、山清水秀生態優勢,有民族團結、鄉村善治的好傳統,有多年鄉村建設紮實的工作基礎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必須立足區情農情,充分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發揮優勢,搶抓機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二)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施特色農業強優、生態環境最佳化、文化繁榮興盛、治理能力提升、脫貧惠民富民、體制機制創新“六大工程”,強化組織、規劃、政策、金融、人才、法治“六大保障”,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書寫好新時代廣西“三農”發展新篇章。

(三)目標任務。按照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三個階段目標,廣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高標準農田和“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目標全面實現,主要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改善,基本實現鄉鄉通二級(或三級)路,農村集中供水、寬頻網路覆蓋面、供電可靠性和質量顯著提高;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四個階段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村莊規劃管理實現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農村對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發展,農民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各地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發展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基本建成農業強區,縣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提升,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農村創業就業環境根本改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與全國同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四)基本原則

——堅持黨管農村、全面振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黨的工作重中之重,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堅持政府統籌、農民主體。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引領、組織發動、政策支持、要素投入、強化服務等方面的作用,確保鄉村振興持續深入推進。把維護農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真正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建設者和受益者。

——堅持優先發展、城鄉融合。切實把農業農村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堅持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要素均衡配置、平等交換,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堅持綠色發展、和諧共生。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營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堅持改革創新、典型引路。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樹立推動鄉村振興先進典型,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以典型示範、重點突破,帶動鄉村振興全面深入推進。

——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注重規劃先行、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彰顯地方特色和鄉村特點,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齊步走,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久久為功,紮實推進。

二、實施特色農業強優工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轉變。

(五)加快農業結構最佳化和綠色轉型。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劃定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實施國家“優質糧食工程”,創建綠色高質高效糧食生產基地,確保糧食安全。深入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產業“10+3”提升行動,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升級,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富硒農業、有機循環農業。發展特色畜牧業。科學布局水產養殖,發展特色漁業,振興南珠產業,整合漁船漁業資源,發展遠洋漁業,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實施“金山銀山”工程,發展現代高效林業和林下經濟。全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力推廣“微生物+”等生態養殖模式,支持發展稻魚共生等生態綜合種養,推動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植物病蟲害、動物疫病綠色防控體系建設,推進西江水系“一乾七支”沿岸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創建一批綠色發展示範縣。

(六)大力推進科技強農。深化農科院所改革,建立產學研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把廣西農科院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省級農業科研院所。加快農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良種培育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健全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實施種業自主創新工程,加強農業林業種質資源庫及原生境保護點建設,加大良種聯合攻關,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加強廣西海南南繁基地建設。制定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專項計畫,重點加強甘蔗收穫機械、生態種養、農產品精深加工、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以及柑桔黃龍病、香蕉枯萎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等農業關鍵技術攻關。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完善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健全科技特派員選派制度,提高服務質量。

(七)發展高附加值優質農產品。制定實施質量興農規劃,建立健全質量興農評價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制定修訂一批農業地方標準,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發展綠色、有機高品質農產品。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構建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體系。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完善農產品品牌培育、審核推薦、評價和保護制度,做好品牌宣傳推介,突出打好廣西農業“綠色牌”“長壽牌”“富硒牌”,打造一批“桂”字號區域公共品牌,鼓勵企業爭創馳名商標、培育知名品牌。

(八)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制定實施廣西農產品加工業提升發展規劃,完善產業和政策扶持體系,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聚集,因地制宜形成縣縣有規模以上加工企業、優勢特色產業有加工龍頭企業帶動的發展格局。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加強糧食、果蔬、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畜禽等商品化處理。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精深加工發展,打造北部灣糧油加工基地,發展地方特色功能性食品,支持蔗糖業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推進繭絲綢、茶葉、林木林化、木本油料深加工。扶持地方特色主食工業化發展,推介主食加工老字號。加快農產品加工園區和特色小鎮建設,培育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鼓勵企業打造全產業鏈,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發展加工流通。

(九)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升級版。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增點擴面提質升級三年行動方案,不斷擴大示範區創建數量,推動示範區由核心區向拓展區、輻射區延伸,全覆蓋我區農、林、牧、漁業各類名特優新品種。推進示範區產業升級、技術升級、改革升級,促進主導產業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發展,推動農旅文旅結合、產村產鎮融合,創建一批國家級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支持有條件的示範區,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完善示範區考評驗收機制和扶持政策。

(十)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觀光農業、森林康養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建設一批精品工程和精品線路。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建設,創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制定實施廣西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建立自治區、市、縣三級冷鏈物流體系和覆蓋城鄉的冷鏈物流網點,加強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著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加快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

