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據下朱家店村村碑記載:明朝初年,朱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因鄰通往淄博大道,朱姓以開店為業,曾名朱家店,因與現在的上朱家店重名,冠以“下”字,故名下朱家店村。
據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明朝正德年間,下朱家店村隸屬鵬山保·至道鄉;民國初年屬第五區(鐵車區);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下朱家店村屬於萊東縣鐵車區;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下朱家店村屬於萊蕪縣辛莊區;1958年3月辛莊區改為辛莊鄉;同年10月成立辛莊人民公社,下設管理區,下朱家店村屬於辛莊公社徐店管理區;1984年3月,萊蕪縣稱萊蕪市,辛莊人民公社改稱辛莊辦事處,徐店管理區改稱徐店鄉;1985年11月改辦事處為鎮,下朱家店村屬於辛莊徐店管理區。下朱家店村建村已有600多年歷史了。建村之初只有劉、李、朱姓,以後韓、呂、張、鄒四姓陸續遷入,其中韓姓最多,為第一大家族,呂姓次之,族姓之間不分眾寡,貧富強弱,都團結友善,和睦相處。
村莊背靠小山子,辛大鐵路從小山子腳下穿過。村內樹木茂盛,遮蔭蔽日,村前小河長年流水潺潺,顏苗公路從村前經過,環境優美,交通便利。1993年,村兩委為了解決村民出村行路難的問題,投資3萬多元,在村前小河上修築了一座長12米、寬5米、高3米的兩孔石橋,方便了村民的來往。
下朱家店村舊址,全部是肥沃的良田。20世紀70年代,村兩委針對村子現狀決定將村莊搬遷到小河北邊的北嶺上,經過召開村民大會,討論通過,決定從1976年開始搬遷,計畫十年搬完。由於村兩委工作思路對頭,帶頭搬遷,結果只用了8年時間就全部搬完了,隨搬遷,隨進行土地開發,搬遷完了,100多畝良田也開發出來了,現在在原村址開發的土地上,植上了果樹,種上了姜,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下朱家店村人極富革命精神,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鄒敬言、鄒敬信、韓其柱等人參加了八路軍,並參加了1941年4月J1日發生的小山子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又有許多青年參軍,如:韓其訓、鄒效海、鄒效水、鄒敬共、韓其式等。萊蕪戰役時,下朱家店村積極組織小車隊、擔架隊支前,跟隨主力部隊轉戰南北,為主力部隊供彈藥,送軍糧,救傷員。老人、小孩常為駐村部隊站崗放哨,送情報,婦女則做軍鞋,攤煎餅,支援人民子弟兵,為萊蕪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抗美援朝時期,下朱家店村有8人奔赴朝鮮戰場,其中呂慶信同志1952年犧牲在朝鮮戰場,成為革命烈士。1946年張慶路作為北上幹部任黑龍江省呼蘭縣縣長;南下幹部韓其成任浙江省寧波市計畫委員會主任。
古老的村莊,淳樸的村風,使得村民健康長壽。下朱家店村建村已有600多年,自古以來下朱家店人就有團結和睦,尊老愛幼的美德。晚輩們都能想方設法給老年人創造舒心的生活環境,並認真照顧好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也自得其樂。婆媳、妯娌、鄰里之間團結和睦生活愉快,使老人們健康長壽。下朱家店村,人門雖然不很多,但是老年人不少。現在全村70多歲以上的老人有26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11人;90歲以上的有2人。
