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介紹的是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內容。西方藝術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寶藏,是藝術類、建築學類專業學生、從業者及文化藝術愛好者必須了解的知識。《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基於藝術知識普及的宗旨,通過詳盡的史料,深入淺出的語言以及大量豐富的圖例,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西方藝術不同歷史時期的眾多藝術流派、藝術家及他們的藝術理念、作品。《中世紀與文藝復興》適合建築學相關專業學生及藝術愛好者閱讀參考,也可作為大學藝術史類的教學輔導書。編輯推薦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深入淺出的語言以及大量豐富的圖例,闡述了從西方藝術的起源一直到19世紀中葉的西方藝術發展歷程。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中世紀藝術
第二部分 文藝復興藝術
一、歐洲文藝復興產生的動因
二、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與作用
三、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萌芽與早期狀況
(一)萌芽時期
(二)早期狀況
四、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
五、義大利威尼斯畫派
六、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衰退時期
七、歐洲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文藝復興概況
(一)尼德蘭文藝復興
(二)德國文藝復興
(三)法國文藝復興
(四)西班牙文藝復興
參考文獻
序言
紛繁的西方藝術是我們這個時代美學欣賞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已然成為我們視覺經驗的一部分。因此,探尋一下西方藝術的源頭與其發展的歷程,將會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同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學體驗。遠古的本原性藝術能夠使我們了解到人類之初的藝術狀況,其發展過程中所演繹的一次又一次的藝術更迭與衍進,更是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其作為人類文化發展的一部分所具有的精神魅力。
時代已經遠去,那些岩畫、壁畫、架上繪畫、雕塑和建築等卻留傳至今。通過它們,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況,感受到了他們在不同時期的思想活動和內在的情感波瀾。就藝術而言,任何審美都有其不同的時代崇尚。通過不同時代的作品欣賞,我們得以知曉藝術是如何開始、如何進行、如何發展,以及如何運用時代賦予的精神語彙來演繹不同的藝術形式。而如此浩瀚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所沉澱下來的文化血脈,不僅展示了每個不同時代的藝術所特有的崇尚,更重要的是它傳承了我們人類文化的根本精髓。它從人類童年時期的思維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如果你對此感興趣,不妨隨同本系列叢書中這些將藝術欣賞融合於歷史敘述的文字和圖例,進行一次歷史與藝術的賞析之旅。
歷史是智慧不竭的源泉,藝術是情感表現的手段;重要的是我們從什麼層面來欣賞、理解和汲取。
本系列叢書通過詳盡的史料,深入淺出的語言以及大量豐富的圖例,闡述了從西方藝術的起源一直到19世紀中葉的西方藝術發展歷程。在編著過程中,面對如此浩瀚悠久的西方藝術歷程,一定會有掛萬漏一的偏悖之處,望廣大讀者予以指正。
文摘
一、早期基督教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所謂中世紀藝術,其實質就是基督教的藝術。在那近千年的歲月中(約5~14世紀),歐洲人的精神幾乎被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上帝”所禁錮;在文化藝術方面,始終不問斷地演繹著由神權授予的各類披著宗教袈裟的形式表現。在此期間,雖然在一些短暫的文化藝術形式上也曾有過復興現象出現,但這些所謂的文藝復興與近千年的中世紀文藝相比,幾乎就是曇花一現。因此,人們也把中世紀的文藝稱之為‘上帝的文化”。
基督教產生於l世紀左右,最早是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定居地、那些地位卑微的底層社會開始流傳傳,並逐漸傳播到了羅馬帝國的全境。據《聖經》中新約全書的馬太福音記載,它的創始人耶穌是上帝之子,由聖靈授孕於瑪麗亞,誕生於猶太人定居地耶路撒冷的伯利恆城。耶穌即為“基督”(Christ,意為“救世主”),在他開始傳教的過程中,曾先後收了十二個徒。他在布道時有這樣的福音傳誦:“窮人有福了、善良的人有福了、心靈純潔的人有福了、受苦受難的人們有救了……”隨著這種傳播的不斷擴大,信仰它的窮人越來越多;同時,由於耶穌不斷地抨擊猶太當權者和羅馬當局的苛政,從而引起了他們的極大恐慌。於是,就有了耶穌遭他的門徒之一猶大的出賣,被羅馬總督以“謀反罪”釘死在十字架上:並在3天后復活、40天后升天的離奇傳說。而耶穌受難殉道時的十字架也就成為日後凝聚這一信仰的、無比強大的、精神上的象徵性符號;並在他的門徒們秘密的傳播中,逐漸形成了人類精神上賴以支撐的信仰支柱——基督教。(圖1)
基督教在形成之初,都是一些規模甚小且分散的派別。它的主要成員僅僅是一些商鋪的店主、工匠以及更為下層的平民和奴隸。它的原始教義追求刻苦樸素的生活,並在其信徒追隨信仰的熱情之中融入了不可動搖的單一宗教信仰(即所謂的“單神論”)。它們宣稱上帝主宰世間的萬事萬物,並認為人類從產生的那天開始就犯了罪,受苦受難是命中注定的;唯有信仰上帝,才能在死後得到上帝的拯救,升入天堂;如果施暴、作惡多端,就會被上帝拋棄而進入地獄。應該說它給下層平民的希望是來世的寄託,寄託那些在現世無法實現的願望。因此,當羅馬當局開始禁止基督教的傳播,並逮捕其信徒、施以酷刑凌辱時,也未能阻擋基督教的蔓延,反而有越來越多的教徒們渴求基督教那真理般的信仰。他們不畏懼肉體上的痛苦與折磨,甚至於死亡,反而在精神上充滿了信心,因為他們已經有了來世升入天堂的希望。也許,這就是基督教在以後得以發展壯大的根本精神之所在。
313年,可以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年。因為就在這一年,偉大的君士坦丁大帝(羅馬帝國的皇帝,約274~337年)通過米蘭特赦令,頒布了宗教的寬容政策。從此以後,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並逐漸擁有特權成為國教。應該說特赦令的頒布,標誌著基督教的真正發展。到了330年,羅馬帝國的首都由羅馬遷至希臘的一座城市——拜占庭;這座位於歐亞相接的海濱之都,就是後來以創建者的名字命名的“君士坦丁堡”(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而這座城市從創建的那天開始,就已經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從而逐漸成為了一座純粹的、名副其實的基督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