(十一)實施農業龍頭企業成長計畫。建立農業龍頭企業梯次發展培育機制,強化農業龍頭企業的認定管理,培優扶強,擴大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以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為平台,最佳化營商環境,加強農業招商引資,引進有實力的大型農業龍頭企業。推動國有涉農企業資產最佳化重組,培育國有骨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國內一流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鼓勵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實行全產業鏈經營。

(十二)提升農戶組織化程度。推動實施土地“小塊並大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加大對小農戶扶持力度,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水平,鼓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鼓勵家庭農場參與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其參與農村土地整理和連片開發並納入政策扶持範圍。培育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糧食、供銷、郵政、農機、農墾等系統發揮為農服務綜合平台作用,開展面向小農戶的土地託管、聯耕聯種、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十三)強化農業發展基礎。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整合資金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強化監督考核和政府責任。推動漁業漁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推進大藤峽水利樞紐、落久水利樞紐、樂灘灌區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開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快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田間配套、“五小水利”等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加強農業用地宜機化改造,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快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強化農產品信息服務,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突出問題。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範和遙感技術套用。

(十四)擴大農業開放合作。制定實施廣西農業開放合作規劃,抓住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機遇,著力提升農業開放合作質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農業交流合作,以東協國家為重點建設一批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和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在沿邊沿海沿江地區建立一批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實施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提升行動,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外向型農業企業,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加強桂台桂粵和沿邊農業合作,加強與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交流合作,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力度。加強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

三、實施生態環境最佳化工程,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加快建立健全源頭保護和末端治理機制,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十五)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鞏固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和村屯綠化、飲水淨化、道路硬化為主要內容的“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建設成果,嚴防環境衛生問題反彈,紮實推進產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宜居鄉村”活動,啟動實施環境秀美、生活甜美、鄉村和美“幸福鄉村”活動。制定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建設管護機制,實現村屯“硬化、淨化、綠化、亮化、美化”。

(十六)開展林業發展質量提升行動。堅持生態優先,加快調整最佳化樹種結構,按規劃逐步調減速豐桉等人工純林種植規模,大力營造鄉土樹種、珍貴樹種、名優經濟林和混交林。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和生態公益林保護,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探索推行林長制。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重點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構建綠色走廊,夯實生態基礎。

(十七)開展水生態淨化行動。強化源頭控制、水陸統籌、河海兼顧,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科學劃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區域以及水產畜禽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強化濕地保護和修復。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強化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推進河湖水系連通、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河道渠道整治及溝渠疏浚,實施近岸海域環境治理,開展池塘生態化、魚塘標準化改造。

(十八)開展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行動。制定實施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強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和環境管理,推進散養密集區畜禽糞便污水綜合治理和利用,嚴控甘蔗等農作物秸稈及生活垃圾露天焚燒。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實現鎮鎮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並有效運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逐年提高。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妥善處置冶煉、化工等歷史遺留廢渣、廢料、廢水,消除環境隱患。加大環境監測和執法力度,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傾倒和處置固體廢物行為,嚴禁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

(十九)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健全耕地草地河湖休養生息制度。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河湖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制度。探索建立地區間、流域間、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森林、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探索在重點生態區位推行商品林贖買制度。推行生態建設和保護以工代賑做法,提供更多生態公益崗位。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將環境安全和環境質量列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政績考核,實行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一票否決制,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四、實施文化繁榮興盛工程,樹立鄉村文明新風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和弘揚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激發鄉村文明創新創造活力,凝聚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涵養農村民眾現代文明素質,增強鄉村振興軟實力。廣泛開展基層理論宣講活動,推動農村黨員幹部和民眾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展示陣地,運用基層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

(二十一)開展“百縣千鎮萬村”文明創建行動。制定實施文明村鎮創建三年行動計畫,切實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評選一批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和好公婆、好媳婦、好妯娌等,讓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為農民民眾自覺追求。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傳承和弘揚優秀家風家訓,以良好家風引領農村社會風尚。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加強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推進農村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廣泛開展農村志願服務活動,大力弘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勤勞節儉、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二十二)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民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加強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好文物古蹟、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築、農業遺蹟、灌溉工程遺產。實施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完善非遺傳承人扶持政策,支持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傳承發展,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

(二十三)加快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服務提供、隊伍建設、資金保障,推動公共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推進縣級圖書館和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標準化建設以及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加強鄉村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深入實施鄉村文化惠民工程,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活動,組織引導民眾性文體活動。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不斷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村振興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充分展示新時代農村農民的精神面貌。

