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世紀誰最強--今後20年中美競爭的地緣政治和戰略綱要

這類國家最重要的地緣政治目的就是形成地區經濟的高度一體化。 第二部分就影響中國與美國競爭的重要地緣政治體系中心進行分析。 而在未來變革中全球地緣格局下,中美兩國仍有經濟、戰略等廣泛的合作領域。

內容介紹

中文提要
新的國際體系的建立,既要受到世界重要力量對比的制
約,也取決於它們為爭奪組建世界新秩序主導權鬥爭的態
勢。世界每一次大格局的變動,都會引起建立國際新秩序的
鬥爭,而這種鬥爭的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今後世界新格
局的面貌。
今後20年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最為關鍵的時期。各國
都在為下個世紀作準備,但是最強者只能是具有地緣政治優
勢的大國。“中間地帶”具有發展完整控制權的地理優勢。
在整箇中間地帶,真正能利用其地理形勢成為平衡大陸、海
洋力量的一極的只有中國。
用麥金德式警句可如此概括:
控制中原,就能領導中國;
控制中國,就能領導中間地帶;
控制中間地帶,就能領導整個世界。
全球力量格局正在形成四個梯度的金字塔模型:即美國
為首的超級體系,中、俄、日、德組成的主導體系以及內
政、從屬四個地緣政治體系。超級體系國家的主要目的是影
響和滲透其他國家,因此與其他三個體系存在著尖銳矛盾,
久而久之外交迴旋餘地縮小,最終成為與主導體系平行的國
家。
主導體系的國家在外交上的選擇範圍和餘地最大,它既
能與超級體系國家保持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又能與從屬體
系、內政體系國家聯合起來,抵制超級體系的地區性滲透。
這類國家最重要的地緣政治目的就是形成地區經濟的高度一
體化。這些體系都具有自身的核心和外圍地帶的空間特徵。
某種程度上,超級體系在全球秩序中是核心地區,而從屬體
系國家則是外圍地區。由於地緣的力量樞紐是流動的――由
大西洋向太平洋的核心流動,因此北美領導地位可能被東亞
取代。當今世界,國際事務的主導權力正在由集中而分散,
權力的核心地域也不斷向外圍地區擴大,權力的特徵也發生
悄然變化:軍事力量逐漸由經濟和文化力量取代。
中國大戰略是由北向和南向兩大部分構成。歷代大王朝
統治者基本都遵循這一戰略方針,所謂北向即抵禦北方之
敵,重點在於國家主權及安全;南向即發展經濟,即為國家
生存與發展之故。歷史上形成的這一地緣戰略觀或為周邊環
境壓力,或為經濟重心的轉移。
未來中國的地緣戰略仍是北向與南向,並由以下三個部
分構成:維護國家的領土的主權完整,將其置於中央政府和
一支強大軍隊的控制之下;努力使周邊國家成為中立的緩衝
地帶,維護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致力於經濟高速發展;
統一台灣,對南海的所有島嶼行使主權,擁有近海控制權,
致力於中華經濟圈內的交流,使其逐步實現一體化。
美國推行全球霸權以及對中國的遏制,將使兩國進入激
烈的競爭時期,這將直接影響到亞太安全甚至全球地緣政治
格局。美國歷史性擴張構成其地緣戰略步驟:完全控制北美
大陸;保證西半球的霸權地位,即避免出現另一個大國;美
國海軍完全控制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北域;在以上前提下,影
響亞歐大陸的政治局勢,左右大陸力量對比態勢。美國這種
擴張性大戰略,對旨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中國構成
了嚴重威脅。美國地緣戰略推進主要是針對亞歐大陸的“中
間地帶”,由此控制整個亞歐大陸。由於美國的干涉在東亞
形成三個潛在的戰爭地帶:朝鮮半島、南海、台灣。這三個
地區,有兩個涉及到中國的領土問題和主權。迄今為止,美
國與中國有過兩次交手。第一次是朝戰;第二次則是越戰。
在未來一旦美國軍事介入台灣問題,中美之間第三次撞擊仍
可能爆發。
作為中國第一本地緣政治學和地緣戰略論專著,本書提
出中美競爭的假設,並非說兩國之間衝突不可避免,主要出
於預警目的。
本書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變化中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美國
是海洋大國,這個國家從開始就充滿擴張力,它控制著全球
重要的海上通道、戰略要地,對任何國家都構成嚴重威脅。
地緣政治利益是其熱衷亞歐大陸事務的重要驅動力。中國與
美國的競爭在東亞形成衝突的旋渦,而台灣則是潛在的颱風
眼,因此統一台灣成為未來中國地緣戰略的當務之急。但是
中國與美國的合作除經濟等方面外,還具有戰略合作價值
