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

滬教委德〔2014〕35號

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

各高等學校,各區縣教育局,各委、局、控股(集團)公司: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深入實施《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教社科〔2014〕3號),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本市工作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意見。

一、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的發展背景和重要意義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是落實黨和國家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戰略需要,是上海推動教育綜合改革、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強青少年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性與針對性的重要保證。

2005年《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綱要》(試行)頒布實施以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引領,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立足點,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規律,構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教育為重點,與國際性大都市建設相適應的民族精神教育實施體系,形成了以民族精神教育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廣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顯著增強,學生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與文化素養顯著提高,為進一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在這種形勢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既具有世界眼光和國際意識,又具有民族情懷和文化根基,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期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當前的學校教育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破解,如大中國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構建有待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待緊密結合,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等。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

二、總體目標與基本要求

(一)總體目標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立足點,通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課外、進網路、進隊伍建設、進評價體系”,一體化構建大中國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體系和實踐體系;通過構建大中國小各學段縱向銜接、課堂內外和網路橫向貫通、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聯動機制,形成科學化、規範化和長效化的制度保障,逐步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體系。

(二)基本要求

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借鑑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要著力把握以下幾方面要求:

1.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整體設計。系統推進大中國小各學段的縱向銜接,課堂內外和網路各環節的橫向貫通,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網路,推動課程設計、教師培養、資源利用和政策支撐的有機協調,系統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體系建設,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整體性與系統性。

2.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科學規劃。依據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意趣,確定啟蒙教育、認知教育、認同教育、自信教育、使命教育的目標,構建分層遞進、螺旋上升的教育內容序列。深入挖掘各學科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探索學科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度結合的方式方法,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3.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機制的傳承創新。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吸收借鑑世界各國各民族優秀的文明成果,豐富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深入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時代要求,不斷創新教育途徑和方法,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承性與發展性。

三、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市、區(縣)、學校三級組織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教育與宣傳、文化、共青團、婦聯和工會等部門的密切合作,形成統籌協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體系、實踐體系和工作體系進行頂層設計,明確教育重點和基本要求,統籌協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融入區域文化特色,對本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做好整體部署和組織指導。各級各類學校實施領導負責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整體工作規劃,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積極拓展教育途徑,不斷提高工作實效性。

著力加強課程教材、學科德育和校外教育的組織領導。加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材的研究開發、試點探索和規範管理的力度。嚴格規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教材的規劃、立項、編寫、審查、評估、套用等工作流程,重點抓好課程教材開發成果評審、評價反饋,確保教材質量。加強對學科德育的管理研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目標有機融入各門學科,梳理各學科各學段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提高教材落實課程標準的專業化水平,形成課程的育德合力。健全區縣青少年學生校外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整合社會大課堂優質教育資源,搭建學生感知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平台。

四、完善大中國小各學段教育內容的縱向銜接

根據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頂層內容架構,遵循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意趣,構建分層遞進、螺旋上升、整體銜接的教育內容序列。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在不同學段融入的基本規律,將其系統、科學配置到各學段、各學科之中。

國小低年級,以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為重點,開展啟蒙教育;國小高年級,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國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開展認同教育;高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為重點,開展自信教育;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開展使命教育。逐步將各學段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加以序列化、體系化,推動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有效銜接。

五、完善“三個課堂”的橫向貫通

充分發揮學校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加強第二課堂的課外教育建設,充實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第三課堂的網路教育內涵,逐步將“三個課堂”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進行一體化設計,整合“三個課堂”的教育資源,發揮“三個課堂”的教育聯動,實現優勢互補。

發揮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納入中國小德育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總體規劃,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重。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結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德育資源,充實教育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建設,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梳理中國小各學段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細化中國小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地理等學科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涵,編制各學段重點內容,形成各學段分學科落實的實施意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應有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各級各類學校要利用區域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課程和校本課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