下朱家店村人重視農業發展,促進經濟成長。建國初期,下朱家店村從互助組、初級社到高級社,然後分田到生產隊,至土地承包到戶,各項工作開展順利。1971年楊橫水庫乾渠從下朱家店村東經過,解決了下朱家店村農業用水問題,使該村土地水澆面積增加了180餘畝,使原來的低產田,變成了穩產高產田,徹底解決了全村人的吃飯喝水問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下朱家店人深知水對農業牛產的重要性,1983年村里投資2萬元打機井一眼,並配套使用,從而村裡有了自己的看家水,為農業生產的發展,糧食產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1998年村里投資3萬餘元,在村東陡溝修建蓄水2萬方的小型水庫陡溝水庫,又增加水澆面積80餘畝,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2002年村里投資2.3萬元。在村西北溝修建了蓄水1500方的小型水庫北溝水庫,又增加水澆面積60餘畝:充足的水源為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幾年來,下朱家店村人積極回響上級的號召,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改變過去的種植方式,種黃煙、大蒜、姜、植桑養蠶,經濟效益很可觀。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積極鼓勵村民發展養殖業。村里專門規劃出養殖小區,讓養殖戶人住養殖小區,現在下朱家店村已發展養豬專業戶12戶,養雞專業戶5戶。家家戶戶養豬1-2頭,每年全欄仔豬2000餘頭,肥豬4000餘頭,肉雞6萬餘只,僅養殖一項全村人均收入800餘元。養豬大戶鄒敬玉,每年出欄肥豬500餘頭,收入5萬多元,養雞大戶呂守國、韓克紅,每人建有3個養雞大棚,每年出售成品肉雞15000餘只,收入2萬多元。他們都是下朱家店村的經濟大戶。
下朱家店村人,勤勞善良,崇尚文明,重視教育。解放前由於生活貧窮,辦不起學校;解放初期與岔道村合辦國小,1952年下朱家店村建立了自己的國小。1998年村國小全部合併到楊家橫國小。下朱家店村的第一個大學生(本科)是呂守忠,1963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畢業後在新汶礦務局良莊煤礦任工程師。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今全村共考取大中專學生26人。畢業後,他們工作在祖國各地,各行各業。他們敬業愛崗,樂於奉獻,成就不凡,其中佼佼者如:韓克收,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在山東電台工作;韓克春畢業於山東水利專科學校,現任萊蕪市萊城區水務局副局長,助理工程師;呂守敬,畢業於泰山醫學院,現在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工作。現正在就讀的大、中專學生,也都成績過人,韓海祥就讀於浙江工業大學,在鳳城高中讀書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們是下朱家店村的驕傲。
勤勞樸實的下朱家店村人,自改革開放以來,認真抓好農業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1983年村民用上電燈,安上了電話,現在下朱家店村已安裝程控電話82部,購買拖拉機5輛,三輪車76輛,汽車4輛,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隨著中國加入WTO,下朱家店人緊緊抓住發展的機遇,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勤勞智慧的下朱家店人,正以嶄新的觀念,嶄新的姿態,科學的精神,沖天的幹勁,開創自己美好的明天。
地理環境
下朱家店村坐落在牟汶河的支流蟠龍河的發源地小山子腳下,位於辛莊鎮最北邊。
建制沿革
據下朱家店村村碑記載:明朝初年,朱姓由河北省棗強縣遷此建村。因鄰通往淄博大道,朱姓以開店為業,曾名朱家店,因與現在的上朱家店重名,冠以“下”字,故名下朱家店村。