――對付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潛在威脅。因此中美決策者應
把握好兩國關係航行,避免衝突之可能。
第二部分就影響中國與美國競爭的重要地緣政治體系中
心進行分析。日本與美國攜手,雖然意味著日本暫時會放棄
對地區霸權的追求,但是可能加大其追隨美國圍堵中國的力
度。美日安保宣言的簽署,打破了亞太地區的力量對比。為
了力量均衡,中國可與俄羅斯、印度、東協結為戰略夥伴關
系,在亞歐大陸築起安全的四邊形戰略體系。
第三部分主要對國家結構進行地緣政治分析。地緣、政
治、民族三大要素影響著國家發展及未來前景。國家存在的
目的就是克服離心力,增強向心力,把地域組合起來,建成
一個有效的整體。而國家進行管理必須要提高核心區對邊緣
區的整合能力,這需要建立發達的通聯網路。政治和社會對
地域的整合,是國家發展壯大的必然過程。在橫向上就是對
地區集團的融合,在縱向上則是對不同的社會集團和經濟集
團的同化和吸收。地區差距、貧富差距成為主要的整合方
向。前者是水平方面的即核心區對邊緣地區的整合;後者是
垂直方面的政府對分化的社會階層的內部整合。
第四部分是在上述國際、國內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
一些對策和建議。任何大國要想單獨影響全球政治都十分困
難,區域內衝突將由其核心力量自行解決。全球因而形成三
大戰略區:美國領導的海洋戰略區,整個戰略區可分為三個
地緣政治區,日本、歐盟、北美;大陸戰略區的核心國家是
俄羅斯;中央戰略區包括亞歐大陸的東部地區,如東北亞,
東南亞。該區主要核心力量是中國。對於海洋和大陸來說,
中央戰略區是理想的緩衝地帶。未來全球還將出現數個主要
地緣政治力量的地域集團。大致形成東亞、北美、西歐、陸
心四大區域集團,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將成為這四個
區域的主要力量支柱。這些泛區的劃分是按經線排列的。主
要大國共同遵守這一法則:沿經線發展,避免彼此間衝突。
美國致力於在全球推行其國內結構和價值標準,已遭到
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抵制和反對正在逐步喪失其道義力量。作
為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長期推行全球霸權必然因窮兵黷武
導致力量衰竭。
中美競爭將是歷史性的。地緣政治和戰略的考慮在其中
起著關鍵作用,決定著競爭的焦點和內容,並且最終決定競
爭的結局和角逐者的命運。對於中國來說,保持不輸就意味
著贏。
實際上中美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極小,在一次大
戰、二次大戰時中美都是盟國,有戰略合作與友誼的歷史。
而在未來變革中全球地緣格局下,中美兩國仍有經濟、戰略
等廣泛的合作領域。因此中美兩國實有必要保持克制,相互
容忍共建國際秩序。
下個世紀誰最強?必是那個獨立自主、保持經濟成長、
內部穩定以及致力於和平的國家。中國的一套國際秩序不同
於西方的強權外交,強調的是平等關係和互利原則。在這場
歷史性競爭中,時間會幫助中國的。
本書中心論點是:中國將在歷史性競爭中獲勝成為全球
大國。中國因此實現自古就負有的一項偉大歷史使命:創造
全球共享的文化、制止人類的野蠻和暴力發生、給世界帶來
和平。中國成為全球大國的道路和方式與別國不同:不是依
靠軍事戰爭手段,而是依靠科技和文化力量。因為只有科技
和文化才能使其在歷史性競爭中保持壓倒一切的優勢。這需
要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能夠保持社會和政治穩定以及經濟
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需要建立一種政治秩序,通過強大政
府依靠政治制度化,這種政治秩序才有可能實現。
“中央大國”稱謂之於中國,首先是歷史傳統使然。
1840年之前,中國一直是世界文明和力量的重心。現在一
些西方歷史學家仍然使用“中國的世界秩序”的表現手法;
其次是地緣政治的,中國處於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之間的中
間地帶,具有海陸兩種優勢,是全球力量的三大戰略板塊之
一。因此在解決了國內問題之後,中國將再度崛起,重振漢
唐雄風,成為全球大國,建立國際和平新秩序,將文明的偉
力播送四海。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導言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
第一部分 變化中的全球地緣格局
第一章 下一輪角逐:中美誰是贏家
一、力量重心:下個世紀誰最強?
