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紀史研究

世界中世紀史研究

《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是2006年4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曦文。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陳曦文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4-1
版 次:1
頁 數:302
字 數:240000
印刷時間:2006-4-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010054155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義的基礎。消滅封建主義,歸根到底是破壞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時破壞與它相聯繫的農民“份地制”(即農民不完全的、有條件的土地占有制)。由於各國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不同,同時也受階級鬥爭進程的影響,因而封建主義消滅的過程分別遵循不同的道路,在英國是從消滅農民的“份地制”開始的,它的典型表現就是“圈地運動”。圈地運動經歷了兩個高潮,一個出現在15世紀後葉,延續至17世紀末,另一個發生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前者是對農民份地的最初衝擊,後者是最後消滅小農,使小農賴以存在的份地制徹底消滅。正當英國資本主義萌芽之際,通過暴力手段剝奪個體農民的份地,使其中部分人轉化為僱工,發展起來的是資本主義租地農場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租地農場主階級。在一定意義上說,16世紀前後的圈地運動是英國經濟變革中的一個劃時代的事件,而15世紀最後30餘年至16世紀頭10年,約當蘭開斯特王朝結束至都鐸王朝建立初期,是圈地運動第一個高潮的最初發動,馬克思把它稱做”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奠立基礎的變革的序幕。“因此,弄清這個時期圈地運動的情況,分析它的性質和結果,是了解英國農村封建生產關係瓦解和資本主義關係誕生的基石。

作者簡介

陳曦文 女,1934年10月生,廣東省東莞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7月畢業於師範大學歷史系,1959——1961年在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讀研究生,1986——1987年為美國杜克大學訪問學者。在高校為本科生講授《世界中世紀史》、《基督教史》為研究生講授《中世紀史導論》、《中世紀史專題研討》、《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經濟發展史》、《基督教思想史》等課程。已培養碩士、博士生十多名。發表論著20餘種。1982年和1992年兩次參加編寫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世界中古史》和《世界史·近代史編》,後者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七五”重點科研項目“英國都鐸王朝史研究”課題中,參加主編項目成果《擷英集·英國都鐸史研究》(1994年出版),撰寫了專著《英國16世紀經濟變革與政策研究》(1995年出版),獲北京新聞出版局優秀圖書二等獎,《基督教與中世紀西歐社會》(1999年出版)。曾任歷史系主任、研究所所長。1997年被國家教委聘為高校歷史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84年被授予“北京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1991年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目錄

英國都鐸王朝早期圈地運動試析
英國中世紀毛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及其原因初探
從十六世紀呢綁商的地位和作用看當時英國工業中生產關係的變革 英國都鐸王朝前期對外貿易和重商政策
論伊莉莎白時代英國的商業擴張
英國都鐸時代倫敦商人的財富和權力
英國十六世紀“價格革命”原因部析
論十六世紀英國經濟變革之研究
威爾特郡呢絨商威廉·施頓普
倫敦大商人約翰·艾沙姆
都鐸政治家托馬斯·渥爾塞
都鐸政治家托馬斯·克倫威爾
資本主義起源問題研究的新階段——16世紀前後西歐經濟變革研究動態
論中世紀西歐基督教的道德倫理觀
論中世紀西歐基督教的精神禁
修道院與中世紀前期的西歐文化
中葡關係史與澳門問題
素質教育與歷史教學改革——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年會評介
《16世紀至18世紀中葉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發展研究》序言
《1500-1750年英國人口遷移與城市發展》序
《十六、十七世紀前期英國流民問題研究》序
《1500-1700年英國商業和商人研究》序言
都鐸經濟資料選擇:
圈地調查委員會(1517年)
1485-1517年中部六郡的圈地
十六世紀當時人對圈地後果的看法
關於經濟史、社會史的分期問題——都鐸王朝時期是英國中世紀的結束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