據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明朝正德年間,下朱家店村隸屬鵬山保·至道鄉;民國初年屬第五區(鐵車區);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下朱家店村屬於萊東縣鐵車區;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下朱家店村屬於萊蕪縣辛莊區;1958年3月辛莊區改為辛莊鄉;同年10月成立辛莊人民公社,下設管理區,下朱家店村屬於辛莊公社徐店管理區;1984年3月,萊蕪縣稱萊蕪市,辛莊人民公社改稱辛莊辦事處,徐店管理區改稱徐店鄉;1985年11月改辦事處為鎮,下朱家店村屬於辛莊徐店管理區。
下朱家店村建村已有600多年歷史了。建村之初只有劉、李、朱姓,以後韓、呂、張、鄒四姓陸續遷入,其中呂姓最多,為第一大家族,韓姓次之,族姓之間不分眾寡,貧富強弱,都團結友善,和睦相處。
政治體制
一、烈士英名錄
呂慶信
二、歷任村支書
1940年-1947年 呂善諾
1947年-1950年 韓瑞祥
1950年-1953年 韓其峨
1954年-1958年 呂善策
1959年-1961年 韓其峨
1962年-1963年 韓來祥
1964年-1966年 李自篤
1971年-1995年 韓呈祥
1996年-2001年 韓元祥
2002年- 呂慶來
三、歷任村主任
1940年-1947年 韓其峨
1947年-1950年 韓西祥
1950年-1953年 韓來祥
1954年-1958年 韓其峨
1959年-1966年 呂守貴
1966年-1967年 鄒祥春
1968年-1970年 張慶林
1970年-1976年 李自篤
1976年-1984年 呂守貴
1984年-1995年 韓元祥
1996年-1998年 張慶玉
1998年- 呂慶來
歷史文化
小山子戰鬥
1940年4月l1日,發生在下來家店村北小山子的一次戰鬥,1940年4月10日夜晚,駐博山的日寇300餘人,和漢奸共500餘人由博山出發,妄圖消滅活動在鐵車區境內我八路軍四支隊。敵人於4月11日凌晨4點左右到達小山子西北邊的高上坡村,稍息後,便直奔楊橫村和下朱家店村,很快敵人便占據了小山子制高點,其餘的敵人則進入了楊橫村和下朱家店村,在兩村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時我八路軍四支隊二團奉命在楊家橫村東二虎山子,下朱家莊村南白羅山及小山子北部唐上村形成包圍圈。4月11日上午我八路軍四支隊二團在團長吳瑞林的指揮下向敵人發起了衝鋒,下午3點左右攻下了小山子,把進入楊橫、下朱家店兩村的敵人趕出村去,並把他們趕到楊橫西,下來家店村東的“光光頂子”及下朱家店村北的李家林、亓家林一帶敵人藉助有利地形負隅頑抗。4月11日傍晚,我八路軍四支隊二團,又向集結在光光頂子、李家林、亓家林的敵人發起衝鋒,戰鬥持續到夜裡12點左右敵人扔下200多具屍體,倉皇而逃。這次戰鬥共繳獲敵人迫擊炮2門,機關搶5挺,戰馬3匹,子彈10000餘發,長槍短槍400餘支,布鞋、鋼盔等物一宗。我軍有37位同志為國捐軀一這次戰鬥是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鬥,打出了我軍的志氣,挫敗了敵人的威風,堅定了抗日軍民戰勝侵略者的信心
風景名勝
下朱家店村原有準提廟和關帝廟,是村人為祈求風調雨順,禱告建有三間正堂,為準提大殿,裡面塑有準提奶奶的塑像;西面建有三間廂房,作為護廟人住房,廟前廣場石碑矗立,每年三月十六日為該廟廟會,四鄰八鄉的善男信女都來趕廟會,禱告生活幸福全家平安。1965年因國小建設新校舍,將此廟拆毀。關帝廟位於村舊址南邊,約有百餘年歷史,1965年拆毀,現在廟址已成為良田。
在舊村原址原有一株古槐,根據木質考證栽植於600多年前。這株古槐曾是下朱家店村的標誌。古槐主幹有4人合抱粗,高約20餘米,樹冠遮蔭約70平方米,樹下是村民重要的活動場所,1972年5月4日修建辛大鐵路的沂南民工,在樹洞內點火嗆鳥,不慎將樹幹內部的腐木點燃,村民發現後立即採取措施滅火,因火在樹幹內部慢燃,水澆不到,土壓不住,結果到了夜間火勢蔓延竄到樹頂將樹燒死。1983年村里修建磚廠,取土時便把已死的樹幹徹底推倒,至此,這株古槐從它生長了600多年的土地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