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

不和

1不一致、不團不和睦。 《書·多方》:“自作不和,爾惟和哉。”《史記·循吏列傳》:“ 鄭昭君 之時,以所愛 徐摯 為相,國亂,上下不親,父子不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戲論》:“長官稱雨,贊府即道晴;贊府稱晴,長官即道雨。終日如此,非不和乎?”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關於他與同僚的關係,寫到他與 糜芳 、 傅士仁 不和,困難時,眾叛親離。” 2不調和;不和諧。《管子·七臣七主》:“四者俱犯,則陰陽不和,風雨不時,大水溧州流邑。”《史記·日者列傳》:“四時不和不能調,歲穀不孰不能適。”《文選·陸機<文賦>》:“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李善 註:“雖復相應而不和諧。” 3不和悅。 《史記·趙世家》:“太后不和之色少解。” 4身體不舒服。 《隋書·庶人秀傳》:“我有不和,汝便覘候,望我不起,便有異心。”《說唐》第六回:“哥哥貴體不和,何必拘此故套?”結,缺乏和諧和一致的意見。以爭吵,摩擦和對立為特色的持久的不一致。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詞目】不和
【拼音】bù hé
【基本解釋】
1、 [difference]∶意見分歧
這兩人之間從未有任何不和。
2、 [discord dissension;be on bad terms]
3、不一致、不團結,缺乏和諧和一致的意見
製造不和
4、以爭吵,摩擦和對立為特色的持久的不一致
由這種局勢而引起的爭論是激烈的,不和看來要表面化。

詳細解釋

1. 不和睦。
《書·多方》:“自作不和,爾惟和哉。”《史記·殷本紀》:“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有眾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史記·循吏列傳》:“鄭昭君之時,以所愛徐摯為相,國亂,上下不親,父子不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戲論》:“長官稱雨,贊府即道晴;贊府稱晴,長官即道雨。終日如此,非不和乎?”明 武之望《奏毛文龍事疏》:“毛帥在鮮五年,先與舊撫(袁可立)鎮(沈有容)不和,繼與臣等不和,今又與鮮君臣不和。豈諸臣皆厲世妖孽,而獨毛帥為和鸞鳴鳳?”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二)》:“關於他與同僚的關係,寫到他與糜芳、傅士仁不和,困難時,眾叛親離。”
2. 不調和;不和諧。
管子·七臣七主》:“四者俱犯,則陰陽不和,風雨不時,大水溧州流邑。”《史記·日者列傳》:“四時不和不能調,歲谷不孰不能適。”《文選·陸機<文賦>》:“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李善 註:“雖復相應而不和諧。”
3. 不和悅。
史記·趙世家》:“太后不和之色少解。”
4. 身體不舒服。
《隋書·庶人秀傳》:“我有不和,汝便覘候,望我不起,便有異心。”《說唐》第六回:“哥哥貴體不和,何必拘此故套?”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