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0月1日)
平裝: 282頁
開本: 16開
ISBN: 9787213035524
條形碼: 9787213035524
尺寸: 24 x 18 x 1.4 cm
重量: 499 g
作者簡介
朱寧,生於新疆奎屯高泉。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冶學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聽法學博士(國際政治專業)。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研究方向:國際關係理論、地緣政治與戰略、地區與國際安全。
1997年出版的《下個世紀誰最強:今後20年中美競爭的地緣政治與戰略綱要》榮獲第13屆北方15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類優秀圖書獎,該著作被制乍“國內最早的地緣政治學專著”。
1999年在《光明日報》發表長篇文章《千年:社會變遷及文明演進》(20篇連載),受到中央有關部門、學術界和讀者高度好評,後結集出版,即《變亂中的文明:霸權終結與秩序重建(公元1000-200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其他著作和譯作有:《大國戰略:中國利益與使命》(與胡鞍鋼等合著,2000年),{中國走向選擇》(台著,2007年),《新安全論》(譯作,2003年),《協治安全:中國戰略研究的一種路徑》(博士論文),等等。並在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襄論文數十篇。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中日安全關係走向及中國應對變化了的東亞安全環境的戰略。時間跨度上,它涵蓋了近代中日之間三個最為重要的關係階段——兩國推進現代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甲午戰爭、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抗日戰爭、冷戰結束之後變化了的全球政治中的中日安全關係——長達百年的歷史;地理跨度上,雖以全球政治的變化為背景,卻將研究的透鏡聚焦於“地區”(Region)。
本書論證並闡明了以下思想:中日之間競爭包含一種地緣的、文化的、經濟的結構性內容,兩國安全關係的走向卻不可避免地受地區乃至全球戰略環境尤其是安全觀念變化的深刻影響。在東亞,無政府(anarchy)文化具有的某種短期的難以逆轉性、超級強權的干預使得地區安全政治的發展呈現一種不可預料的特徵,但是隨著國際社會化的影響以及地區一體化在本地區的深入,制度、規範、認同在塑造相互作用和社會化進程中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安全文化驅使中國和日本這兩個正在崛起的地區大國在藉助傳統“自助”(Self-help)方式的同時,也越來越深地參與全球和東亞政治規則的制訂和多邊安全合作組織,以應對彼此和複雜多變的戰略環境。
中日之間安全關係中的許多活躍的衝突性潛在因子,在這一社會化過程中將被稀釋或抑制。這種安全觀念和地區安全結構的某種變化,有可能促使大國運用新的方式重塑地區秩序。
本書提出的中國“超越戰略”(Transcending Strategy),即建立制度化的多邊機制來解決問題、結束威脅或防止戰爭再現,並改善國際秩序所潛藏的正義性缺失及權力分配不均之現狀,推動地區或國際秩序的“和平變遷”——通過社會建構主義超越現實主義、通過多邊主義超越雙邊主義、通過地區主義超越民族主義、通過間接戰略超越直接戰略。中國的“超越戰略”,將使東亞安全結構發生變革——一個和諧的東亞社會就有可能出現,中日關係的改善也就有了和平環境。這是一種建構主義式的文化合作模式,中國在實現本國戰略利益的同時,也由此促進了地區的和平與發展。
冷戰後的世界和東亞正處於一個重大的轉折關頭。中國應以和平方式重塑東亞及全球安全秩序。
中日之間競爭包含地緣的、文化的、經濟的結構性內容,而兩國安全關係不可避免地受戰略環境的深刻影響。在東亞、無政府文化雖呈現一種不可預料的特徵,但是隨著國際社會化的影響以及地區一體化的深入,制度、規範、認同在塑造相互關係和社會化進程中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日兩國也越來越深入地參與全球和東亞政治規制訂和多邊安合作組織。
中國地緣戰略目標是“不戰而勝”,著眼於全球,立足於地區。重塑東亞秩序的“中國方式”應為:以地區化為主要路徑,大國協調為手段,推動東亞地區主義及社會化進程以及地區秩序的“和平變遷”。這樣,一個和諧的東亞社會可能出現,中日關係的改善也因此有了和平環境,從而為構建一個和諧世界奠定基礎。
目錄
導論 問題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的範圍與意義
二、研究的思想資源
三、概念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內容結構
第一章 衝突的歷史結構
第一節 地緣動力
一、清朝地緣戰略
二、日本地緣戰略
第二節 文化動力
一、中國與東亞朝貢體系
二、武士道與日本秩序觀
三、“泛亞”主義
第三節 經濟動力
一、原料進口與擴大市場的需求
二、總體戰爭的需要
第四節 戰爭與現代化
一、“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力量
二、戰爭利潤與現代化
第二章 雙邊結構與中日
第一節 安全的地理動力
一、敵意-友善-疑懼
二、力量對比的變化
第二節 安全的文化動力
一、輿論與戰略環境的變化
二、歷史記憶與中日安全
三、和平主義或軍國主義
四、武士道與進攻性現實主義
第三節 安全的經濟動力
一、石油戰略要地
二、石油戰略通道
三、中日能源安全戰略
第四節 衝突的形態和範圍
一、衝突的概念
二、三種狀態分析
第三章 三邊結構與大國
第一節 東亞合作與美國方式
一、美國方式與聯盟安全體系
二、美國東亞安全合作構想
三、日本東亞安全合作構想
第二節 日美同盟與東亞安全
一、彷徨與重新結盟的必要
二、同盟重簽對東亞安全影響
第三節 美日引發的地區不安全
一、東亞傳統安全動力:軍備競賽
二、地區安全的敏感地帶
第四節 中美日與東亞秩序的前景
一、第一種前景:美日聯手制華
二、第二種前景:美中聯手平衡日本
三、第三種前景:中日合作共同推動東亞一體化
第四章 多邊結構與東亞
第五章 重塑東亞的中國方式
中英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