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下曹村 :福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下曹村地處福建省寧化縣南部,距縣城40公里,離曹坊鎮1公里,省道205線穿村而過,交通便捷。全村土地總面積11081畝,其中耕地面積2243畝,農作物主要為烤菸和水稻;林地面積8873畝,主栽培品種是馬尾松、杉木、毛竹。全村7個村民小組,382戶,1662人,其中勞動力約1100人,外出勞動力約800人。經濟以農業為主,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5013元,村集體收入5萬元。
歷史沿革
下曹村古建築群:據《曹氏族譜》記載,下曹村始建於南宋德祐元年(即公元1275年),距今已有735年。清朝光緒五年,這裡出過“皇封正四品”官員。清嘉慶十二年後,清代書法家伊秉綬曾在此修過族譜,辦過學堂,留下了不少的墨寶真跡。村中共有古民居45座,大多建於明末清初,建築時間長的約有四五百年,最短的也有二百多年。目前,該村正在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1929年春,根據中共福建臨時省委指示,中共長汀臨時縣委派徐赤生回寧化秘密開展革命活動。隨後,寧化地下黨在下曹村發展秘密農會會員和地下黨員。1930年6月22日晚,曹坊黨支部在曹坊發動農民武裝暴動,成立南鄉(曹坊)革命委員會臨時紅色政權。次年7月,紅12軍挺進寧化開闢閩西北革命根據地,首批成立了曹坊區等三個區蘇維埃政府,轄下曹等13個鄉,相繼成立鄉蘇維埃政府。1932年1月下旬,中共曹坊區工委改為中共曹坊區委,成立中共下曹鄉黨支部。下曹鄉紅色政權成立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組織動員廣大民眾打土豪分田地、發展經濟、參軍參戰、支援前線,使寧化及下曹村發展為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央蘇區鼎盛時期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3年5月,紅3、紅9軍團、少共國際師從中央蘇區東北一線向南退守寧化一線,其中紅9軍團後方機關駐防寧化曹坊上曹、下曹及滑石一帶。1934年7月6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由瑞金出發北上,經長汀進入寧化,在曹坊的上曹、下曹宿營,紅軍抗日先遣隊司令部駐下曹安俊公廳廈,一部宿營下曹敬湖公祠內。1934年8月下旬,紅1軍團曾集結於寧化曹坊的上曹、下曹、滑石一帶,密切注視敵東路軍的行動,後向松毛嶺方向東進。1934年10月上旬,紅9軍團後方機關經長汀、瑞金向於都方向集結開始長征。
該村建築群被列入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寧化縣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現存革命遺址4處: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司令部舊址(安俊公廳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宿營地舊址(敬湖公祠)、紅1軍團、紅9軍團軍需倉庫舊址(立人公廳廈)、紅1軍團駐地舊址(安祥公廳廈)。
2009年下曹村獲寧化縣十佳旅遊開發地,2010年被評為曹坊鎮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2011年通過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驗收,並被定為寧化縣級文保單位,連續三年被評為曹坊鎮先進黨支部和綜治工作先進單位。 近年來,下曹村著眼於“創先爭優”,爭創寧化縣文明村,建立了村級圖書室、衛生室、便民服務室、老人活動中心、健身器材等,並與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結對子,成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幾年來,下曹村兩委傾力為村里辦實事、好事,總投資約800萬元進行生態建設,進行了村中道路澆築、污水管道埋設、池塘整治、河道整治、村中綠化亮化、信息數位化等建設工作,村容村貌發生很大改觀。
2017年10月11日,下曹村被命名為第二批“中央紅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