加強第二課堂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確定各學段的教育目標,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形成分學段的序列化活動指南和指導性規範,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在校園文化建設、主題活動開展、學生社團活動等方面,有計畫、多層次、多形式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發揮少先隊、共青團、學生社團等組織,檔案館、博物館、校史館等場館在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獨特作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風、教風、學風的育人功能,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鼓勵和引導各級各類學校結合本區域、本學校的歷史文化、校史校訓等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慶教育、儀式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進一步發揮上海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和上海市大學生藝術教育實踐基地的示範效應,通過“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等有效載體,加強文化品牌項目建設,運用社會文化資源為學校藝術教育提供優質服務。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人文素養。繼續推進上海校園文化傳承創新發展行動計畫和藝術教育“彩虹行動計畫”。開展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璀璨星光”校園文化節活動,推進中職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加強中高職學校民族文化傳承基地的建設,培育一批學生文化社團。

構建第三課堂的網路教育體系,注重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密切互動,通過宣傳引導和文化傳播打造青少年學生喜愛的網路精神家園。加強網路教育資源庫建設,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開發傳統文化網路學習課程,創作青少年學生喜愛的體現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網路遊戲、網路視頻等。實現“易班”在大中國小的全覆蓋,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增強網路育人功能,提升第三課堂的輻射力,打造時時處處的育人空間。

六、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路

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優勢,加強親職教育的基礎作用,挖掘社會教育的育人功能,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相結合的教育網路,凝聚強大的育人合力。

大力推進社會教育大課堂建設,合力構建“校內外育人共同體”。健全文教結合機制和保障體系,以整合最佳化文教資源為載體,切實提升公共文化資源服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搭建公共文化場館學生藝術教育和實習實踐平台。大力推動文化市場和產業與教育事業有機融合,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服務。要吸引社會力量和第三方民間組織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發揮不同類型社會主體的教育作用,積極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社區要結合地域文化開展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要重視親職教育的基礎作用,引導家庭使用好《親職教育指導手冊》,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親職教育理念。倡導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形成愛國守法、遵守公德、珍視親情、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良好家風,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職教育氛圍。要增加各類宣傳輿論的傳統文化教育內涵,加強對網路、報紙、出版、電視等媒體的引導和管理,營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

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實施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工程,明確教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重要職責,提高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和中國小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課程體系。在學校黨政幹部、教師的培訓中增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自覺性。中國小要在“360”“540”教師職後培訓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主要內容。健全教師市級共享課程體系平台,建設師德與素養類教師培訓課程。推進中國小名師名校長基地、骨幹教師德育實訓基地、班主任帶頭人工作室、區縣藝術教育工作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高校輔導員工作室等平台建設。

加強骨幹教師培養培訓,建設人才培養平台,打造一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骨幹隊伍。在“東方學者崗位計畫”等上海教育系統各類人才計畫中增加傳統文化教學和研究人才的比重。鼓勵民間藝人、技能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教學、設立“大師工作室”,培育、發掘、宣傳、推廣一批長年耕耘在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實踐一線、富有創造性的優秀教師典型。

八、完善條件保障

(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科學研究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設立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大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在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思政系列)、市教育規劃科研項目和學校德育研究課題中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項,支持高校教師、中國小骨幹教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通過專題研究、學術研討、文化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培養和造就一批傳統文化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物。推進德育課程、語文教育、體育教育、地理教育、歷史教育、美術教育、音樂教育、綜合藝術教育等上海高校“立德樹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加強文化傳承類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智庫建設,探索文化傳承的模式創新,提升文化傳承的效果和效率。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適應時代發展和育人需求,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優勢學科和相關科研力量,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加強研究成果的實踐推廣和轉化。

(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與督導

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豐富和完善上海中小學生學業評價綠色指標。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學生評優評獎和升學就業的重要參考。將教師在學科教學和社會實踐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和實績作為教師評優評獎的重要依據。將學校在教育、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中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要求作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和學校整體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對區縣督政和學校督導範圍,切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落實。

(三)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經費投入

鼓勵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項經費,引導社會力量和市場力量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拓寬經費投入來源渠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經費的績效評價作為區縣督政和學校督導的重要內容。

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2014年11月2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