(二十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充分利用花山岩畫、靈渠、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跡、侗族村寨等文化遺產價值,建設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挖掘稻作文化、駱越文化、山歌文化、紅色文化、邊海疆文化、民俗風情文化等民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依託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做大做強“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等文化旅遊消費品牌。深度開發演藝資源,打造一批文化演藝精品。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培育特色文化小鎮。實施農村地區傳承工藝項目振興計畫,推進傳統工藝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壯大傳統工藝產業。

(二十五)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堅持正面引導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常態長效整治不良習俗,重點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加強無神論宣傳教育,豐富農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動。深化農村殯葬改革。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傳播科學健康生活方式。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民眾組織積極作用,廣泛開展鄉風評議,褒揚鄉村新風。

五、實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促進鄉村和諧穩定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必須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二十六)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紮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抓鄉促村,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提高其統籌協調各方、領導鄉村治理、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管理鄉村事務的權威。健全新型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提升“星級化”管理水平。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最佳化提升行動,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出第一書記,加大在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落實農村黨員定期培訓制度,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全面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政策。健全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幹部、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制度。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嚴厲整治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二十七)突出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堅持法治為本,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範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提高基層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向基層延伸,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機制。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二十八)提高鄉村自治德治水平。加強農村民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選舉擔任村委會主任。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運行機制。推行“四議兩公開”(四議: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兩公開: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工作法和推廣“一組兩會”(黨小組、戶主會、理事會)協商自治模式,依託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繼續開展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提高村規民約的針對性實用性,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乾群融洽。

(二十九)健全鄉村便民服務體系。整合最佳化資源,統籌推進村級綜合服務中心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在村莊普遍建立網上服務站點,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實現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農民民眾辦事不出村、最多跑一次。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願服務。

(三十)加強平安鄉村建設。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健全農村治安防控體系,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大力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健全運行機制,完善綜治信息系統,加強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全面實施格線化服務管理,形成全區“一網統籌、事事入格”的大格線系統。大力加強農村警務工作,落實一村一警務助理。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以及兩搶一盜、黃賭毒、傳銷、非法採礦、詐欺、拐賣婦女兒童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繼續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加強農村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做好農村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開展農村矛盾糾紛精準排查精細化解。

六、實施脫貧惠民富民工程,增強農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

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生活富裕是根本。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加快補齊農村民生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十一)開展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貧標準,也不吊高胃口,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加大政策傾斜和扶貧資金整合力度,加大對較少民族聚居深度貧困地區、邊境貧困地區的支持,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和後續扶持工作,因戶施策落實幫扶政策及增收項目。加強就業扶持,拓寬就業渠道,深化技工院校結對幫扶貧困家庭“兩後生”職業培訓專項計畫。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改進幫扶方式方法,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推動貧困民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瞄準特定貧困民眾,通過保障性扶貧,解決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等最基本的需求。完善粵桂扶貧協作對接機制,拓展幫扶協作內容。落實脫貧後續扶持政策,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加強扶貧考核監督,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制定激勵政策,關心愛護扶貧一線基層幹部。

(三十二)推動農村創業創新和農民就業增收。加強公共就業服務設施建設,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多渠道轉移就業。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加快推進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農民工創業園等平台建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實施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村低收入者收入,擴大農村中等收入群體,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

(三十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制定實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若干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支持集體經濟組織統籌利用集體資源,集中開發或引進社會資本合作開發,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支持集體經濟組織以自主開發、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閒置的各類房產設施和集體建設用地,增加集體收入。鼓勵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創辦農村服務實體,發展農村服務業。培養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村級集體經濟帶頭人。發揮村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制度。

(三十四)開展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重點推進剩餘未通暢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瀝青路)建設,抓好建制村通達路線窄路面公路拓寬改造,加強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和危橋改造,推進20戶以上自然屯通砂石路建設,統籌推進縣鄉聯網公路、村際聯網公路建設及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加快屯內道路和農業林業生產道路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實施縣域電網能力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計畫,加強農村通動力電設施建設,加快小康用電示範縣建設。加快推進縣縣通天然氣,推進天然氣進鄉入村,合理引導新能源開發利用。加快農村信息網路升級改造,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加大邊境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支持力度。健全農村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

(三十五)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大教育資源向農村配置力度,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最佳化農村學校規劃布局,全面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推動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發展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實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攻堅計畫,支持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加強民族教育,建設寄宿制民族學校。辦好特殊教育。以市縣為單位,推動優質學校輻射農村薄弱學校常態化。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畫,完善中國小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

