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的簽訂
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是清光緒十年(1884)沙俄強迫清朝廷於新瑪爾噶拉簽訂的帕米爾地區的邊界條約。
新疆西部的帕米爾,古時稱蔥嶺,是天山、喀喇崑崙山和興都庫什山交匯而形成的高原地帶,有“世界屋脊”之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帕米爾地區既是中國西部邊疆的天然屏障,也是溝通費爾巴乾盆地和印度平原的捷徑,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因此,它一直是俄、英爭奪要地。同治十二年正月初三(1873年1月31日),兩國外交大臣背著中國非法達成分贓“協定”,規定從中國帕米爾地區的薩雷庫里起,順著帕米爾河和噴赤河,劃一條分界線:南面的瓦罕帕爾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北面的中國帕米爾地區劃為俄國勢力範圍。從光緒二年(1876)起,沙俄不顧我國邊境哨卡和當地人民的制止和阻攔,以遊歷、考察為名,甚至組織“遠征軍”,非法進入帕米爾地區。十年五月初五(6月3日),沙俄強迫清朝廷於新瑪爾噶拉簽訂了《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通過該約將它的邊界向南推進到烏孜別里山口,割占了中國的喀什噶爾西北部大片領土以及什庫珠克帕米爾。該約還規定,從烏孜別里山口起,“俄國界線轉向西南,中國界線一直往南”。這是中、俄兩國在帕米爾地區的唯一邊界條約。據此走向線,中國僅保留帕米爾東的郎庫里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而走向線以西的薩雷茲帕米爾的大部和阿爾楚爾帕米爾的西北角,則被劃入俄國的版圖。兩條走向線(從烏孜別里山口“一直往南”與“轉向西南”)之間的三角形地帶,則成了“待議地區”,為以後沙俄進一步侵略這個地區埋下了禍根。十八年,沙俄公然違背《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出兵侵占了帕米爾。清朝廷提出抗議。沙俄不僅不撤兵,反而增兵強占了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進而指出必須“以山中水流處”(即薩雷闊勒嶺)劃分中俄在帕米爾的邊界,以先占後議的慣用手法,陰謀迫使清朝廷承認既成事實。從十八年秋開始,沙俄強迫中國談判帕米爾劃界問題,談了很久,毫無結果。二十年三月十三日和十八日(1894年4月18日和23日),中、俄兩國政府先後向對方發出照會,聲明各國命令本國“主管機關不得超越目前它們所占據的位置”,直到兩國間“對帕米爾劃界問題得到最後解決為止”。清朝廷還聲明:“在採取上述措施時,並不意味著放棄中國對於目前由中國軍隊所占領以外的帕米爾領土的權利。它認為應保持此項以1884年界約為根據的權利,直到達成一個滿意的諒解為止。”自此次中俄兩國換文以後,雙方再也未就帕米爾問題進行談判。沙俄始終非法霸占薩雷闊勒嶺以西2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於是,中、俄兩國在帕米爾就存在一個未定國界的問題。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沙俄背信棄義,私與英國趁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之機,擅自訂約瓜分了薩雷闊勒嶺以西的帕米爾。清朝廷當時提出抗議,再度申明:“日後必重申前說”,明確表示了中國政府不承認俄、英瓜分帕米爾協定的嚴正立場。
成為歷史
塔吉克政府12日宣布,同意放棄與中國在帕米爾高原,擁有主權爭議的一塊土地,將這塊 土地所有權讓與中國。 塔吉克國會12日經過投票表決,同意放棄這塊在帕米爾高原、約1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目前還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將由這塊土地撤離。 但是塔吉克反對黨領袖卡比里(Mukhiddin Kabiri)批評說,塔吉克無條件將土地送給中國 ,正代表塔吉克外交的一大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