二、美國的戰略:假想敵中國中美打了兩次仗,會有第三次嗎?
三、改變中國的:是中國還是美國?
撞擊的必然:美國的歷史擴張及地緣戰略
四、登入:美國全球戰略利益的終極美日韓聯盟與中國
五、美國社會經濟弱點:拒絕衰敗還是衰敗
六、中美競爭的八種態勢
第二章 戰爭颱風眼:台灣之問題
一、到中國家門口打仗,美國贏不了
二、台灣並不在美國真正的戰略防線內控制台灣,阻遏日本南下
三 和平統一 但不放棄使用武力
第三章 東亞:大國衝突的漩渦
一、東線是否無戰事
二、中美競爭中的地緣政治要害國家
日本與美國的撞擊
撲朔迷離的朝鮮半島
越南
蒙古
三、東南亞:破碎地帶不再破碎
力量對比:東南亞
越南
馬來西亞
菲律賓
四、擁有南海,就能影響整個東南亞
南海:亞洲地中海
南向與東南亞的戰略合作
五、東亞地緣政治地圖的裂痕
第二部分 聯盟與排擠:海陸集團的縱橫捭闔
第四章 海權:日本的第三次準備
一、假想敵中國:日本的全面準備
二、地緣優勢及日本的帝國衝動
日本的戰略目標和影響範圍
三、對日本威脅的全面估量
日本的說“不”會導致全世界對日本說“不”
力量對比:日本
四、新的日本“大東亞共榮圈”
五、中日競爭中地緣要害國家
印度尼西亞
印度
第五章 陸權:俄羅斯的力量消長
一、來自亞歐大陸的壓力
北方大敵的千年威脅
俄羅斯的歷史性擴張
二、兵要地誌:原中蘇之間的對抗
三、俄羅斯何處去?
俄羅斯的選擇
力量對比:俄羅斯
四、亞歐大陸的地緣政治要害國家
亞歐大陸的動盪漩渦
哈薩克斯坦
蒙古
五、雙頭鷹:頭靠東方,目視西方
化敵為友:中俄的大陸戰略合作
第三部分 國家分析的地緣政治
第六章 地緣的力量樞紐
一、空間的政治組織
內斂與擴展:有效控制模式
二、國家地域目的:統一
力的方向;向心力與離心力
三、力量的地理十字軸線
核心區網路的統治效力
四、南北梯度
力量單元:南方崛起
五、東西差距
第七章 政治的地域整合
一、政治的空間秩序
政府威力與政治秩序
變革經濟中的地理與政治
二、制度化與社會參與
政治制度化與政治秩序
制度化與四個能力
第八章 民族的權利空間
一、民族生長的地理樞紐
二、誰控制了中原,誰就控制了中國戰略防禦的歷史基礎
三、海陸戰略防線
海疆三條戰略防線
邊疆四條戰略防線
四、變化世界中的戰略和政略
第四部分 不戰而勝 :統一和安全的地緣戰略
第九章 外交政策的地理方針
一、不戰而勝的外交使命
二、遠交近親的務實外交
“不”字當頭的中國外交
三、外交政策的地理框架
力量金字塔:超級、主導、內政、從屬四個地緣政治中心
四、模型與外交方針
六個外交範疇
五、未來地緣政治圖:競爭與協商
雙輸還是雙贏:大國的博弈原則
六、中美博弈及北太平洋安全機制
歷史性角逐:中國海上威力及當務之急
第十章 戰略方向與戰略防禦
一、戰略防禦的地理重點
通道地區、破碎地帶和戰略要地:成為大國的
戰略選擇
二、戰略防禦體系及戰略方向
中國的戰略方向:北向與南向
戰略防禦體系
三、國際秩序與中國力量
全球三大戰略區:海洋中央大陸
經度發展的四大泛區
四、大國的五項指標及關係結構
五、中國將在發展中確立大國優勢
附表 美軍21世紀頭十年將要使用的主要武器系統
注釋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