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人們正被SARS般的病毒侵害,然而在世界的某個地方,一場 真正的戰爭正在奪走許多人民的性命。毫不相干的兩個人,一名孩童與一名老人在同一天失蹤了。孩童的失蹤馬上被察覺了,老人的不見卻是在數個小時後才被察覺到。外婆不顧一切發瘋似地尋求生死兩界幫忙尋找孩童,兩者卻都愛莫能助;老人的孫子卻浪費時間在虛擬世界的戰爭遊戲,他如同一般孩童般倔強而自足並不尋求任何人的幫忙,但亦同樣地迷失在原地打轉。疲憊的尋找結束後,兩宗尋找終於在一個工地相交匯了。 他們都沒有找到想找的人,無可奈何茫然的端坐於此。而他們想找的人,就在這時攜手出現了,僅僅與他們隔著一道鐵板,只是他們看不見而已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陸奕靜 | 外婆 | |
張捷 | 小捷 | |
苗天 | 爺爺 | |
李康生 | 小康 | 簡介 電話聲音出現 |
職員表
製作人 | 蔡明亮 |
導演 | 李康生 |
編劇 | 李康生 |
攝影 | 廖本榕 |
剪輯 | Sheng-Chang Chen |
音效:湯湘竹;杜篤之;杜則剛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以上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獎項屆次 | 獲獎稱號 | 備註 |
2003年 | 釜山國際電影節 | 第8屆 | 新浪潮獎(李康生) | 獲獎 |
2003年 | 台灣電影金馬獎 | 第40屆 | 最佳劇情片(《不見》) 最佳女主角(陸弈靜) 最佳新演員(張捷) 最佳攝影(廖本榕) 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廖本榕) | 提名 提名 提名 獲獎 獲獎 |
2004年 |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第4屆 | 港台最佳新導演(李康生) | 獲獎 |
2004年 |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 優秀新銳導演獎(李康生) | 獲獎 |
幕後製作
拍攝靈感
影片的靈感來源於李康生的媽媽帶小孫子去公園溜滑梯,小孫子的頭撞了一個包,然後她回來就說完蛋了,他父母回來一定會責怪她,她就一直說“怎么辦?怎么辦?”。李康生由此獲得啟發,覺得要寫一部祖母找小孫子的劇本 。
創作背景
該片原計畫由蔡明亮和李康生兩人各拍一個短片,然後湊成一部長片叫“不見不散”。後來蔡明亮先拍,又拍的太長,捨不得剪。而李康生只拍了60分鐘,因為要配合蔡明亮的影片,又補拍成了88分鐘。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細節 |
韓國 | 2003年10月4日 | 釜山國際電影節首映 |
日本 | 2003年11月1日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荷蘭 | 2004年1月26日 |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
中國香港 | 2004年4月7日 | 香港國際電影節 |
捷克 | 2004年7月2日 | 卡羅維瓦里電影節 |
希臘 | 2004年9月22日 | 雅典電影節 |
加拿大 | 2004年9月23日 |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
比利時 | 2004年10月8日 | 佛蘭德斯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2004年10月16日 | 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
奧地利 | 2004年10月23日 | 維也納國際電影節 |
法國 | 2004年11月26日 | 3大洲南特節 |
捷克 | 2005年4月4日 | 菲比電影節 |
法國 | 2005年7月6日 | 巴黎 |
日本 | 2006年8月26日 | 東京電影節 |
(以上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不見》以獨特的“兒童和老人”視角表達了非同尋常的社會關懷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評審會評),雖然描寫的是關於尋找的故事,但從一個側面也折射出當代台灣社會家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由傳統的儒家文化影響的幾世同堂的家庭結構,正在經受著現代文明的考驗和衝擊。片中家庭因為尋找產生了一系列的衝突,最終導致了解體,表現了現代台灣社會結構發生演變的一個現象。然而其間的親情、矛盾等又困惑著家庭的每位成員 (搜狐娛樂評) 。
《不見》雖然語言羅嗦冗長,但是表現了台灣人的冷漠,影片是在批判現實,表現了導演的社會責任和良心,其人文關懷令觀眾感動。片中老太太無奈只能不求活人求死人的情節對社會的批判就如同高高舉起了鞭子。電影中一個又一個出人意料的情節,滿含著深不可測的意韻。然而情節安排的過於人為化也有點矯情,一切情節都是為了那個無巧不成書的結尾設立 (《大眾電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