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融合與開放的下一代網路叢書”系統地描述了作者在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研究中,對下一代網路原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對課題研究成果的歸納和總結。作為叢書的第六冊,《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建模與軟體工程方法》在前幾冊的介紹基礎之上,力爭從更加巨觀和抽象的角度對下一代網路進行深入的闡述。為此,《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建模與軟體工程方法》以下一代網路的整體結構為切入點,以下一代網路的業務驅動特徵為體系結構分析的基礎,構建了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建模方法和統一的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複合視點模型,從而為下一代網路提供了“是什麼”的定義依據。《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建模與軟體工程方法》還提出了體系結構建模與軟體工程方法相結合,使複合視點體系結構建模能夠被最終貫徹到目標系統的實現過程中,從而為下一代網路提供了“怎么做”的實現依據。
本套叢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通信與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等專業研究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從事下一代網路相關工作的高級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緒論
1.1下一代網路的概念與特徵
1.2下一代網路的體系結構
1.3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建模的必要性
1.3.1構建模型要解決的問題
1.3.2模型的內容
1.3.3模型的作用
1.3.4構建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模型的必要性
1.4本書結構
第2章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研究綜述
2.1我國軟交換設備規範草案
2.2ISC/IPCC制定的NGN體系結構
2.3ETSITIPHON/TISPAN制定的NGN體系結構
2.4ETSI3GPP/3GPP2制定的下一代移動核心網體系結構
2.5ITU-TNGN2004工作組對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的研究
2.6目前研究成果的特點與不足
2.7對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研究的要求
2.7.1解決“是什麼”的“定義”問題
2.7.2解決“怎么做”的“實現”問題
2.8本章小結
第3章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模型方法與軟體工程方法的研究
3.1下一代網路功能體系結構模型方法的分析
3.1.1RM-ODP多視點模型的分析方法
3.1.2智慧型網概念模型的分析
3.1.34+1軟體體系結構模型的分析
3.1.4功能體系結構模型建模方法需求
3.2下一代網路質量體系結構模型建模方法的分析
3.2.1McCau的質量度量模型
3.2.2ISO9126軟體質量模型
3.2.3Dromey軟體質量模型
3.2.4NFR非功能需求框架模型
3.2.5質量體系結構模型建模方法需求
3.3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模型方法的特徵
3.3.1複合視點
3.3.2業務驅動
3.3.3統一的形式化描述
3.4下一代網路條件下電信軟體工程方法的分析
3.4.1軟體工程
3.4.2軟體開發方法
3.4.3軟體開發過程模型
3.4.4軟體過程管理
3.4.5軟體質量管理
3.5體系結構模型方法與工程方法的結合
3.6本章小結
第4章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建模方法
4.1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模型方法、軟體工程方法與UML語言
4.1.1UML的基本內容
4.1.2UML語言的特點
4.1.3使用UML描述體系結構的問題
4.2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建模方法的內容
4.2.1面向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的建模分析方法
4.2.2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建模方法模型
4.3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建模元模型
4.3.1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分析過程元模型
4.3.2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分析方法元模型
4.3.3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設計方法元模型
4.3.4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實現方法元模型
4.4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建模UML擴展
4.5本章小結
第5章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模型的構建
5.1電信系統與電信業務
5.1.1電信業務和電信服務
5.1.2電信系統
5.2複合視點的構建
5.2.1視點劃分依據
5.2.2體系結構的視點劃分
5.2.3複合視點模型的構建
5.2.4業務驅動的複合視點體系結構構建總結
5.3複合視點體系結構與軟體工程方法
5.3.1複合視點體系結構模型與軟體工程方法的關係
5.3.2適合複合視點體系結構模型的軟體工程方法
5.3.3雙瀑布過程模型的定義
5.3.4在雙瀑布軟體過程中貫徹複合視點模型分析方法
5.4下一代網路體系結構複合視點模型
5.4.1視點模型需求分解
5.4.2視點模型定義
5.4.3平面模型定義
5.5本章小結
第6章SDriCView體系結構企業視點模型
6.1企業視點概述
6.1.1角色模型與商業模型
6.1.2業務模型
6.2角色模型
6.2.1基礎業務角色分析
6.2.2業務角色的細分
6.2.3角色模型結構
6.2.4角色模型的比較
6.3業務模型
6.3.1業務角色的業務功能需求
6.3.2業務類型的劃分
6.3.3業務模型結構
6.4商業模型
6.4.1商業模型結構
6.4.2商業角色與參考點定義
6.4.3商業模型與角色模型的映射
6.4.4商業模型與角色模型映射的意義
6.5本章小結
第7章SDriCView體系結構網路視點模型
7.1業務平面
7.2功能平面
7.2.1邏輯網路模型
7.2.2傳送網路結構模型
7.2.3基本電信業務網路
7.2.4增值電信業務網路
7.2.5管理支撐網路
7.3物理平面
7.3.1物理網路的結構與映射關係
7.3.2物理網路的實例
7.4本章小結
第8章SDriCView體系結構工程視點模型
8.1業務平面
8.1.1工程視點基本需求分解
8.1.2套用需求分解
8.1.3套用需求進一步分解
8.1.4管理支撐需求分解
8.1.5傳送需求分解
8.1.6業務平面需求分解的總結
8.2功能平面
8.2.1邏輯框架模型
8.2.2套用框架模型
8.2.3管理支撐框架模型
8.2.4傳送框架模型
8.2.5邏輯結構模型建模總結
8.3物理平面
8.3.1集成接人設備的實現
8.3.2軟交換控制設備的實現
8.4本章小結
第9章SDriCView體系結構質量視點模型
9.1業務平面
9.1.1質量需求分解
9.1.2質量需求分析總結
9.2功能平面
9.2.1下一代網路電信軟體質量屬性模型
9.2.2下一代網路電信軟體質量通用框架模型
9.2.3下一代網路電信軟體質量屬性框架模型分析
9.2.4下一代網路電信軟體質量屬性框架模型總結
9.3物理平面
9.3.1建模樣式
9.3.2典型建模樣式
9.3.3建模樣式系統
9.3.4建模知識庫
9.4本章小結
第10章基於SDriCView體系結構模型指導下一代網路套用的設計與開發
10.1軟交換控制設備綜述
10.2基於SDriCView體系結構模型分析軟交換控制系統的位置與作用
10.2.1軟交換控制系統的角色
10.2.2軟交換控制系統的網路位置
10.2.3軟交換控制系統的功能結構
10.2.4軟交換控制系統的質量要求
10.3基於SDriCView體系結構模型分析軟交換的組網結構
10.3.1目前的軟交換組網結構
10.3.2基於代理伺服器的軟交換分層組網結構
10.4使用SDriCView模型方法支持軟交換控制系統開發
10.4.1軟交換控制設備軟體開發過程系統需求分析階段
10.4.2軟交換控制設備軟體開發過程系統設計階段
10.4.3軟交換控制設備軟體開發過程系統實現與測試階段
10.4.4軟交換控制設備軟體開發過程系統交付與部署階段
10.5本章小結
縮略語
參考文獻
……