(三十六)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做好農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推進全區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參保繳費檔次和基礎養老金水平。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創新多元化照料服務模式,推動城鄉社會養老服務均等化。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和改善農村殘疾人服務。加強服務農村老弱病殘的公共設施建設。

(三十七)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行動計畫,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推進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加大對承擔公共衛生任務的農村醫療機構財政經費保障力度。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大力培養全科醫生,推動醫療衛生隊伍“縣聘鄉用”,加大村醫培訓力度,完善村醫養老補助政策。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構建縣域醫共體。發展“網際網路+遠程醫療”。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大力推進農村地區精神衛生、職業病和重大傳染病防治。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政策。開展和規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促進婦幼健康。深入開展鄉村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創建衛生村鎮。完善農村公共體育基礎設施。

七、實施體制機制創新工程,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疏通要素流通渠道,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最佳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三十八)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化城鄉規劃體制改革,推進多規合一、城鄉融合。建立健全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最佳化城鄉產業分工與布局。全面深化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醫療、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制度。深化農村“放管服”改革和投融資機制改革,引導工商資本和金融資金投向農村。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同步建設、互聯互通,加強中心城鎮建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三十九)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構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健全流轉交易、登記辦證各項制度。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紮實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落實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四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科學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辦法,組建不同層級的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堅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正確方向,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集體資產。

(四十一)深化供銷林業農墾水利等改革。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領域,加快供銷社基層社改造,推進社有企業改造升級,創新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治理機制,打造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集體林地“三權分置”,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推動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改革,理順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機制。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推進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創新農墾土地管理辦法,加大企業最佳化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開展農村水利工程產權制度與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八、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工業農業一起抓、城市農村一起抓,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體現到各個方面。

(四十二)強化組織保障。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農業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自治區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要下大氣力抓好“三農”工作,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加強工作指導,強化資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給,做好協同配合,形成鄉村振興工作合力。設區市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自治區黨委、政府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探索自主申報、競爭立項等鄉村振興項目推進機制,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在現有“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的基礎上,組建鄉村振興工作隊,實行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幹部駐村制度。加強“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鍊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注重提拔使用實績優秀的幹部,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加強幹部作風建設,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為民務實推進一批民生工程,杜絕形象工程。大力宣傳黨的鄉村振興方針政策和各地推進鄉村振興的豐富實踐,營造推動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

(四十三)強化規劃引領。制定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統籌城鄉發展,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計畫、重大行動。各市縣編制鄉村振興戰略地方規劃或實施方案,各部門編制配套專項規劃或實施方案。科學制定縣域鄉村空間規劃,針對不同發展水平、不同類型的村莊,分類推進規劃實施。實施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工程,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鄉土風情和民族元素,加快村莊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加強村莊現狀調查,科學論證,提高村莊規劃的適用性;加強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實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制度,嚴禁違法建房,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建設查處機制。

(四十四)強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加大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支持市縣政府申請自治區代理發行政府債券用於支持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域的公益性項目。穩步推進項目融資和收益自平衡的專項債券試點工作,支持符合條件、有一定收益的鄉村公益性項目建設。規範各級政府舉債融資行為,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法違規變相舉債。制定鼓勵

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落實和完善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用地等扶持政策。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統籌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用地,新增建設用地計畫向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傾斜,單列一定比例建設用地指標用於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設施農用地政策。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方式供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項目建設用地。合理提高被征地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比例。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根據國家所建立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提出我區具體實施辦法,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四十五)強化金融服務。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健全農村金融體系,加快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推動自治區農村信用聯社改革,保持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大力推廣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提高“三農”金融服務室行政村覆蓋率,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和農村信用體系。普惠金融重點要放在鄉村,積極開展金融服務進村專項活動。研究制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有關實施意見。探索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中長期信貸支持。繼續開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支持在境內外債券市場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及資產證券化產品。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探索開展主要特色農產品價格指數、天氣指數保險等。

(四十六)強化人才支撐。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探索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畫等,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畫,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等。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畫。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制定實施“歸雁”計畫,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和外出創業成功人士等返鄉下鄉服務鄉村振興事業;鼓勵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新農民;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的優勢和力量,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等積極作用,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農村弱勢群體關愛等。制定鼓勵城市專業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建立城市醫生教師、科技文化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

(四十七)強化法治保障。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勢,加強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立法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發揮各級人大及常委會立法、監督等職能作用,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頒布實施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加強鄉村清潔條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宣傳,完善執法體系,加大執法力度,推動貫徹落實。支持設區市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促進鄉村振興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支持民族自治縣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促進鄉村振興的單行條例。

全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凝心聚力,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紮實推進富民興桂、奮力譜寫新時代廣西發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