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實施意見

為紮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06年開始,在全省開展實施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對關於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實施作出的意見。

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實施意見

為紮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06年開始,在全省開展實施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堅持從農民積極、幹部主動、條件比較成熟的村鎮抓起,在全省選擇1000個左右的村和100個左右的鎮開展試點示範。原則上每個縣(市、區,下同)選擇1個示範鎮、10個不同類型的示範村。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達到“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健全新機制”的目標,創造鮮活典型,帶動和推進全省新農村建設紮實穩步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支持,農民自主。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又是最大受益者。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強力推動,又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調動農民積極性,通過辛勤勞動建設美好家園。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因村制宜,因鎮制宜,突出重點,創造性開展各項建設。堅持先易後難,分步實施,邊試點,邊示範。
3.規劃先行,統籌發展。按照科學性、特色性和整體性要求,認真制定村鎮示範工程建設規劃,嚴格組織實施,以規劃統籌各項建設,促進合理布局,指導科學發展。
4.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立足實際,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從民眾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措施,把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有機結合起來。
5.社會參與,整體推進。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協調發展,生產和生活條件同步改善,建設和管理同步加強,示範工程與各項富民創建工作相銜接。

三、建設重點
1.培育特色經濟,發展現代農業。這是新農村建設,實施此項示範工程的首要任務。調整農業結構,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發展具有優勢和特色的農產品,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實施科技進村入戶工程,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綜合防治動植物病蟲害,推廣良種良法,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發展二、三產業,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發揮城鎮經濟對農村的輻射、帶動和集聚作用。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合理布局村鎮路網,村村通公路,主、次幹道實行瀝青或混凝土鋪裝,宅間道路達到消防安全要求,完善村鎮候車和客運設施。推廣無塔式供水,採取打手壓井、建小型自來水廠和引山泉水等形式,確保民眾飲水安全衛生。改善供電、通訊、郵政、廣播電視等服務設施,建立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興辦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連鎖店,建立健全“社區服務中心”,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需要。
3.推進人居環境建設,改變村容鎮貌。按照符合規劃、量力而行、尊重民意、突出特色的原則,搞好民居建設,重點推廣生態型、節能型和風俗型住宅,皖南山區要注重保持徽派建築特徵。加強環境衛生綜合治理,開展“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拆除違章建築,完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保持庭院清潔衛生,街巷整潔乾淨。以建設環狀林帶,開展四旁綠化,發展“三小”(小花園、小果園、小竹園),加快村鎮綠化。普及戶用沼氣,推廣清潔能源,帶動農村“四改”(改廁、改圈、改灶、改院)。推廣科學養殖模式,實行住宅與圈舍分離。有條件的鎮,可利用水面、山坡、荒地,建設公共休閒娛樂場所。
4.發展公共事業,培育新型農民。普及和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加快中國小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素質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提高村鎮各類學校教學和管理水平。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建立醫療救助制度,加強村鎮衛生和計畫生育設施建設,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推進村鎮文化和體育設施建設,擴大公共活動場所,積極開展文體活動。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貧困戶、五保戶、軍烈屬救助制度。建設“農民科技書屋”、“科技櫥窗”,擴大“綠色證書”、“陽光工程”和新型農民培訓範圍,提高農民民眾素質和就業能力。
5.加強組織建設,推進民主管理。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基層工作新機制,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鞏固和擴大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健全和完善黨組織領導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堅持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制定村規民約,進一步推進黨務、政務和村務公開。加強農民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開展創建文明村、文明戶、和諧家庭活動,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婚喪新風尚。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平安鄉村建設,創造安全祥和社會環境。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實施“千村百鎮示範工程”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明確目標,把握重點,精心部署,全力推動。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千村百鎮示範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各市、縣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建立上下協調聯動的工作網路。要建立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合力機制。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同志要靠前指揮,各市、縣黨委要切實負起組織者、主導者和推動者的責任。
2.加大支持力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三個高於”的要求,增加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用於示範工程建設,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和社會資源,重點用於新農村建設。各有關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開展工作試點、安排建設投資和事業經費時,應更多地向示範工程傾斜。要建立社會廣泛參與的激勵機制,引導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知名人士、志願者與示範村鎮開展結對幫扶。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示範村鎮幹部民眾的培訓。省直各有關部門都要聯繫一個鎮和一個村。從全省各級機關和事業單位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熟悉農村工作的優秀幹部,安排到村鎮掛職或任職,主抓示範工程建設。
3.加強規劃指導。要抓緊做好示範村鎮的選點和規劃編制工作。示範村鎮由各縣確定,市里審批,報省備案。示範村鎮確定後,及時安排有資質的單位,按照立足當前、適度超前的原則,上半年編制完成示範村鎮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在規劃制定的過程中,要廣泛徵求民眾意見,以人為本,科學確定建設標準。要通過規劃的實施,合理安排生產建設布局,引導工業向園區集聚、人口向城鎮集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指導村鎮因地制宜開展建設,不毀古建築,不大拆大建,保持生態環境和自然風貌。
4.加強宣傳引導。採取多種形式,做好宣傳工作,使示範工程建設的目的意義、目標要求和主要內容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報導各地的好典型、好經驗。
5.加強監督考核。各地要結合實際,把示範工程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有關領導和責任人。圍繞示範工程建設,制定科學、切實可行的目標管理和考核體系,納入各級各部門的年度目標責任考評,加強督查,嚴格獎懲。對各個示範村鎮的建設工作,所在市、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要加強檢查指導,及時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